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园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园林
中国园林

王绍增

月刊

1000-6664

jcla@china.com

010-88382517、68318322

100037

北京海淀区甘家口21号楼708室、711室

中国园林/Journal 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宗旨是:立足当今世界风景园林学科理论和实践的前沿,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为核心,涵盖学科各主要拓展领域和方向,开展学术理论和科技研究成果的交流、教育实践和规划设计作品建设成果的介绍与实例评析,传播科技知识,繁荣风景园林学科和促进行业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红楼梦影》作者顾春的纸上园林创作与园林实践考析

    宗琮周向频
    134-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楼梦》中园林的塑造及女性园林活动描写影响了清代女诗人顾春的园林创作.通过对她在《红楼梦》续书《红楼梦影》中塑造的5座园林的分析,以及参与家族园林营建情况的梳理,总结其园林创作成果并解析文化背景和园林思想,借此探究清代女性具体参与造园的情况,并揭示《红楼梦》与女性园林活动的内在联系,梳理女性参与造园背后的文化脉络.

    风景园林《红楼梦》《红楼梦影》女性顾春纸上园林创作园林实践

    基于"感知-偏好-人格"的传统园林花木人格化研究:以《全唐诗》松树为例

    尹以俗刘娟娟
    139-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景观偏好是个体、群体或民族对特定景观的态度和偏好.历史悠久、意蕴深远的传统园林花木景观偏好和人格化现象,推动了中华民族健康和谐的社会人格构建,意义重大.花木五感景观偏好与人格关联是关键科学问题.引入人格神经科学,首先从花木影响人格发展的"感知-偏好-人格"神经心理过程,构建研究框架;其次,以古代大数据《全唐诗》所见松树为例,基于NVivo软件和扎根理论方法,发现:1)诗人偏爱松树,共有3 044首描写松树五感景观的唐诗,占比高达6.22%;2)其中,以视觉景观为主,听觉和触觉次之,占比分别为82.85%、10.09%和9.23%;3)松树视觉"青""霜雪""孤""鹤""风云月"等和听觉"风中松声"共计1 432个编码,体现了中华民族集体松景观偏好,与坚韧不屈、贞节不阿、超凡脱俗的"百木长"松格建立关联."感知-偏好-人格"研究框架,能较为全面有效地揭示传统花木五感景观偏好与人格内在关联.

    风景园林《全唐诗》松树扎根理论景观偏好花木人格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