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黄伯云

月刊

1003-6326

f-ysxb@mail.csu.edu.cn

0731-88876765

410083

湖南省长沙中南大学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Journal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CSCDCSTPCD北大核心EISCI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有色金属(含先进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有色金属选矿、冶金及化学化工等学科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及其发展动向。本刊已被美国SCI、EI、CA,英国INSPEC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和国内《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等检索系统/数据库收录,在材料、冶金科技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作用下含黄铁矿废石的生物溶解和动力学

    洪茂鑫王军杨宝军刘洋...
    2342-2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生物淋洗处理黄铁矿废石,从源头上缓解其产生酸性矿山废水(AMD)的风险.生物淋洗结果显示,在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ferrooxidans)的作用下,40天内可以从黄铁矿废石中去除近82%的铁和硫.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废石中黄铁矿的去除主要受化学反应和内扩散控制.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的结果表明,在A.ferrooxidans细菌介导下,生物源黄钾铁矾能够钝化废石中残余的黄铁矿.对渣样进行二次生物浸出,试验发现溶液pH没有明显下降,且仅有8mg/L和160mg/L的铁从两个黄铁矿废石渣样中溶出,表明渣样的酸和铁释放能力得到削弱.

    酸性矿山废水黄铁矿生物浸出矿山废弃物黄钾铁矾生物钝化

    基于六水铝酸三钙的双电层调控从铝酸钠溶液中短流程脱除有机物

    符振江刘桂华齐天贵申雷霆...
    2354-2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铝酸钠溶液中经济地脱除有机物是长期以来的研究重点.基于叶滤环节将六水铝酸三钙(TCA)作为助滤剂的工艺,提出一种短流程同时滤除杂质颗粒和吸附脱除有机物的新方法.在浓缩铝酸钠溶液中制备结晶度低、TCA含量高、表面能高、晶格畸变大的超细TCA样品.同时,TCA样品在碱性溶液中的Zeta电位线性依赖于TCA含量,揭示二元混合物Zeta电位的可加性.描述在碱性溶液中TCA二元混合物双电层的演化规律.此外,超细TCA样品对长烷基链及高相对分子质量有机物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对腐殖酸钠的吸附容量可达69.69 mg/g(以有机碳计),而高温溶出过程会显著降低TCA的吸附容量.

    有机物脱除六水铝酸三钙铝酸钠溶液Zeta电位双电层

    基于氯化胆碱的低共熔体系在Au上电沉积无枝晶Zn

    Vesna S.CVETKOVI?Neboj?a D.NIKOLI?Tanja S.BARUD?IJASilvana B.DIMITRIJEVI?...
    2367-2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氯化胆碱和乙二醇混合液为低共熔溶剂,不使用其他添加剂,电化学沉积无枝晶Zn/Au合金.在不同的Zn(Ⅱ)浓度下,采用恒电位电沉积法在相对较低的Zn电沉积过电位下进行电沉积.通过循环伏安法(CV)和计时安培法(CA)揭示Zn电沉积的电化学机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对沉积层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并用能谱仪对沉积层进行元素分析.CV结果表明,Zn的电沉积始于Zn欠电位沉积区,并一直持续到Zn过电位沉积(OPD)区.随着Zn(Ⅱ)浓度的增加,Zn/Zn(Ⅱ)电偶的沉积电位向更高的正值偏移.CA分析表明,在Zn的OPD区开始三维渐进形核,随后形成三维生长.形貌分析表明,电沉积始于致密Zn岛的形成,随后形成无枝晶Zn/Au合金.XRD分析表明,其物相为金属Zn、立方AuZn3和AuZn金属间化合物.

    锌电沉积低共熔溶剂锌金合金形貌结构

    SrCl2-KCl-MgCl2熔体中氯化镁的电化学行为和镁锶共沉积机理

    赵佳闫艺航张皓高华阳...
    2381-2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循环伏安法、方波伏安法、开路电位等电化学手段评估SrCl2-KCl共晶体系中MgCl2的电化学行为和Mg、Sr共沉积机理.在SrCl2-KCl体系中,Mg(Ⅱ)在钨电极的还原属于一步两电子的准可逆过程;Mg、Sr的电化学共沉积过程形成两种Mg-Sr金属间化合物.基于计时电流法探索共沉积过程的成核类型随过电位的演变关系,结果显示,电极表面的成核模式依赖于基体材料和电极反应产物.所有过电位下对应的前期成核归因于Mg(Ⅱ)的还原.当Mg和Sr共同沉积时,首先是Mg(Ⅱ)在电极表面还原,形成Mg核,随后同时进行Sr(Ⅱ)在Mg表面欠电位沉积和Mg的沉积.此外,随着SrCl2-KCl体系中MgCl2浓度的增加,Mg-Sr共沉积过程中的电流密度相应增加.

    氯化镁电化学行为扩散系数成核机理共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