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师
中国药师

江德元

月刊

1008-049X

zgysyg@163.com,zgys@periodicals.net.cn,acjpe077@public.wh.hb.cn

027-82835077

430014

湖北省武汉市兰陵路2号

中国药师/Journal China Pharmacist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于1998年正式出版。旨在面向广大药师,积极宣传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传播药学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配合国家执业药师制度的实施,开展药学人员继续教育,传递国内外药学信息,促进药师经验交流和医、药学人员间的信息沟通,为药学事业的发展和医药经济的繁荣服务。主要登载药品科研、生产、经营、管理及临床使用诸多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工作经验,并及时传播国内外药学领域的最新进展,辟有药品监督管理、药学研究、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药学进展、药物与临床、社会药学、质量控制、药苑撷英、新药之窗、经验交流、读者、作者、编者等栏目,内容丰富,是广大药师的良师益友、医师的询药指南,尤其是广大执业药师学术交流和继续教育之必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乳铁蛋白修饰的纳米凝胶滴丸的制备及药物转运入脑性研究

    董勤唯栗俏俏崔元璐陈昳冰...
    729-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改善天然药物的水溶性及将其转运入脑的效率,构建可负载难溶性药物的乳铁蛋白修饰的纳米凝胶滴丸剂并探究制备工艺,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药物开发提供参考。方法 以难溶性药物淫羊藿苷为负载药物,利用反相微乳法制备乳铁蛋白修饰的海藻酸锌纳米凝胶,采用HPLC法测定纳米凝胶中淫羊藿苷的载药率和包封率。以圆整度、丸重差异和溶散时限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滴丸的最佳制备工艺,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征,转篮法探究滴丸中纳米凝胶的释放行为,荧光示踪法比较滴丸药物舌下含服和口服的入脑效率。结果 HPLC法测得纳米凝胶的载药率为(2。67±0。05)%,包封率为(84。74±0。03)%。乳铁蛋白修饰的纳米凝胶滴丸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基质与纳米凝胶的比例 5∶1,滴距 5。5 cm,冷凝温度8。5℃。以修饰物乳铁蛋白为标志物,纳米凝胶体外累积释放率达到 92。25%。荧光示踪研究表明,与口服给药相比,滴丸通过舌下给药时,能更快、更有效地协助药物穿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提升了制剂将药物转运入脑的效率。结论 所制备的乳铁蛋白修饰的纳米凝胶可作为难溶性药物的负载平台,改善药物水溶性,进一步制备成滴丸剂舌下含服后极大提升了药物转运入脑的效率,提高了神经退行性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满足了临床用药需求。

    纳米凝胶乳铁蛋白滴丸Box-Behnken响应面法舌下含服神经退行性疾病

    HPLC法同时测定蒙药清肝玛努-4醇提物中6种成分的含量及指纹图谱的建立

    白艳秋阿伊萨牧其尔萨础拉...
    739-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蒙药清肝玛努-4 醇提物中马钱苷酸、龙胆苦苷、芍药苷、牡荆素、甘草苷、甘草酸铵等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及指纹图谱研究。方法 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 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 0。1%磷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 1。0 mL/min,检测波长为 230 nm(芍药苷、牡荆素、甘草苷)、237 nm(马钱苷酸)、250 nm(甘草酸铵)、270 nm(龙胆苦苷),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 μL。结果 蒙药清肝玛努-4醇提物中马钱苷酸、龙胆苦苷、芍药苷、牡荆素、甘草苷和甘草酸铵的质量浓度分别在0。020 3~0。121 0、0。053 3~0。317 7、0。021 3~0。127 0、0。011 5~0。069 0、0。014 1~0。083 8 和 0。035 1~0。209 1 mg/m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4。75%、99。49%、92。32%、95。82%、101。29%和98。04%,RSD分别为1。11%、0。76%、0。99%、2。75%、1。09%和 2。43%(n=6)。建立了蒙药清肝玛努-4 醇提物的HPLC指纹图谱,以S1 号样品色谱图为参照图谱,通过多点校正和全谱峰匹配,生成对照指纹图谱,共确定10个共有峰,经与对照品比对指认了其中8个成分。结论 所建立的测定方法及指纹图谱准确、可靠、重复性好、专属性强,为蒙药清肝玛努-4 的质量控制及后续开发提供了依据。

    蒙药清肝玛努-4醇提物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龙胆苦苷甘草酸黄酮

    基于AHP-熵权法结合正交试验优选银杏叶传统水提纯化工艺

    姜誉弘邹恺平
    747-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优选银杏叶最佳传统水提工艺和纯化工艺。方法 以总银杏酸转移率、总黄酮醇苷转移率和出膏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熵权法确定权重系数,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出银杏叶的最佳水提和纯化工艺。结果 最佳水提工艺为:银杏叶饮片装量比为 1/2,加 8 倍水,提取 2 次,每次 30 min;最佳纯化工艺为:水提药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 1。08,4℃静置 48 h,静置后的上层药液 2 029×g离心 5 min。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行,能最大程度地去除有害成分总银杏酸,保留有效成分总黄酮醇苷。

