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王汉中

双月刊

1007-9084

ylxb@public.wh.hb.cn

027-86813823

430062

湖北武昌徐东二路2号油料所内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Oil Crop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报道的主要内容是油菜、花生、大豆、芝麻、向日葵及特用油料作物遗传育种、栽培生理、作物营养、品种资源、植物保护、生化测试、加工利用等有关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和综述评论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油莎豆液泡膜内在蛋白基因CeTIP1;1的克隆与分析

    郑玉皎赵永国常丽丽邹智...
    1296-1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液泡膜内在蛋白(TIP)是一类定位在液泡上具有高效水分转运活性的水通道蛋白,其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逆境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油莎豆起源于非洲和地中海沿岸,是迄今唯一已知在块茎中高水平积累油脂的新型草本油料作物.研究基于油莎豆的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对一个块茎高水平表达的TIP基因进行了克隆和鉴定.序列分析显示,CeTIP1;1包含2个内含子,编码区长756 bp,编码251个氨基酸,含有一个水通道蛋白特有的MIP结构域,分子量为25.75 kDa、等电点为6.01、不稳定系数为24.90、总平均疏水指数为0.831、脂肪族指数为107.77,属于稳定的酸性疏水型蛋白.进化分析显示,CeTIP1;1与水稻的OsTIP1;1聚在一起,序列相似性高达92.83%,支持其归为TIP1亚类.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CeTIP1;1定位在烟草叶片的液泡膜.表达分析显示,CeTIP1;1组成型表达,其在分析的所有组织中均高水平表达;在块茎的发育过程中,基因呈现先升后降的近钟形趋势.这些结果为深入解析油莎豆块茎的水分平衡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油莎豆块茎水通道蛋白亚细胞定位液泡表达模式

    钙肥对不同粒型花生开花、下针、结果动态的影响研究

    肖萍唐康谭红娇曾宁波...
    1303-1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在瘠薄红壤旱地施用钙肥对花生生殖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大粒品种湘花2008、中粒品种湘花55、小粒品种蓝山小籽,设置施钙和不施钙两个处理,进行土柱栽培,调查和测定花生花、果针、荚果发育动态.结果表明:(1)施钙促进前期开花,控制中、后期开花,缩短花期;大、中、小粒型品种开花总量分别降低50.59%、38.47%、26.55%;减少高位花量,增加低位花量,提高有效花期内的开花总量.(2)施钙提高前期总果针数,降低生育后期果针数及未入土果针数,对前期未入土果针数影响不大;其中大粒型果针数受施钙的影响大于中粒型和小粒型,分别降低68.38%、53.55%、54.83%.(3)施钙提高不同粒型总果数尤其是中大果数,降低后期幼果数,且对大、中粒型品种的影响均大于小粒型品种.(4)施钙可以提高成果率,对不同粒型的成果率的效果表现为:大粒型>小粒型>中粒型.综上,不同粒型花生品种对南方缺钙瘠薄红壤旱地的适应性存在差异,从增产角度考虑,初步确定适宜种植大粒型品种,并在种植过程中建议增施钙肥.

    钙肥红壤花生不同粒型生殖生长

    "三增加三精准"技术对夏直播花生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刘珂珂郭峰王建国张佳蕾...
    1312-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使夏直播花生获得高产,在多年研究基础上,团队创建了夏直播花生"三增加三精准"高产栽培技术:干播湿出,增加积温;增加密度,壮大群体;增施钙肥,促进饱果;精准施肥,分期供氮;精准播种,定向镇压;精准调控,三防三促.为验证"三增加三精准"技术对夏直播花生群体质量优化和增产的效果,分别设置CK(对照)、I1(干播湿出)、I2(增加密度)、I3(増施钙肥)、P1(分期供氮)、P2(定向播种)、P3(三防三促)、TT(三增加三精准)八个处理,研究其对夏直播花生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它处理相比,"三增加三精准"技术因综合了干播湿出和定向播种的优势,出苗较对照提前3天,出苗率提高5.90%;抑制主茎伸长,促进侧枝分化,分枝数较对照提高12.90%,提高植株的保绿性能,主茎绿叶数较对照提高16.84%,有利于理想株型的构建;显著提高成熟期叶片保护酶活性,SOD、POD和CAT活性较对照分别增加17.44%、14.54%和34.82%,MDA含量较对照减少15.61%,有效延缓叶片衰老;实收株数较对照提高15.35%,单株结果数、饱果数和单株果重较对照分别增加54.07%、47.06%和55.35%,从而使荚果产量较对照大幅提高了79.06%,实打验收单产619.31kg/667m2,创造麦茬夏直播花生实打验收单产纪录.综上所述,夏直播花生"三增加三精准"高产栽培技术能够根据麦茬夏花生的生育特性,充分挖掘其生产潜力,有利于获得高产.

