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师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杂志

朱建华

月刊

1008-1372

zgyszz@163.com

0731-84470811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30号

中国医师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Physician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医学学术类科技期刊,开设栏目有专家论坛、专题论著、诊疗经验、病例报告、物理诊断与临床、药物与临床、检验与临床、综述等。现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AJ)、《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已被《万方数据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等数据库全文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加强中西医结合推进中国特色创面修复再生体系建设

    刘钰邱晓慧杨娜杨洪...
    321-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中国特色创面修复再生体系建设,必须遵循中西医结合原则,从理论、临床、教学上互融互通。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原则,西医注重病因分析和局部治疗,中西医结合能优势互补,提高治疗效果。修复再生体系的关键技术创新涵盖了药物疗法、物理疗法和生物材料应用等方面。本文论述了中西医结合在创面修复再生领域的发展潜力和挑战,为创面修复再生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望为修复再生患者带来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和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创面修复

    关于参数与偏差范围的表示

    325页

    复合皮移植结合系统康复治疗儿童烧伤后胭窝周围大范围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

    计鹏郑朝曹涛张智...
    326-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复合皮移植结合系统康复治疗儿童烧伤后胭窝周围大范围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2年4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烧伤后胭窝周围大范围瘢痕挛缩畸形患儿,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2~11岁,瘢痕挛缩畸形病程10个月至9年,瘢痕均位于腘窝周围,右侧胭窝10例,左侧胭窝5例,双侧胭窝2例,胭窝周围瘢痕导致膝关节伸直角度仅为95°~115°。术中彻底松解瘢痕挛缩,恢复关节活动度,并形成继发创面范围10 cm×8 cm~20 cm×13 cm,Ⅰ期术中彻底松解瘢痕挛缩后,创面覆盖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2~3 d,Ⅱ期行大张自体刃厚头皮与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复合移植修复胭窝周围创面。术后8~10d更换敷料查看皮片成活情况,皮片成活1周后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12个月有序的膝关节功能训练。术后植皮区及边缘瘢痕增生明显予以强脉冲光与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的序贯治疗5~7个疗程。结果 15例患儿皮片成活良好;1例患儿因移植自体头皮部分移位形成创面,1例患儿肢体移植皮片下血浆肿形成,经开洞引流,这2例病例经3周换药后创面愈合。术后随访6~36个月,皮片弹性及外观接近中厚皮片效果,膝关节挛缩患儿可完全伸直至180°,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供皮区无瘢痕形成及脱发现象发生。结论 复合皮移植结合系统康复治疗儿童烧伤后胭窝周围大范围瘢痕挛缩畸形效果较好,避免了因取自体皮片供区遗留瘢痕的问题。

    烧伤皮肤移植儿童瘢痕关节复合皮

    糖尿病皮肤溃疡与普通皮肤溃疡中炎症蛋白差异性表达的研究

    熊武贺有缘张熙周建大...
    331-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并筛选炎症蛋白在糖尿病皮肤溃疡与普通皮肤溃疡中差异性表达,为深入研究糖尿病皮肤溃疡抗炎促愈药物靶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1例糖尿病皮肤溃疡患者的组织、12例普通皮肤溃疡患者的组织和11例正常皮肤患者的组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别检测三组组织中炎症蛋白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促炎因子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抗炎因子表皮生长因子(EGF)、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织相比,普通溃疡皮肤组织和糖尿病溃疡组织中的 TLR4、NF-κB、IFN-γ、TNF-α、IL-1β、IL-6、IL-8、MCP-1 和 EGF 浓度均更高,IL-10 浓度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正常组织相比,糖尿病溃疡组织中IL-4浓度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普通溃疡皮肤组织相比,糖尿病溃疡组织中TLR4、NF-κB和MCP-1浓度更高,IL-4浓度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皮肤溃疡会出现炎症反应,而高糖促进了皮肤溃疡炎症反应,可能与TLR4、NF-κB、MCP-1和IL-4表达异常有关,TLR4/NF-κB信号通路及炎症因子MCP-1和IL-4有望作为糖尿病皮肤溃疡炎症调控的靶点。