    银杏叶水提纯化总银杏酸总黄酮醇苷层次分析法-熵权法

    五汁饮颗粒干法制粒与湿法挤压制粒比较研究

    汪思弋谢亚妮陈光宇
    756-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五汁饮颗粒的干法制粒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以颗粒收率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试验优化五汁饮颗粒干法制粒工艺参数,以颗粒收率、休止角、溶化时间、吸湿百分率、颗粒圆整度等为评价指标,并通过 3 批验证试验比较本次研究优化的干法制粒与前期研究所优化的湿法挤压制粒的差异。结果 优化的干法制粒工艺参数为:液压系统的压力为 3。5 Mpa,压轮转数为 5。4 r/min,送料转数为 7。2 r/min,整粒转数为 80 r/min。湿法挤压制粒工艺参数为:用 90%乙醇制软材,挤压过 10 目筛制粒,50℃条件下减压干燥至含水量<5%。干法制粒颗粒收率、吸湿百分率等结果优于湿法挤压制粒。结论 五汁饮颗粒的干法制粒工艺优于湿法挤压制粒,工艺稳定可行,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五汁饮颗粒干法制粒湿法挤压制粒颗粒收率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

    基于ICP-MS及多元统计方法分析复方西羚解毒制剂中45种元素含量

    毕春艳薛剑桥祝茜孙艳涛...
    762-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测定并分析复方西羚解毒制剂中 45 种无机元素的含量,为复方西羚解毒制剂的安全性检测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 16 批次复方西羚解毒制剂,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锂、硼、铝、钾、锌、砷等 45 种无机元素的含量,通过绘制含量测定结果的Heatmaps图、Pearson相关性分析图与主成分分析(PCA)散点图、指纹图谱及对照图谱,采用SPSS 21。0 对 16 批样品的含量测定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PCA分析,评价复方西羚解毒制剂的安全性和质量均一性。结果 复方西羚解毒制剂中无机元素以钾和钙为主,样品中不同元素的含量可以分为 5 级,不同批次的复方西羚解毒制剂中各元素含量相近,铅、镉、砷、汞、铜均在《中国药典》规定的安全限值内。钴、钇、钐、钆、镝、钍、铝、硅、铁、锑、铊是复方西羚解毒制剂的特征无机元素。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适合复方西羚解毒制剂中无机元素的含量测定,能为其临床用药安全性提供参考。

    复方西羚解毒制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无机元素含量测定主成分分析

    某三甲综合医院神经外科2019-2022年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杨传伟李娜孙敏张欣悦...
    772-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征,为医院院感防控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和医院信息系统回顾性收集 2019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神经外科 5 200 例住院患者感染相关信息,对其感染部位分布、院感发生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9-2022 年,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平均感染率为 3。3%,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趋势风险χ2=39。000,P<0。001)。神经外科医院感染多为老年男性患者,感染发生部位以下呼吸道、泌尿系感染、菌血症、颅内感染为主。神经外科 2019-2022 年共检出病原菌 296 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 207 株(69。9%);革兰氏阳性菌 53 株(17。9%);真菌36株(12。2%) ;前4位病原菌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21。6%)、铜绿假单胞菌(12。5%)、大肠埃希菌(9。8%)、鲍曼不动杆菌(8。8%)。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情况较为显著。结论 该院神经外科这四年来医院感染发生情况逐年好转,检出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耐药问题较为突出,应加强耐药管理。

    神经外科医院感染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流行病学耐药性抗菌药物

    姜黄素通过抑制α-突触核蛋白对脂多糖诱导的帕金森病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

    甘小葵宋校伟张明方一鸣...
    779-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姜黄素(Cur)对帕金森病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CON)组、模型(PD)组和姜黄素(Cur)低、中、高剂量组,每组 10 只。脂多糖注射至大鼠黑质建立帕金森病模型,Cur各组每天腹腔注射姜黄素 20、40、60 mg/kg,共 21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大鼠脑组织α-突触核蛋白(α-syn)、核转录因子κB蛋白(NF-κB、IKBα、p-NF-κB、p-IKBα)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水平。通过实时定量PCR(qRT-PCR)测定促炎因子(TNF-α、IL-β、IFN-γ、IL-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化酶(COX-2)、NADPH氧化酶复合物(gp47phox、gp91phox、gp67phox)及凋亡因子(Bax、Bcl-2、Caspase-3和Caspase-9)mRNA水平。采用滚轴实验和爬杆实验评估大鼠运动协调性。结果 与CON组相比,PD大鼠α-syn、p-NF-κB、p-IKBα水平、星形胶质细胞活化、TNF-α、IL-β、IFN-γ、IL-6、iNOS、COX-2、Bax、Caspase-3、Caspase-9、gp47phox、gp91phox、gp67phox的mRNA 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Bcl-2 水平显著降低(P<0。05)。中、高剂量Cur组在抑制α-syn蛋白的聚集、减少NF-κB通路的激活、降低炎症和凋亡因子的表达方面均比PD组显著(P<0。05)。中、高剂量的Cur处理显著改善了大鼠的运动协调性,与PD组相比,滚轴实验和爬杆实验的表现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 Cur可通过抑制神经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抑制α-syn的聚集,改善帕金森病大鼠的运动协调能力,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帕金森姜黄素α-突触核蛋白氧化应激神经炎症脂多糖