    花生夏直播三增加三精准农艺性状产量

    添加不同浓度三丙二醇单甲醚对花生植株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刘燕蔺益民黄明明司彤...
    1320-1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特异根系分泌物—三丙二醇单甲醚(TPM)在玉米花生间作系统下明显增多,探明其对花生植株生长和代谢生理的影响,可为探索调控花生生长发育的有效物质,促进花生提质增产提供参考.本研究以青花6号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以等体积无菌水添加为对照(CK),研究了3种TPM添加梯度下(T1:10.23μL/盆、T2:20.46μL/盆、T3:40.92μL/盆)花生植株干物质积累、最大光化学效率、碳氮代谢酶活及抗氧化特性.研究表明:与CK相比,T1和T3处理显著降低了花生植株地上部干物重,所有TPM添加处理均显著降低了花生植株地下部干物重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TPM添加处理显著提高了花生功能叶片碳氮代谢酶活性,其中,T1处理下硝酸还原酶(NR)、蔗糖合成酶(SS)以及磷酸蔗糖合成酶(SPS)活性较CK提升6.49%~203.24%,T3处理下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较CK显著提升39.81%;TPM添加对花生植株产生胁迫影响,各添加处理功能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增加,较CK提升17.32%~34.65%,T3处理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CK分别降低75.82%和75.74%,T1处理下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较CK显著降低30.43%;通过组织化学定位看出,T3处理明显诱导了花生植株功能叶片H2O2和O2-的积累,其中O2-含量较CK显著增加了83.39%.综上可见,TPM会抑制花生植株尤其是地下部生长,降低叶片潜在最大光合能力(Fv/Fm)并抑制SOD、CAT、POD等抗氧化酶活性,但花生植株可通过提升NR、SS、SPS和GS等碳氮代谢酶活性来降低TPM造成的损伤;本研究认为,TPM不适用于花生生产.

    花生三丙二醇单甲醚干物质积累碳氮代谢酶抗氧化特性

    开花下针期干旱-复水对花生根系发育、光合生理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王诗语李仍媛艾鑫马鑫磊...
    1329-1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干旱-复水条件下花生根系形态、光合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变化规律,以明确开花下针期干旱胁迫影响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生理生态机制,以耐旱品种NH9和HY22,旱敏感品种NH16和NH21为试材,采用盆栽控水方式(于花生开花下针期进行中度干旱胁迫,并在胁迫后21天进行复水),探究了花针期干旱-复水条件下不同基因型花生根系形态、光合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花针期干旱胁迫显著抑制了4个花生品种的根系干物质积累,且随胁迫时间的增加,抑制程度不断增大,NH9、HY22、NH16和NH21的降幅分别为11.22%~21.01%、11.83%~14.68%、38.78%~44.40%和31.94%~40.16%.干旱胁迫下,4个花生品种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和与叶绿素荧光参数均明显降低,但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叶绿素含量有所回升,与NH16和NH21相比,NH9和HY22的Gs和Ci相对较高,叶绿素荧光参数值Fv/Fm、ΦPSII、Rfd和qP受影响较小,NPQ和叶绿素含量的增加幅度未达到显著水平.开花下针期干旱胁迫对花生产量影响较大,NH9、HY22、NH16和NH21的产量构成因素测定指标分别下降了3.67%~13.04%、4.32%~13.04%、18.19%~36.61%和14.53%~39.25%,其中导致耐旱品种减产的主要因素为单株饱果数,导致旱敏感品种减产的主要因素为单株荚果数.复水后,NH9和HY22的根系生长、干物质积累和光合特性等均可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甚至产生超补偿作用;而NH16和NH21的受抑制程度虽有所减弱,但与对照相比仍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根干重、根表面积、Pn和Rfd等指标.综上,不同基因型花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特征并不完全相同,其中NH9和HY22较强的抗旱性主要得益于其发达的根系发育形态和适应干旱的光合能力.

