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竹效民

双月刊

1674-6287

yzdxxb@163.com

0999-8320039

835000

新疆伊宁市新华西路154号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Yili Prefecture Communist Party Institute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社会科学综合理论刊物。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投稿,投稿以3000-6000字为宜。要求投稿规范,以电子邮件投稿最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新华社评论员
    1页

    马克思共同体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继承性与创新性探析

    侯晓玉
    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全球迎来百年变局与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的时代产物,涵盖政治、安全、经济、文明和生态等多个方面.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相较,该思想既延续了其理论基础、价值理念及实现条件,同时又在设计理念上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智慧,实现中西合璧,在路径选择上由强调斗争转变为突出合作,在实现程度上由绘制蓝图付诸于实践探索,既富有理论厚度,又不乏时代气息.新时代要继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凝聚价值共识以形成发展合力,聚焦发展主题以夯实物质基础,朝着马克思指引的"真正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

    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继承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姜爱华史国伟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假社会主义,揭示出杜林假社会主义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和形而上学基础.同时,恩格斯全面系统地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观点,即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未来社会主义由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和无产阶级担负解放世界的历史使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反杜林论》中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为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认清当代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新变化,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论指导和重要启示.

    《反杜林论》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习近平文化思想人民性的三维阐释

    张丽晶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显著的人民性特质,蕴含着深厚的理论渊源、文化底蕴和历史经验.发展为了人民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根本立场;发展依靠人民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力量源泉;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目标愿景.习近平文化思想人民性意蕴丰富,新时代新征程,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要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推进"两个结合"的人民理论为方法指导,以锚定人民满意的文化需求为实践定向,继续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篇章,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习近平文化思想人民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观的理论渊源、核心要义与价值意蕴

    李大鹏金权陈波发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观建基于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为回应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共同性难题而作出的科学回答.其生成基础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的经验总结.在多元文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观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坚持美人之美和美美与共的相处之道,坚守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文明情怀.践行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观有助于走出西方文明中心论,摆脱人类文明发展困境;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促进世界文明交往关系变革,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理论渊源核心要义价值意蕴

    新质生产力发展困境及其纾解路径探析

    贺鹏晟
    29-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人类仍处在马克思所论述的机器大工业时代中,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使劳动资料依托科技创新逐渐升级为数智化机器体系,使非实体性劳动对象的范围发生新质拓展.数智化机器体系与人类生产生活持续紧密结合,与此同时可能产生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认知"智障"、适应"障碍"和代际"断裂"等困境.因此以新质生产力为主体,思考传统生产力、现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保障体系三者与新质生产力间的关系,同时以新型机器体系和劳动对象为中介,畅通全要素进行生产,并对共享性生产资料合法确权,保障要素及其收益合理分配.这将有助于完善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助力基于数字平台作用的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从而突破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藩篱,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数智化机器体系数据数字平台

    毛泽东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探索及时代意蕴

    刘雨肖于梦薇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近现代以来中华文明寻求复兴最切实的方法和目标.毛泽东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行了开创性探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为其注入文明之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为其铸牢文明之魄,坚持站稳人民立场为其凝聚文明之力,坚持以批判的态度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为其坚守文明之根,坚持以开放的态度辩证学习世界文明为其提供文明之鉴.系统梳理毛泽东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探索和实践,不仅有助于把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根源和历史脉络,还可为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宝贵的经验启示.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毛泽东探索

    毛泽东现代化思想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性贡献探赜

    梁思凡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探索者,毛泽东现代化思想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作出了先导性、方向性、原创性和奠基性重大贡献.毛泽东关于坚持党的领导的思想,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毛泽东关于工业、农业、国防和文化现代化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强大精神动力;毛泽东关于民主政治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政治制度基础;毛泽东关于实事求是和调查研究的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毛泽东现代化思想对新时代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毛泽东现代化思想中国式现代化贡献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基于《<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的文本考察

    孙雪梅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作为反映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的经典文献,内涵丰富,思想精深,其核心要义包括: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前提,实事求是是开展调查研究的基本原则,密切联系群众是调查研究的正确态度,阶级分析法和开调查会是重要的调查研究方法.重温这一经典文献,对我们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升科学决策质量、转变工作作风,以及科学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调查研究核心要义现实意义

    数字·符号·情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国际传播策略探析

    赵茁男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中国共产党的国际传播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传播不力、遭到曲解等问题.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实现具象化传播、元宇宙形象打造、智能化传播体系建设,借助共情修辞路径,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国式现代化"两大理念构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核心叙事符号,讲清楚中国共产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深刻道理,可有效破解部分西方国家主观臆想、蓄意制造的"话语陷阱",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共产党形象,进而引导国际舆论场形成正确的"中国观""中共观".

    中国共产党国际传播数字技术符号共情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