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语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语文
中国语文

沈家煊

双月刊

0578-1949

010-85195373 65125849

100732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中国语文 /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汉语语言专业学术性刊物。刊登汉语语言学通论、语言文字的现状和历史、语言应用和语文教学、实验语言学、数理语言学等方面的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知组考

    潘悟云
    515-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雅洪托夫指出,二等钝音、庄组和重纽B类在上古都带有r介音.白一平认为知组同样带有r介音.本文赞成雅洪托夫的观点,还对知组重作构拟,认为它们源于上古T类单辅音、KR类和KL类辅音丛.

    知组谐声r介音辅音丛

    东汉雅音地域特色的创新音变考察——以支、脂部相通为例

    边田钢
    520-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方音特色的本质是方言音系间的结构性差异,是方言创新音变的结果.支、脂部相通现象在东汉河洛、齐鲁雅音中均有呈现,但河洛雅音仅限于四等韵,齐鲁雅音则包括三、四等韵.相同音类关系在不同音系中所呈现出的语音条件差异,不仅是方音特色的重要内容,还是揭示方言创新音变的切入点.两地雅音都有的支、脂部四等韵相通,是继承自早期共同语的共同创新,音变机制为支齐*ee>ii元音高化,与脂齐*ii合流.支、脂部三等韵相通,则是齐鲁雅音的独立创新,音变机制为支支*e>i元音高化,与脂脂*i合流.河洛雅音支支、脂脂之之三分格局为中古《切韵》音系所继承.齐鲁雅音支支、脂脂合流格局可能是中古北方"以紫为姊"音系格局的源头.

    东汉河洛雅音齐鲁雅音地域特色创新音变《切韵》音系

    晋语及周边官话方言的次浊入今读上声

    沈明
    529-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晋语及周边的官话方言里,有些次浊入声字今读上声.土词儿里用的如"裂(咧)~开、月正~、捋~麻、摸~不来:估计不来、额~颅盖:额骨、杌~子:小板凳、褥~子、肉"等,多见于晋语及周边的中原官话(汾河片、关中片、秦陇片、兖菏片);文词儿里用的如"劣恶~、诺~言、掠~夺、略侵~、辱~骂"等,多见于周边的中原官话和冀鲁官话.吕梁片晋语与汾河片中原官话有继承关系,根据吕梁片晋语的舒入调型对应关系,本文认为部分浊入字率先按调值舒化归上声,但大多数浊入字尚未参与其中,该过程便中断了.浊入字晋语多保留入声调;中原官话次浊入归清入后按调值舒化归阴平,全浊入按调类舒化归阳平.假定早期中原官话的核心区域(相当于今洛嵩片、郑开片)也曾有过类似的过程,宋元以后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北方的官话方言.由于汾河片、关中片、秦陇片、兖菏片处在中原官话的边缘地带,而文词儿的读音又比土词儿变得慢,从而保留了较多的早期读音形式.受北京话次浊入归去声的影响,一些次浊入声字出现了两读或三读的情形.

    晋语中原官话冀鲁官话次浊入上声入声去声

    赣语表复数的"禾(物)"的本字及相关人称代词领格形式的来源——兼论"屋""家""拉"等处所义词语的复数标记功能和领属标记功能

    温昌衍温美姬
    544-5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认为吉安、泰和两地赣语表复数的"禾"及安福赣语表复数的"物"本字都是"屋",不是"和",也不是"物";同时认为吉安、大冶两地赣语单数人称代词的领格形式源自其与"屋"或"(屋)里"的合音.文章还指出,汉语方言中"屋""家""拉"等处所义词语具有复数标记功能和特定关系领属标记功能,这和其暗含的"集体义"和"领域义"有关.

    表复数的"禾(物)"本字人称代词复数标记领属标记

    试说副词"也"的低概率特征

    周韧
    55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认为现代汉语副词"也"在表达"类同"义之外,还具备"低概率"的语义特征.文章首先分析了"也"在实用用法、虚用用法和委婉用法中的大量实例,说明"也"的低概率特征贯穿于这些用法之中,指出说话人在用"也"表示事件与事件类同的同时,还表达了"相较于被类同事件,类同事件的发生概率更低"的观念.利用低概率特征,文章继续讨论了两个与"也"相关的重要问题.第一,"连"字句的允准条件问题."连"字句内必须有一个具备低概率语义的允准词.副词"都2""也"和"还"具有低概率义,因此它们都能允准"连"字句.但副词"又"对概率特征不敏感,因此无法允准"连"字句.第二,"也"在疑问代词全称肯定表达和全称否定表达中的分布不对称问题.一方面,"也"的低概率特征造成了集合成员之间的等级差别,难以满足疑问代词全称表达需要"成员地位平等"的语义要求,这使得疑问代词全称肯定表达排斥"也"的出现.另一方面,"也"的低概率特征在否定形式中有严重弱化的倾向,这使得"也"在疑问代词全称否定表达中的语义贡献与"都1"趋同,可以平等无差别地覆盖集合中的每一个成员.

    "也""都""又""连"字句低概率

    汉语伴随义副词"一X"的类型、来源及演变

    袁也
    571-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语中表达伴随义的语法手段主要有介词和副词,本文重点考察形式为"一 X"的伴随义副词.根据构成语素X的意义,可将其分为三类:1)群体类"一起、一堆"等;2)处所类"一处、一道"等;3)同一类"一齐、一同"等.基于汉语史及方言的语言事实,本文详细考察了这三类成员的来源及使用情况,归纳出三类成员的四种演变路径.在此基础上,我们总结出三类伴随义副词在源结构、形成方式、演变路径等方面的殊相与共相,并验证、丰富了世界语言中以"伴随"为目标域的语法化路径.

    伴随义副词"一X"类型语义演变

    清代满(蒙)汉合璧文献词汇研究的旗人汉语视角

    王继红马楷惠
    584-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代满(蒙)汉合璧语言翻译类教材的汉文部分记录了旗人汉语,是汉语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些文献的不断发掘和整理为汉语词汇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和新的研究视角,帮助进一步认识旗人汉语的内部差异,从旗人汉语与元代前后汉儿言语之间的联系追溯旗人汉语的来源与形成,进而了解旗人汉语词汇的特征及传承情况.文献中大量口语词汇也为《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的修订提供了书证及新词新义.清代满(蒙)汉合璧文献不仅是汉语史语料不足之补充,也有待以此为基础开展独立的旗人汉语研究.

    满(蒙)汉合璧文献旗人汉语北方汉语《汉语大词典》

    第三届简牍学与出土文献语言文字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敦煌召开

    洪帅
    595页

    也说"立此为照者"

    任国俊
    596-6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黑维强、杨青青(2023)指出元代契约文书"立此为照者"之类的固定格式受蒙古语影响,"者"由表示祈使语气类推扩展出表达陈述语气的用法."者"的来源及用法尚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认为"者"来源于蒙古语陈述句末指代强调助词(j)e,文献中音译为"者",意译作"那般者".

    元代契约文书"者"蒙古语指代强调助词(j)e语言接触

    孙宏开先生逝世

    中国语文编辑部
    6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