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黄顺

双月刊

1671-2994

0871-8426511

650111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杨家村52号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PC Yunnan Provincial Committee School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统筹发展和安全视野下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义、风险挑战与提升路径

    谢波李玉菁
    106-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作为科技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其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亦伴随风险挑战.在统筹发展和安全视野下,新质生产力既涵盖了新的发展要素,又有着深刻的安全蕴含.当前,新质生产力发展面临着新的风险和挑战,集中表现在科技创新与安全保障的矛盾性、市场需求与技术成熟的错位性、人才培养与技术进步的脱节性、政策法规的滞后性和不确定性等方面.为更好推动新质生产力安全发展,应从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引新质生产力提升、在新质生产力提升过程中考虑更多安全因素、以新质生产力提升不断增强国家安全实力、推动提升新质生产力同维护国家安全深度融合等方面综合着力.

    新质生产力统筹发展和安全科技创新风险挑战

    实践·话语·理念: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权意蕴的三维审视

    原欣
    117-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最新成果,也是新时代中国人权事业的重大成就.这一重大理念以"人民"为价值主体,以"民主"为基本内容,以"全过程"为显著特征,内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是深度融入人权的实践、话语和理念探索.在实践维度,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民主权利的表达形式,也是人权实现的重要途径;在话语维度,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了人权话语,以"人民民主"话语超越"自由民主"话语,以"共识性"话语超越"普世性"话语;在理念维度,全过程人民民主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丰富了人类政治文明形态,开辟了人权文明新境界.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人民为中心人权

    东道主凝视下旅游文创产品的符号与载体选择——以敦煌文创产品为例

    陈冠桥陈亚颦
    127-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时代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旅游地文创产品开发逐渐成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为避免旅游地的文创产品开发与消费者需求出现过大的偏差,实现文创产品在文化宣传与盈利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对于东道主凝视视角下符号与载体产品的选择进行整理研究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研究旨在运用词频分析与比较分析法,通过对敦煌文创产品设计理念的阐释文本以及文创产品的产品品类进行整理研究.较为系统性地探讨东道主对于文创产品的符号与载体的选择倾向,并基于发展现状提出了缺陷与发展方向,为类似的旅游地在今后开发旅游文创产品的过程中提供实践性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在符号选择层面,东道主更倾向于选择传播面更广、可接受度更高的符号进行产品商业化开发;在载体选择层面,东道主更愿意选择可玩性高、实用性强、可创作性大的产品形式来作为选择符号的载体产品;在文创产品的设计上,东道主凝视使得东道主与消费者逐渐形成了双向凝视的沟通机制,使得东道主与消费者在文创产品的前端设计与后端消费部分的关注点逐渐趋同.

    旅游凝视东道主凝视文创产品敦煌

    "两个结合"视域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蕴义、价值旨义与实践要义

    罗寒岳强
    139-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聚焦现实国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是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实践探索中所擘画的中华民族光辉壮丽的文明图景.二者主体一致、目标统一、要素契合.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两个结合"视域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于实现文化赓续传承、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夯实民族历史底蕴、推进民族伟大复兴,提升中国文明形象、赋能人类文明进步具有深刻现实意义.为此,必须要始终坚持以"两个结合"为根本遵循,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以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持续走向深入.

    "两个结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共产党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梁漱溟东西文化观的批判

    王艺纯
    151-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1921年,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阐发了他的东西文化观点,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论争,其中包括以瞿秋白、邓中夏、杨明斋、萧楚女等为代表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围绕着东西文化论争这一议题,对梁漱溟的理论和观点进行了不同层面的批判.从开展无产阶级革命的需求出发,瞿秋白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开启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与分析中国社会的初步探索.为探索中国文化的新道路,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展开批判的过程中就东西文化问题的解决提出了自己的实践方案.这些尝试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东西文化批判梁漱溟

    列宁对孟什维克理论的批判及其启示——基于《关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统一代表大会的报告》

    吕佳翼王雨彬
    162-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列宁的《关于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统一代表大会的报告》是一篇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的历史文献,它充分呈现了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之间的理论分歧,以向彼得堡工人致信传达会议情况的形式,生动而深刻地呈现了列宁对孟什维克的系统批判.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的理论分歧集中体现在土地纲领、对待杜马的态度、对夺取政权的态度、党的组织原则等方面,列宁提出了土地国有化的民主革命纲领,批判了孟什维克美化杜马、回避革命的错误观点,强调了党的统一和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我们今天对这份文献的研读,要从历史中深刻领悟布尔什维克的理论优势,省思孟什维克的理论误区,并警惕混淆视听的历史虚无主义,从而更清醒地认识历史,更好地继承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列宁布尔什维克孟什维克理论分歧

    人物介绍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