    活血通络方离子导入联合丁苯酞序贯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疗效的评估

    张宏莉李鹏胡杰吕祥龙...
    788-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活血通络方离子导入(HTRI)联合丁苯酞序贯疗法(BST)对缺血性脑卒中(CIS)偏瘫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滁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诊治的CIS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CIS偏瘫患者分为BST组(BST治疗)和联合组(BST联合HTRI治疗)。研究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 4 周后的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为治疗 4 周后脑动脉血流速度[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及后动脉(PCA)]、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国卒中神经功能评分量表(CSS)评分]和肢体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 研究共纳入患者 87 例,BST组 43 例、联合组 44 例。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ST组(P<0。05),且两组均未观察到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前,两组脑动脉血流速度、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CA、PCA、MCA血流速度以及FMA、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而NIHSS和CSS评分显著下降(P <0。05)。结论 与单独BST治疗相比,HTRI联合BST对CIS偏瘫患者疗效更显著,且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

    中药离子导入丁苯酞序贯疗法缺血性脑卒中偏瘫临床疗效安全性

    奥马环素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赵莉婷夏菁梁家敏顾超...
    796-8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奥马环素(OMC)治疗 2 型糖尿病(T2DM)合并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CAB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 2022 年 8 月至 2023 年 7 月在嘉兴市第一医院住院的T2DM合并CABP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用OMC治疗分为OMC组和非OMC(NOMC)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肺部病灶吸收情况、炎症指标变化情况[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和前降钙素(PCT)]、综合指标情况[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3 d内血糖达标情况和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共纳入 100 例T2DM合并CABP患者,其中OMC组 36 例,NOMC组 64 例。OMC组肺部炎症吸收有效率显著高于NOMC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WBC、CRP和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WBC、CRP和PCT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OMC组治疗后WBC、CRP、PCT水平、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和糖皮质激素使用率明显低于NOMC组(P<0。05);而 3 d内血糖达标率显著高于NOMC组(P<0。05)。在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OMC治疗T2DM合并CABP有助于患者早期病情控制和康复,减轻治疗负担。

    奥马环素2型糖尿病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卵巢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凝血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

    师婉杨亚兴陈楚王苗...
    802-8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卵巢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凝血功能、纤溶功能和血小板指标变化,并分析治疗前后相关指标与新辅助化疗(NACT)效果的风险关系。方法 纳入西安凤城医院 2020 年 3 月至 2023 年 3 月收治的卵巢癌患者为卵巢癌组,按 2∶1 比例选取同期女性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比较NACT前后、不同临床分期NACT前后及不同疗效NACT前后上述指标变化情况。此外,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前各参数与NACT疗效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治疗前各参数预测对NACT疗效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共纳入患者 144 例。卵巢癌组 96 例,对照组 48 例。卵巢癌组FIB、PLT、MPV均高于对照组(P<0。05)。卵巢癌患者NACT后PT、TT、APTT、FIB、PLT均低于NACT前(P<0。05),且Ⅱ期患者NACT前后FIB、PLT低于Ⅲ期。有效组NACT前后PT、TT、APTT、FIB、PLT低于无效组,且两组NACT后PT、TT、APTT、FIB、PLT低于NACT前(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NACT前PT、TT、APTT、FIB、PLT过高是NACT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ACT前PT、TT、APTT、FIB、PLT预测NACT效果的曲线下面程分别为0。713(敏感度80。95%,特异度69。33%)、0。756(敏感度 71。43%,特异度 82。67%)、0。787(敏感度 76。19%,特异度 70。67%)、0。727(敏感度 71。43%,特异度 84。00%)、0。794(敏感度 80。95%,特异度 76。00%)。结论 卵巢癌患者NACT后凝血纤溶功能、血小板参数改变,且与临床分期、NACT效果存在关联,NACT前PT、TT、APTT、FIB、PLT过高是影响NACT效果的重要原因,基于上述 5 个参数构建卵巢癌患者NACT疗效风险预测模型,从而为临床提供参考。

    卵巢癌新辅助化疗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