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黄顺

双月刊

1671-2994

0871-8426511

650111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杨家村52号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PC Yunnan Provincial Committee School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提出全球性倡议的内在逻辑论析

    王萌苏
    113-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全球性倡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大国形象的重要方式,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时代问题和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从理论逻辑上,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为中国共产党提出全球性倡议指明了总体目标、提供了具体思路、明确了价值旨向;从历史逻辑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提出全球性倡议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百年奋斗经验的体现;从现实逻辑上,全球性倡议是针对全球面临的发展困境、安全问题和文明冲突等治理难题提出的中国方案.

    全球性倡议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

    民族团结爱国公约传承发展的三维逻辑探析——基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分析

    王传发严敏铭
    12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处边疆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具有历史悠久的团结爱国传统,"团结爱国公约"在各族人民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和发展,具有典型性和时代价值.调查红河州"团结爱国公约",梳理团结爱国传统向民族工作模式的发展演变,探究民族团结爱国公约的历史逻辑、价值逻辑以及传承发展的实践逻辑,为在新时代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民族工作过程中,进一步挖掘和利用好民族团结爱国传统资源,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团结爱国公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价值传承

    大党之治的颜色在场:"红色"概念考

    林凯歌
    131-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对"红色"的追求是回答"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应然答案,有助于深化对党的自我革命的规律性认识.自党初创伊始,"红色"便赋予了整体性的宏观建党目标,汲取了古义、西语及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和政治实践意蕴,成为了标明党的政治立场的象征.随着时局演变,"红色"在治党层面由不言自明的无形塑造转向了对党的构成要素的微观关照,跨越了多个历史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红色"内涵实现了微观和宏观的结合,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标准和整体原则."红色"逐步成为近现代中国主色的历程,与中国共产党逐渐成长为中国领导核心的过程相同步,本质上是治党引领治国的具象呈现,引导中国共产党坚定地选择自我革命的历程.

    "红色"概念"不变色"自我革命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共同体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解兰严卿
    143-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同体"思想是伴随着唯物史观的创立而不断完善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们立足于唯物史观,以"现实的个人"为起点,论述了"自然形成的共同体",批判地考察了"虚幻的共同体",并阐明只有建立"真正的共同体"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第一次比较科学、全面地阐发了共同体思想.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共同体思想,能够为我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思想资源和重要启示.

    《德意志意识形态》自然形成的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

    试论《<马克思和恩格斯通信集>提要》在列宁革命思想中的意义

    张瑞臣何鸿杰
    154-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通信集>提要》是列宁思想体系中的重要著作,也影响列宁下定决心去研究黑格尔从而构建起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提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列宁革命思想中的重要环节.从列宁的笔记和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现实情况上看,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无产阶级和农民""革命领导人问题""正确把握共产主义"三个重要问题上.列宁革命思想的灵魂仍然是辩证法,《提要》同时也是列宁对辩证法的理解深入到实践的历史的领域的重要环节,列宁的革命思想正确运用和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同时,学习和理解列宁思想,对于在当代焕发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有着重要意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信集>提要》列宁革命思想辩证法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政治动员研究综述

    凌日飞
    164-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治动员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优势,亦是政治优势,在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政治动员起到了扛鼎的重要作用.通过深入挖掘整理相关历史文献、著作、论文等史料,进而梳理 1926-1932 年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政治动员的历史脉络,总结当前国内外学者对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政治动员的研究现状,以此揭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政治动员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关联,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和革命动力的内在联系,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寻求真理,以史资政,存史育人,有利于凝聚广西左右江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增进共识,形成合力,对推动新时代党的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及铸牢边疆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组织动员广大群众进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政治动员研究

    人物介绍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