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药学(英文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药学(英文版)
中国药学(英文版)

张礼和

双月刊

1003-1057

jcps@bjmu.edu.cn

010-82801713,82805496

100191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8号

中国药学(英文版)/Journal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CSCDCSTP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骨质疏松症中联合和序贯治疗的进展

    郑佳付颖
    587-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系统性退行性疾病,对中国的国民健康构成了重大挑战,尤其会引起骨折等并发症.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干预主要包括骨吸收抑制剂和骨形成促进剂.许多研究强调了使用不同药物类型的序贯和联合治疗的重要性.这些方法在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和预防骨质疏松症进展方面显示出显著的疗效.本文旨在整合各种序贯治疗方案,为临床医生在实践中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骨质疏松症序贯治疗联合治疗

    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我院PIVAS开展非整支用量药品调配全流程风险管理实践

    耿魁魁何娟戎生贾兆虎...
    597-6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排除非整支用量药品在PIVAS审方、打签、摆药、核对、调配、成品复核等工作环节全流程存在的风险.通过组建项目团队,使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管理方法,梳理非整支用量药品在PIVAS药品管理、审方打签、混合调配、核对4个工作环节存在的风险点,针对每个风险点进行严重度(S)、发生率(O)和可侦测度(D)评分,并计算风险点的风险优先值(RPN),对RPN排名前列的风险点制订相应的改进措施,对比措施实施前后RPN值变化情况,观察研究效果.研究梳理了非整支药品全流程存在的风险共31个,主要风险存在于混合调配环节;针对RPN值较高的8项风险制订相应的改进措施,经过3个月的优化改进,RPN值和内差发生率明显降低,改进措施起到了很好的风险控制效果.研究建立了全方位的非整支药品调配剂量换算系统,可按照医嘱剂量直接换算成调配人员抽吸液体体积量,避免人工二次计算,使PIVAS非整支药品调配同质化、标准化、剂量计算的自动化;同时开展了23种非整支用量药品的溶解试验,发现11种药品品种溶解后溶剂体积增加,非整支药品的剂量换算应按照终溶液的体积进行计算才能保证剂量的准确.研究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PIVAS开展非整支用量药品全流程风险管理实践,解决了非整支药品调配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最大限度避免非整支用量药品调配中发生差错,保证患者安全、精准用药.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非整支使用药品风险管理调配

    黄连解毒汤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脏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张晓明朱世慧高艺文李建橡...
    609-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连解毒汤为清热解毒的代表方,主要用于治疗三焦火毒热盛证.肝火亢盛是高血压常见的证型,风火炽盛、风毒内生是高血压的重要病机.本研究目的是观察黄连解毒汤(Huanglian Jiedu decoction,HLJDD)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 hypertension rat,SHR)内质网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内质网应激(ERS)与心肌重塑、损伤的相互关系.将50只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HLJDD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以及卡托普利组5个组别,另设Wistar-Kyoto(WKY)大鼠为空白对照组,每组各10只.除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每天1次,共6周.实验末,进行心脏重量指数(HWI)和左心室重量指数(LVWI)值检测,HE染色检测心脏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ting和qPCR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变化,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发现黄连解毒汤各组随着黄连解毒汤浓度的增加,小鼠心脏的HWI和LVWI升高(P<0.05),心肌结构损伤明显改善、胶原纤维明显减少,黄连解毒汤中、高剂量组显著降低心肌肌醇依赖酶1α(IRE1α)、X盒结合蛋白1(XBP1)、糖调节蛋白78(GRP78)、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5),作用同卡托普利组.本研究HLJDD有效改善SHR心肌组织损伤,其分子机制可能是下调IRE1α、XBP1、GRP78、CHOP表达,抑制过度的内质网应激,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从而发挥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黄连解毒汤自发性高血压内质网应激心肌重塑IRE1αXBP1GRP78CHOP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丹参药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作用机制

    齐年景杨明勋毛姗
    620-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芪-丹参药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的作用机制.通过TCMSP数据库搜集黄芪、丹参的化学成分、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搜集CGN的疾病靶点,将两者进行交集取交集基因即为黄芪-丹参药对治疗CGN的潜在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及"化学成分-靶点"网络,对核心靶点进行GO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发现,黄芪、丹参化学成分分别为20、65个,两者对应靶点共240个,筛选出治疗CGN的潜在靶点86个,其核心靶点29个,包括TNF、JUN、TP53、IL1B、RELA、MMP9、CASP3、IL10、MAPK14、MYC、TGFB1 等.KEGG富集分析得到与CGN相关的信号通路包括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等.结果可得,黄芪-丹参药对可能通过TNF、JUN、TP53、IL1B、MAPK14等对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等来改善炎症反应及血管钙化发挥抗炎、改善肾损伤的作用.