    花生干旱胁迫开花下针期根系发育光合特性产量

    花荚期土壤干旱对大豆豆荚同节位叶抗氧化代谢的影响

    杜祥备陈小飞金文俊雷伟侠...
    1339-1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干旱胁迫影响豆荚同节位叶早衰的生理机制,于2021-2022年在安徽合肥进行盆栽试验,采用两个大豆品种(皖豆37,干旱弱敏感品种;皖豆38,干旱敏感品种)及三个土壤水分含量(SWC)(75±5)%、(60±5)%和(45±5)%,研究了干旱胁迫对豆荚同节位叶内源保护酶系统和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加速了豆荚同节位叶衰老,表现为SPAD降低,皖豆37降低8.0%~24.2%,皖豆38降低12.4%~32.9%.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抗坏血酸(ASA)含量显著增加,谷胱甘肽还原酶(GR)、抗坏血酸氧化酶(APX)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活性显著降低.干旱逆境下导致豆荚同节位叶H2O2和丙二荃(MDA)含量升高,O2-产生速率增加,加速了衰老.SWC(45±5)%处理变幅显著高于SWC(60±5)%处理,两品种结果一致.与皖豆38相比,皖豆37由于干旱胁迫下GR和PAX活性高,提高了ASA含量,减少H2O2和O2-积累,减轻了膜脂过氧化程度,从而提高了对干旱逆境的抵御能力.

    大豆豆荚同节位叶干旱抗氧化防御机制

    麦秸还田下施氮量对花生结荚期土壤养分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束红梅张国伟杨长琴王晓婧...
    1348-1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麦秸还田下施氮量对小麦花生轮作模式中花生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施氮水平(0、45、90和180 kg/hm2),研究了花生结荚期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结果表明,同一施氮量条件下,麦秸还田增加花生结荚期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其中土壤全氮含量增幅为12.8%~23.1%、全碳含量增幅为20.9%~35.4%、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增幅均高于48.3%,麦秸还田改变花生结荚期土壤各细菌门的相对丰度且影响细菌功能.麦秸还田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碳氮含量、土壤酶活性及花生产量均随施氮量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45 kg/hm2施氮水平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土壤蔗糖酶、土壤纤维素酶活性最高,土壤细菌丰富度指数高,变形菌门、酸杆菌门细菌相对丰度受麦秸还田影响最大,且45 kg/hm2施氮水平土壤全氮、全碳含量、花生产量与90 kg/hm2施氮水平无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各处理的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受土壤全氮、全碳、铵态氮、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影响.说明麦秸还田和施氮不仅影响花生结荚期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还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且麦秸还田条件下45 kg/hm2施氮水平既能保证花生稳产,又能增加结荚期土壤微生物碳氮含量,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因此在小麦-花生轮作模式中麦秸还田花生可减少氮肥用量.