    糖尿病皮肤溃疡炎症蛋白促炎因子抗炎因子

    游离颞浅筋膜瓣联合刃厚皮移植修复胫前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

    张智张栋梁计鹏程静...
    337-340,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游离颞浅筋膜瓣联合刃厚皮移植修复胫前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并归纳2019年9月至2023年10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9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胫前区域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19~70岁。创面面积为4。3 cm×5。0cm~6。8 cm×9。5 cm,创面均伴有肌腱外露,5例患者同时伴有局部骨外露,10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局部感染,所有患者均一期给予创面清创及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控制感染,创面感染控制后,依据创面大小设计并切取等大的颞浅筋膜组织瓣修复创面,同时取头皮刃厚皮覆盖筋膜瓣。结果 19例患者颞浅筋膜瓣全部成活,2例患者因皮片下血肿导致皮片成活差,经过再次皮片移植后创面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所有患者胫前区域外形满意,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供瓣区隐蔽,无明显瘢痕、脱发及秃发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游离颞浅筋膜瓣联合刃厚皮移植修复胫前创面,具有抗感染能力强、筋膜瓣菲薄、供瓣区隐蔽及重建支持韧带等优点,是修复胫前区难愈性创面较为理想的修复方法。

    皮肤移植颞浅筋膜瓣胫前损伤创面修复

    纱布过滤对脂肪胶中脂肪干细胞含量的影响

    欧阳华伟刘晶
    341-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纱布过滤对脂肪胶中脂肪干细胞含量的影响。方法 2022年3月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5例腹部脂肪抽吸术后患者的脂肪标本,制备脂肪胶,将脂肪胶用2层纱布过滤1~5次,每次过滤后检测脂肪胶通过1 ml螺纹注射器27 G针头的量,同时流式细胞仪检测过滤后脂肪胶中脂肪干细胞的含量。结果 随着过滤次数的增加,脂肪胶的通过量逐渐增加,第1~4次过滤后增加趋势明显,第5次过滤后增加趋势变缓,经统计学分析,第1次过滤与第2次比较,第2次过滤与第3次比较,第3次过滤与第4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4次过滤与第5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过滤次数的增加,脂肪胶中脂肪干细胞的含量逐渐减少,第1~3次过滤后下降趋势明显,第4次过滤后下降趋势变缓,经统计学分析,第1次过滤与第2次比较,第2次过滤与第3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3次过滤与第4次,第4次过滤与第5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纱布过滤次数越多,脂肪胶的通过性越好,但前3次过滤,脂肪干细胞的含量均会显著下降,因此应尽量减少纱布过滤脂肪胶的次数。

    过滤纱布基质血管成分凝胶脂肪干细胞

    旋转皮瓣在会阴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吕诗卉李培丰王健郭海雷...
    345-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旋转皮瓣在会阴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9例会阴软组织缺损患者的资料,8例为会阴部Paget's病广泛切除后软组织缺损,1例为严重尿道狭窄治疗后软组织缺损,缺损面积4 cm × 1。5 cm~30 cm ×35 cm,均采用旋转皮瓣修复创面,对于面积过大患者采用旋转皮瓣覆盖重要部位结合自体皮肤以及人工皮肤覆盖剩余创面。尿道狭窄患者采用游离口腔黏膜重建尿道结合旋转皮瓣覆盖治疗。供区直接缝合或自体皮肤移植。结果 术后9例患者受区皮瓣均存活,供区愈合。随访9~15个月,皮瓣存活良好,皮肤色泽接近正常,供区创面愈合良好。8例Paget's病患者未见复发,其中1例大面积扩创患者会阴部皮瓣覆盖区域恢复良好,植皮区小范围慢性溃疡形成。尿道狭窄患者皮瓣恢复可,阴茎外形良好,未见尿道狭窄、尿瘘、窦道等。结论 旋转皮瓣在会阴部软组织缺损中治疗效果明确,适用于会阴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

