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学(英文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学(英文版)
中国药学(英文版)

张礼和

双月刊

1003-1057

jcps@bjmu.edu.cn

010-82801713,82805496

100191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8号

中国药学(英文版)/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CSCDCSTP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流感病毒血凝素共价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

    汪念李晨宁程晨曦陈建忠...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流感频发,针对传统靶点抗流感药物(如扎那米韦和奥司他韦)的耐药病毒大量出现,迫切需求开发新靶点、新作用机制的抗流感药物.本研究针对流感病毒血凝素(HA)底物结合位点附近的赖氨酸(Lys133和Lys222),设计了系列具有共价结合潜力的唾液酸类化合物(1a-1h).活性研究表明该系列化合物对两种流感病毒HA蛋白的结合力较母体化合物唾液酸(SA)有明显提升,其中化合物1d与阳性化合物2,6-唾液酸乳糖胺(2,6-SLN)持平(KD=38.2和39.6 μM);该系列化合物安全无毒(对MDCK细胞CC50>1 mM),其中化合物1d可有效抑制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中的复制.本研究提出了基于流感病毒HA的共价抑制新策略,深入发掘有望获得新型强效HA抑制剂.

    唾液酸流感病毒血凝素抑制剂共价结合

    基于HSP90抑制剂BIIB021的硝基还原酶前药的设计、合成及潜在抗肿瘤活性评价

    吴争荣谢亲建金鹏张天峰...
    1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BIIB021的基础上合成了一系列硝基还原酶(NTR)前药,作为潜在的抗癌剂,并在体外测试了其细胞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化合物1c和2c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IC50分别为0.72和1.12 μM.此外,与阳性母体化合物BIIB021相比,这两种化合物对正常细胞WI-38的毒性也较低(IC50=495.51和570.27 μM vs 261 μM).细胞周期测试分析表明:两种化合物都对HeLa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同时G0/G1期的细胞数量减少,并诱导其凋亡.综上所述:化合物1c和2c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有潜力作为先导化合物,用于进一步结构优化和体内验证研究.

    热休克蛋白90BIIB021硝基还原酶硝基苯甲酰胺

    siRNA转染试剂的全面对比研究

    佟淑文齐宪荣
    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siRNA已经成为生物研究的常用工具,也是目前最具潜力的下一代基因治疗药物.将siRNA成功转染进入细胞,仍然是限制siRNA广泛应用的关键技术,对于难转染细胞尤其如此.siRNA转染效率是摄取、细胞利用率及细胞毒性的综合作用结果,更高的转染效率通常需要高摄取、高细胞利用率和低细胞毒性.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的转染试剂递送siRNA的摄取、siRNA敲低效率和毒性情况.新开发的CALNP RNAi转染试剂与传统转染试剂的摄取行为不同,转染效率显著高于传统转染试剂,同时毒性最低.CALNP RNAi转染试剂为难转染细胞的RNA干扰带来了新的选择.

    转染试剂siRNARNA干扰难转染细胞

    UGT1A1杂合突变与伊立替康所致不良反应的真实世界研究

    左靖孟珺李超夏铮铮...
    3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某三甲肿瘤专科医院患者UGT1A1基因型分布,探索真实世界中患者UGT1A1基因多态性与服用伊立替康后的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我们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1年12月该院42例接受UGT1A1基因检测的患者资料,总结其中31例服用伊立替康后其血液学以及非血液学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UGT1A1*28基因杂合突变率为21.9%,纯合突变率为4.9%,UGT1A1*6基因杂合突变率为31.5%,未检测到纯合突变型;本研究中UGT1A1*6及*28杂合突变的患者较野生型患者血液学和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未见显著性差异,血液学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包括ALT/AST增高、ALP/GGT增高、胆红素增高、乏力、恶心、呕吐、迟发型腹泻;UGT1A1*6和*28双位点突变的患者出现迟发性腹泻的发生率为100%.研究表明,UGT1A1*6和*28双位点杂合突变的患者出现迟发性腹泻风险较高,需引起关注;UGT1A1杂合突变患者应用伊立替康后出现血液学及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但需进一步增加样本量证实这一结论.

    伊立替康UGT1A1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糖醛酸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不良反应

    反应氧族促进神经保护的量效关系及其机制研究

    黄荣胡小娇张润芳李晓晖...
    4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反应氧族(ROS)的大量产生是缺血性中风损伤的关键因素.尽管大量研究表明抗氧化剂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然而其长期临床疗效始终差强人意.事实上,ROS在特定浓度下具有促进细胞增殖、促进保护性自噬、激活自身抗氧化能力等积极的生理作用,在抗氧化干预时尽量保留ROS的优势作用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研究探索了不同剂量下H2O2对PC12和SH-SY5Y神经细胞增殖、自噬、凋亡等生理病理功能的影响,检测了相应细胞内及线粒体内ROS的变化规律,绘制了ROS发挥优势活性的剂量区间.进一步使用自噬抑制剂及信号通路抑制剂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0 μM的H2O2可通过AKT/m-TOR介导的HIF-1α和TFEB信号激活保护性自噬,从而实现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本研究揭示了ROS发挥优势作用的浓度范围,并阐明了其神经保护机制,为全面优化脑缺血后抗氧化剂的使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反应氧族脑缺血保护性自噬HIF-1αTFEB

    2003-2020年中国仿制药上市和新药市场独占期研究

    周从亚黄涛顾佳慧李黄倩玉...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近期提出给予新药、孤儿药和儿科药物6年的数据保护期,以鼓励相关药物的研发创新.本研究评估了2003至2020年在中国批准上市的356种新小分子药物的仿制药上市情况和市场独占期.所有新药中,155个(43.5%)新药有仿制药上市,市场独占期中位数为5.6(四分位数:2.4-9.4)年.进口药物、口服缓释药物和神经系统药物比其它药物的仿制药上市比例更高(P<0.001,P=0.039,P<0.001).国产药品的市场独占期中位数比进口药品更长(8.4 vs 5.7年).市场独占期中位数从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的3.6年到消化道和代谢药物的6.8年不等.如果获得6年的数据保护期,新药的市场独占期中位数预计将增加一倍.较长的市场独占期可能降低患者药品可及性,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考虑在鼓励创新和确保药品可及性间寻求平衡.

    仿制药市场独占期小分子药物新药研发

    1例合并附壁血栓的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的用药分析及药学服务

    袁叶杨珍珍于博杨秀岭...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中临床药师参与了 1例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衰患者的治疗过程,对患者既往病史及用药史进行了梳理,针对患者有过胃肠道出血史且目前处于慢性心衰急性加重失代偿期,对其抗栓治疗方案进行了分析,并对用药过程中血钾管理和他汀药物选择提出优化建议.记录患者每日查房病情发展情况,与医师沟通学习缺血性心肌病心衰患者治疗的经验知识,关注细节、对比联系,从用药有效性、安全性、患者依从性方面进行了密切关注,在药物比较选择、不良反应和用药教育等方面,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药学服务.

    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附壁血栓血钾管理文献分析临床药师

    史录文/管晓东团队在中国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对照组评价中取得进展

    北京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
    69-71页

    北京大学药学院叶新山、董甦伟获惠永正糖科学奖

    北京大学药学院
    72-73页

    史录文/管晓东团队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政策评价中取得研究进展

    北京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
    74-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