    麦秸还田施氮量花生土壤养分细菌群落组成

    ARC-BBBE在长江流域花生产区试验示范效果

    赵秀兰吉萍萍洪宇轩古皓华...
    1357-1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长江流域花生生产易遭受黄曲霉菌侵染及黄曲霉毒素污染.在团队前期研制了微生物菌剂ARC-BBBE,2022年在长江流域花生产区(湖北、湖南、江西、四川)四省开展ARC-BBBE花生生产示范技术应用,研究结果显示:在长江流域花生产区,施用ARC-BBBE对土壤中黄曲霉菌丰度的抑制率范围为36.87%~94.70%,平均抑制率为63.02%;同时,ARC-BBBE可增强花生的固氮酶活性,增加花生根瘤的数量以及重量,增加花生植株的生物量,花生增产率范围为7.23%~53.85%,平均增产率为20.58%.综合示范结果表明:花生施用ARC-BBBE可作为一项增加花生单产、提升花生产能、保障花生产业健康发展的栽培技术.

    花生ARC-BBBE长江流域花生产区黄曲霉黄曲霉毒素固氮酶活性

    播密协同对带状间作大豆茎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高超陈平杜青罗凯...
    1364-1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阐明播期和密度协同下对不同株型大豆茎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筛选出大豆品种适宜的播期和密度,可为四川油菜收获后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种植提供参考.选择2个不同熟期的品种南夏豆25号(ND25,中晚熟,分枝型)、齐黄34(QH34,早熟,主茎型),分析播期(包括S1:5月中旬、S2:5月下旬、S3:6月上旬三个时期,2021和2022两个年份重复)及密度(4个密度,D1:81000株·hm-2,D2:101000株·hm-2,D3:140000株·hm-2,D4:171000株·hm-2)对带状间作大豆茎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同一播期随密度增加,植株产生避荫反应,各品种株高增加、茎粗减小,平均节长增加,植株更加纤细,导致茎秆抗折力降低,倒伏率上升,同时增密使植株种内竞争和自荫性加剧,植株单株生物量降低.同一密度随播期推迟,各品种的茎粗、茎秆抗折力、单株生物量减小,平均节长增加,ND25株高、倒伏率降低,QH34株高、倒伏率增加.ND25、QH34各处理平均分枝数分别为4.07、0.53,分枝产量贡献率各处理平均分别为55.30%、5.82%.播期推迟,ND25品种产量S1<S2<S3,QH34品种S1>S2>S3,密度增加,ND25品种产量D1>D2>D3>D4,QH34品种D3>D2>D1>D4,ND25晚播适度稀植,QH34早播适度密植,主茎和分枝协同可提高大豆群体产量.中晚熟分枝型品种(ND25)适度晚播稀植,株型适宜,倒伏率低,在6月上旬(S3),8.1万株·hm-2(D1)产量最高;早熟主茎型品种(QH34)适度早播密植,株型适宜,倒伏率低,在5月中旬(S1),14万株·hm-2(D3)产量最高.

    大豆-玉米带状间作播期密度茎秆特性产量

    菌株YW-5产γ-PGA的优化及其发酵液对大豆耐寒性影响初探

    魏莹李达过杭剑孙圣凯...
    1372-1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γ-聚谷氨酸(γ-Polyglutamic acid,γ-PGA)是自然界中微生物发酵产生的一种无毒的水溶性多聚氨基酸,是由L-谷氨酸和D-谷氨酸通过脱水缩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延展性、生物相容性、稳定性与吸水性等特点.本试验从发酵豆制品中分离并筛选产γ-PGA的菌株,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并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为提高大豆幼苗低温耐受性,将菌株的γ-PGA发酵液应用于大豆盆栽中,初步探究发酵液对大豆幼苗耐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得到一株产γ-PGA的菌株,命名为YW-5,属于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通过优化获得最优发酵条件为蔗糖4 g·L-1、牛肉膏1 g·L-1、味精3.5 g·L-1、KH2PO40.03 g·L-1、pH5.2,优化后γ-PGA产量为5.10 g·L-1;盆栽试验初步证明叶面喷施发酵液能够有效降低低温胁迫下大豆幼苗叶片的MDA(丙二醛)含量,增加大豆幼苗叶片的POD、CAT活性以及增强大豆幼苗的根系活力,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γ-PGA大豆发酵培养基优化低温胁迫贝莱斯芽孢杆菌MDA根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