    会阴旋转皮瓣皮肤软组织缺损Paget's病尿道狭窄

    游离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头部皮肤缺损伴人工硬脑膜裸露感染的临床效果

    徐志刚张栋梁张婷何亭...
    349-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股前外侧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头部皮肤缺损伴人工硬脑膜裸露感染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4月至2020年8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例颅脑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人工硬脑膜裸露伴感染的患者,均为开颅术后并发症。经术前抗感染治疗后,术中神经外科参与清创并尽可能去除人工硬脑膜,设计携阔筋膜的股前外侧复合组织瓣,用皮瓣动静脉分别与颞浅动脉、颞浅静脉/颞中静脉吻合,用带血供的阔筋膜修补缺损硬脑膜,皮瓣封闭创面,供瓣区直接缝合或移植自体中厚皮片。观察术后皮瓣血运及成活情况、有无脑脊液漏、供瓣区愈合情况;随访行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观察硬脑膜完整性以及颅骨重建术后效果。结果 本组13例患者中,11例患者人工硬脑膜全部去除干净,2例患者因粘连严重未全部清除,其中1例残余0。8 cm × 1 cm,另1例有3处残余,最大面积0。5 cm ×0。7 cm;所有移植皮瓣均成活,其中12例患者一期愈合,1例皮瓣拆线后部分伤口裂开,经保守换药后愈合;所有患者均无脑脊液漏;1例供瓣区移植皮片部分坏死,补充植皮后愈合;13例患者术后3~6个月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均显示硬脑膜完整;其中8例患者已完成颅骨重建手术,重建术后均愈合良好,术区外观良好。结论 对于头部皮肤缺损伴人工硬脑膜裸露感染的创面,采用携带阔筋膜的股前外侧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能有效地覆盖创面并修复硬脑膜缺损,获得良好的功能和外形,并能为后期颅骨重建创造有利条件。

    游离组织瓣皮肤外科手术头皮缺损硬脑膜缺损

    超声引导下收肌管联合膝关节囊后间隙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苏醒期谵妄的影响

    刘佳王晓亮张文文徐亚杰...
    354-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收肌管联合膝关节囊后间隙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老年患者苏醒期谵妄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南京市第一医院择期行单侧TKA的68例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两组均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在手术开始前进行超声引导下收肌管联合膝关节囊后间隙阻滞。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谵妄的发生率,记录患者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术中失血量、输液量及丙泊酚、瑞芬太尼使用总量;记录患者术后4、8、24 h各时点的静息和运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测定患者术前一天、术后当晚、术后第一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褪黑素水平;记录术后第一天主观睡眠质量评分;记录术后24 h内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舒芬太尼总用量、PCIA的有效按压次数(P1)和实际按压次数(P2)及追加羟考酮镇痛例数;记录术后24 h内呼吸抑制、镇静过度、恶心、呕吐发生情况;记录观察组神经阻滞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苏醒期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均P<0。05),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4、8、24 h静息和运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术前一天比较,观察组术后当晚褪黑素水平升高(P<0。05),术后第一天TNF-α水平升高(P<0。05);对照组术后第一天褪黑素水平降低(P<0。05),术后当晚、术后第一天TNF-α水平升高(均P<0。05)。观察组术后当晚、术后第一天血清褪黑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主观睡眠质量评分,术后24 h内PCIA舒芬太尼总用量、P1、P2及追加羟考酮镇痛例数少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13例,38。2%)恶心发生率高于观察组(3例,8。8%)(P<0。05)。结论 在全身麻醉下行单侧TKA的老年患者中,术前采用超声引导下收肌管联合膝关节囊后间隙阻滞可有效减少患者苏醒期谵妄的发生。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神经传导阻滞苏醒谵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芪解毒汤治疗乳腺癌正虚毒炽证的作用机制

    田凌嘉尹子昊周亮张琴...
    360-365,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芪解毒汤(HQJD)治疗乳腺癌正虚毒炽证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筛选HQJD的主要活性成分及靶点,利用OMIM、GeneGards和Drugbank数据库等获取乳腺癌正虚毒炽证相关靶点,取交集获得HQJD治疗乳腺癌正虚毒炽证的相关靶点;使用Cytoscape 3。9。1软件在String 11。0数据库基础上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以及"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并根据拓扑参数推断HQJD治疗乳腺癌正虚毒炽证的核心活性成分及核心靶点。通过R语言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并对主要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筛选得到HQJD活性成分的有效作用靶点230个,乳腺癌正虚毒炽证活性成分15 467个;交集靶点217个;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HQJD治疗乳腺癌正虚毒炽证主要涉及氧化应激、细胞化学应激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HQJD治疗乳腺癌正虚毒炽证主要与磷脂酰肌醇3-蛋白激酶B(PI3K-Akt)、白介素-17(IL-17)等信号通路有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β-谷甾醇、豆甾醇、木犀草素等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 HQJD治疗乳腺癌正虚毒炽证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的特点,其主要机制可能与PI3K-Akt、IL-17、P53等信号通路有关。

    乳腺肿瘤黄芪解毒汤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