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黄伯云

月刊

1003-6326

f-ysxb@mail.csu.edu.cn

0731-88876765

410083

湖南省长沙中南大学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Journal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CSCDCSTPCD北大核心EISCI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有色金属(含先进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有色金属选矿、冶金及化学化工等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及其发展动向。本刊已被美国SCI、EI、CA,英国INSPEC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和国内《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等检索系统/数据库收录,在材料、冶金科技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硫化铜矿SAG(半自磨)磨矿废品浮选药剂的交互作用

    Ali AHMADIMojtaba REZAEISeyed Mohammad SADEGHIEH
    792-8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浮选药剂在黏土矿中基础矿物的选矿中表现出复杂的行为.利用中心组合设计法研究浮选药剂对低品位高黏质硫化物矿中铜浮选效率的交互作用.初步结果表明,在石灰作pH调节剂的情况下,异丙基黄原酸钠(SIPX)和O-异丙基-N-乙基硫基氨基甲酸酯(IPETC)是最有效的捕收剂.在不同的pH值下,评估捕收剂(SIPX和IPETC)用量和起泡剂甲基异丁基甲醇(MIBC)用量对分离效率的影响.基于方差分析(ANOVA)结果,对于分离效率而言,捕收剂用量与pH值以及捕收剂用量与起泡剂用量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在低捕收剂用量时,pH值从9提高到11可使IPETC的铜分离效率从81%提高到86%,SIPX的铜分离效率从77%提高到86%.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pH值11、8.6 g/t SIPX、7 g/t IPETC和20 g/t MIBC的条件下,铜分离效率最高(88.7%).最终,可得出结论,捕收剂SIPX和IPETC更适合于处理高黏质硫化矿.

    浮选硫化铜试剂交互作用废矿

    钒渣提钒和铬循环冶金工艺:(Ⅰ)含铬钒酸盐溶液分离回收钒

    王学文杨明鄂孟钰麒高大雄...
    807-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含铬钒酸盐溶液分离回收钒的循环冶金工艺,工艺过程包括溶液中钒的选择性沉淀、沉淀物中钒的浸出及五氧化二钒的制备.在含铬钒酸盐溶液中加入Ca(OH)2进行球磨,不仅可以使其中的钒选择性沉淀析出,而且沉淀物的浸出动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改善.在含铬钒酸盐溶液中按Ca/V摩尔比1.75:1加入Ca(OH)2,室温球磨60 min,钒的沉淀率达99.59%,而铬的沉淀率只有0.04%.过滤得到的沉钒渣按液固比4:1 mL/g加水,并按NaHCO3/V摩尔比2.74:1加入NaHCO3,室温搅拌60 min,过滤得浸出液,钒的浸出率为99.35%.所得浸出液先通入CO2调pH至8.0,再按NH4HCO3/NaVO3摩尔比1:1加入NH4HCO3,室温搅拌8 h结晶析出NH4VO3,过滤后,含氨的结晶液重新用于钒酸钙沉淀的浸出,温室搅拌1 h后钒的浸出率>99%,最后,将所得NH4VO3晶体在560℃煅烧2 h得到纯度为99.6%的V2O5.

    含铬钒酸盐溶液钙盐沉钒碳酸氢钠浸出铵盐沉钒循环冶金工艺

    含铝废LiFePO4正极粉在H2SO4溶液中的浸出性能

    娄文博张洋张盈郑诗礼...
    817-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含铝废LiFePO4(LFP)正极粉中LFP和Al的浸出行为及浸出动力学.考察温度(273~368 K)、搅拌速率(200~950 r/min)、反应时间(0~240 min)、酸料比(0.1:1~1:1 mL/g)和液固比(3:1~9:1 mL/g)对浸出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物浓度和温度对Al浸出影响较大.在优化的浸出条件下,LFP和Al的浸出率分别为91.53%和15.98%.动力学研究表明,LFP的浸出受表面化学反应与扩散混合控制,活化能为22.990 kJ/mol;而Al的浸出仅受表面化学反应的控制,活化能为46.581 kJ/mol.在废LFP正极材料酸浸过程中控制浸出体系低温能有效抑制铝的溶解.

    LiFePO4浸出性能浸出动力学

    1,3-二甲基-2-咪唑啉酮?ZnCl2溶剂化离子液体的物化性质及在锌电沉积中的应用

    刘爱民郭梦霞石忠宁刘玉宝...
    832-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ZnCl2溶解于1,3-二甲基-2-咪唑啉酮(DMI)中,并在室温大气环境中电沉积得到金属锌涂层.测量不同温度下DMI−ZnCl2溶剂化离子液体的电导率(σ)、黏度(η)和密度(ρ)并拟合出方程式.然后,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Zn(II)在DMI−ZnCl2溶剂化离子液体中的电化学还原行为,发现Zn(II)在钨电极上的还原为一步两电子的不可逆过程.阴极产物的XRD和SEM−EDS分析表明,沉积产物为金属锌.最后,考察沉积电位、温度和时间对锌镀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 V(vs Pt)和353 K条件下恒电位电沉积1 h,可得到致密均匀的锌涂层.

    电沉积1,3-二甲基-2-咪唑啉酮物理化学性质循环伏安法

    不同颗粒尺寸辉钼矿的氧化焙烧动力学

    李小斌吴涛周秋生齐天贵...
    842-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差热−热重实验和非等温分析法研究辉钼精矿的氧化焙烧动力学.结果表明:高温焙烧有利于辉钼矿的氧化,其初始氧化温度为450℃,500℃以上时迅速氧化.氧化过程符合未反应收缩核模型.氧化初期受化学反应控制,其表观活化能为123.180 kJ/mol;后期受内扩散控制,表观活化能为80.175 kJ/mol.整个氧化过程中辉钼矿的氧化速率和精矿的颗粒尺寸密切相关,颗粒尺寸越小,其氧化速率越大.

    辉钼矿氧化焙烧动力学颗粒尺寸

    液态Mg?Si系中混合焓与结构序之间的相关性

    王瑨秦敬玉周吉学程开明...
    853-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研究1773 K下液态Mg−Si系的混合焓与结构序.通过计算转移电荷和差分电子密度,证实Si原子周围的化学环境由Si−Si相互作用所主导,由此决定混合焓在富Mg侧达到最小值.基于偏偶相关函数的HA键对分析结果显示,Si−Si原子对与Mg原子相吸引,且结构序随Si含量的演变可以描述为Si−Si原子对分散Mg原子以构成框架结构的过程.以局域Si原子构型的四面体序为研究对象,揭示混合焓与结构序之间的相关性,这能为理解液态Mg−Si二元系提供综合能量学与几何学的新视角.

    液态Mg−Si系混合焓结构序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