    黄芪丹参慢性肾炎药对信号通路

    网络药理学研究揭示连花清瘟-辛夷散联合治疗新冠后嗅觉损伤的潜在作用机制

    魏晓玉于路航李梦茹徐强...
    631-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连花清瘟-辛夷散对新冠嗅觉损伤主要成分的作用靶点,并试图揭示其在新冠致嗅觉损伤相关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我们利用TCMSP平台进行口服利用度和类药性筛选获取潜在有效成分;Swiss TargetPrediction平台预测有效成分的作用靶标,构建药物-成分-作用靶标网络,再通过GeneCards、OMIM、TTD平台获取新冠嗅觉损伤基因靶点,将药物靶标和疾病基因相交集获得共同靶点.利用STRING及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靶标-疾病基因PPI网络,筛选关键靶点和核心基因团簇,借助Metascape平台对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就筛选出来的核心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标映射到通路中,构建核心有效成分-靶标-通路网络,最后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连花清瘟-辛夷散活性成分有4669个潜在靶点,5609个疾病靶点和17个药物-疾病交叉靶点.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连花清瘟-辛夷散治疗新冠嗅觉损伤相关的机制可能是由于相关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如5-羟色胺能突触和脂肪细胞的脂解调节.分子对接结果表明,6种活性成分(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7-甲氧基-2-甲基异黄酮、汉黄芩素、美迪紫檀素)和2个关键基因(PTGS2、PPARG)具有良好的结合特性.综上我们可以得到结论:连花清瘟-辛夷散可能通过作用于脂肪细胞中的5-羟色胺能突触和调节脂解通路,从而实现治疗新冠嗅觉损伤的相关作用.

    连花清瘟-辛夷散新冠相关嗅觉损伤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肿瘤良方大全》中肝癌用药规律挖掘及其核心药对机制分析

    张啸钟叶胡永生王博龙...
    647-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挖掘了《肿瘤良方大全》中肝癌治疗复方的组方规律,并探讨了核心药对的作用机制.首先我们摘录了书中肝癌治疗复方,利用Excel 2017统计用药频次、性味、归经等;利用IBM SPSS Modeler18.0进行中药关联规则分析,并使用Cytoscape 3.7.2进行可视化展示;通过TCMSP、TCMID、Genecards、DAVID等数据库对核心药对的作用机制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共纳入复方131个,涉及中药303味,核心中药以活血化瘀类、清热类和补虚类为主,药味多见苦、辛,并多为寒性,且多入肝经、脾经.关联分析显示,当归-鳖甲的支持度最高.网络药理学预测到当归-鳖甲抗肝癌核心靶点20个,主要包括IL-6、MAPK3、SRC等.基因生存分析显示肝癌患者MAPK3、SRC高表达且预后生存率较差;KEGG分析显示当归-鳖甲抗肝癌的主要通路包括癌症通路、TNF信号通路、催乳素信号通路等.研究发现中药治疗肝癌以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和补虚药为主;当归-鳖甲是中药治疗肝癌的核心药对,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MAPK3、SRC等关键基因,调控癌症通路、TNF信号通路、催乳素信号通路等发挥作用.

    肿瘤良方大全肝癌当归鳖甲数据挖掘网络药理学

    刺桐中黄酮类成分研究

    高勇春杨茜王利勤
    659-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反相MCI柱色谱技术对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得到17个黄酮类化合物,包括9个异戊烯基取代的异黄酮、4个简单的异黄酮、3个二氢黄酮和1个黄酮.通过核磁共振波谱数据分析和文献对照,将它们的结构鉴定为:euchrenone b10(1),senegalensin(2),erythrinin C(3),scandenone(4),osajin(5),alpinumisoflavone(6),isoerysenegalensein E(7),erysenegalensein E(8),diprenylgenistein(9),abyssinone V(10),abyssinone V 4'-methyl ether(11),4',7-二羟基二氢黄酮(12),红车轴草素(13),2',4',5,7-四羟基异黄酮(14),染料木素(15),黄豆苷元(16)和芹菜素(17).除化合物1,4-7,9-10外,其余化合物均首次从刺桐中分离得到.

    刺桐属刺桐异戊烯基异黄酮异黄酮

    董甦伟团队在糖蛋白化学合成和糖链功能研究中取得进展

    北京大学药学院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
    6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