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学(英文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学(英文版)
中国药学(英文版)

张礼和

双月刊

1003-1057

jcps@bjmu.edu.cn

010-82801713,82805496

100191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8号

中国药学(英文版)/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CSCDCSTP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纳米靶向递送系统在中药抗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葛俊辰向德兵
    285-304页
    查看更多>>摘要:肿瘤已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第二高的疾病,中药也因其治疗效果强、副作用少、靶点多已成为抗肿瘤主要的替代药物之一,可在肿瘤治疗的不同阶段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中药溶解度差、渗透性差、消除快、稳定性差、生物利用度低、半衰期短等问题阻碍了其临床应用.为了克服中药抗肿瘤的局限性,近年来,纳米技术被用于中医的临床治疗.纳米靶向给药系统通过与中药有效成分在抗肿瘤中的结合,使得中药纳米靶向给药系统在肿瘤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部分中药纳米药物载体己进入临床试验或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促进了中医药的发展.因此,本文就纳米靶向递送系统在中药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纳米靶向给药系统中药肿瘤

    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展

    桑永浩贠捷代丽娟宋立群...
    305-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肾脏病(CKD)作为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寻找有效控制发展的治疗手段是亟待解决的难题."肠-肾轴"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随着CKD的进展,尿毒症毒素(UTs)逐渐蓄积,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肠道菌群失调;反过来,失调的肠道菌群和受损的肠道屏障通过加剧UTs的蓄积和诱导全身炎症反应等途径加重肾脏的损伤.基于此理论指导下的中药灌肠在治疗CKD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肠-肾轴"理论和运用中药灌肠联合基础治疗、中药灌肠联合结肠透析和中药灌肠联合口服中药等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CKD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新靶点.

    肠肾轴中药灌肠慢性肾脏病研究进展

    离子化修饰当归多糖衍生物的形貌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王婕黄子贞薛伟娇张妍...
    316-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研究离子化修饰对当归多糖的形貌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当归多糖(ASP)为原料,混合磷酸盐(磷酸二氢钠和磷酸氢二钠)和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HPTAC)为改性剂,分别对其进行磷酸化、季铵化修饰,得到磷酸化当归多糖(ASP-P)和阳离子化当归多糖(ASP-N),并测定当归多糖的磷酸化和阳离子化的取代度.通过红外光谱、刚果红实验、扫描电镜及热重分析等对离子化当归多糖衍生物进行形貌表征和热稳定性测试.采用羟基自由基、ABTS自由基及DPPH自由基的清除实验,评估离子化修饰前后当归多糖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变化.离子化修饰后的当归多糖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其中经过磷酸化修饰后的当归多糖热稳定性最好.溶液中离子化修饰的ASP-P/ASP-N保持了ASP的三螺旋骨架构象,但是在固态时呈现较大尺寸的堆积或卷曲的片状形貌.当归多糖的离子修饰产物可显著提高当归多糖对羟基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能力.上述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当归多糖的衍生化提供了实验依据.

    离子化修饰当归多糖形貌热稳定性体外抗氧化活性

    十枣汤急性毒性及抗肿瘤疗效评价

    马立威陈哲施国善王玉静...
    329-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价十枣汤(SZD)对KM小鼠的急性毒性及抗肿瘤活性,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并对抗肿瘤效应进行初步评价.试验中,SPF级KM小鼠分别ig给予一定量的生理盐水(空白对照)和SZD,测定其半数致死量(LD50),评价其对小鼠的毒性.另选取SPF级SD大鼠,ig给予SZD,制备SZD含药学清(MS);MTT法、乳酸脱氢酶(LDH)活力检测,甲基纤维素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等检测SZD-MS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情况.毒性测试结果显示,小鼠无死亡,无法得出SZD的LD50.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血液的生化学指标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H&E检测结果显示,SZD对小鼠的肝、肾功能有一定的损伤.抗肿瘤作用结果显示:与溶剂对照组比较,SZD-MS对5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0.05,P<0.01);SZD-MS对H22细胞LDH释放增加(P<0.05);细胞克隆的形成力度下降(P<0.05,P<0.01);细胞的凋亡率增加(P<0.01).研究表明,SZD经口最大给药量为每只小鼠0.8 mL/d,约相当于成人日剂量的120倍,毒性较小,安全性良好;且有较好的抗腹水瘤活性.

    十枣汤急性毒性增殖抑制抗肿瘤活性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潜在药理学机制

    刘芳琳张春娟沈秋跃周昔程...
    339-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参芪扶正注射液(SFI)是一种由黄芪(黄芪,HQ)和党参(党参,DS)组成的传统中药注射液,我们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研究了SFI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潜在机制和分子靶点.首先,我们在多个数据库中检索和筛选了SFI的潜在生物活性化合物和相应的COPD相关靶基因.随后,使用Cytoscape3.9.1和STRING分析并构建了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D网络,以获得关键靶基因.随后,为了确定与SFI相关的潜在信号通路,研究人员进行了GO和KEGG富集研究,并进行了分子对接分析以验证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共获得65种活性成分(DS 35种,HQ 30种)和233个关键靶点.其中,前五大生物活性成分(槲皮素、芹菜素、大豆异黄酮、山柰酚和木犀草素)和前五大靶点(TP53、AKT1、EP300、MAPK1和JUN)在分子对接分析中表现出良好的亲和力和稳定的结合力,结合能≤-5.0 kcal/mol.这些研究结果表明,SFI可通过多种化合物和多种途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发挥治疗作用.此外,本研究还为SFI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辅助治疗药物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提供了药理学依据和参考.

    参芪扶正注射液COPD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13岁以下儿童使用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的真实世界安全性研究

    涂颖秋赖敏芳钟楠曹洪晓...
    352-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了13岁以下儿童使用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的安全性.通过回顾性分析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预防或序贯使用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的安全性.结果发现,6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8.67±1.86)岁,其中有1例患儿使用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7天后出现双下肢水肿,有2例患儿使用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过程中出现肝酶升高.结果发现,泊沙康唑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肝脏损害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导致患者双下肢水肿的报道很少见.需要更多样本量研究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在13岁以下儿童人群的安全性.

    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儿童双下肢水肿肝酶升高不良反应

    以改革促发展、以实干显情怀—北京大学药学院人才队伍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王珣
    358-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5年下半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步伐,北京大学要求各院系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适合本单位发展的人事改革方案.药学院通过对人才队伍的梳理,发现存在教授对本科生教学投入不足,缺乏成绩突出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课题组长准入门槛低,近亲繁殖严重等问题.之后,在院党政班子的坚定支持指导下,结合学院发展目标和现状,学院制定了《北京大学药学院人事综合改革方案》,并成为医学部率先启动人事改革的试点单位.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同时加强了对人才队伍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为预聘制青年人才尽可能营造了宽松且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科研氛围.方案实施至今,药学院"重研轻教"的现象得到扭转,更多优秀科研人才投入本科生教学;青年人才发展势头强劲,争相崭露头角;人才创新活力得到激发,科研产出效率显著提升;学科带头人与团队骨干相得益彰,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不断涌现.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成效显著的北大药学人才队伍正在逐步形成.

    人才队伍建设人事改革药学院

    焦宁团队发展新型电子给体-受体催化氧气活化体系

    北京大学药学院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
    363-365页

    王坚成团队在纳米药物促进干细胞软骨再生治疗骨关节炎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北京大学药学院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
    366-368页

    黎后华团队报道真菌吡喃酮杂萜首次不对称发散合成

    北京大学药学院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
    369-3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