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刘德培

双月刊

1000-503X

actacams@263.net.cn

010-65105898

100730

北京东单三条九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Journal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Sinica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是由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双月刊),主要报道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预防医学、生物医学等领域内最新科研成果。工作进展和学术动态,旨在促进医学学术交流,提高医学学术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五味子木脂素对跑步机睡眠剥夺大鼠警觉性的影响

    武亚楠马青王艳艳黄莉莉...
    471-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五味子木脂素对跑步机睡眠剥夺大鼠警觉性水平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睡眠剥夺组,五味子木脂素低、中、高剂量组,盐酸托莫西汀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均进行跑步机睡眠剥夺,连续3d.剥夺期间,各个给药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采用5~9孔测试仪测试各组大鼠的警觉性表现;另取SD雄性大鼠,睡眠剥夺方法造模和给药方法同上,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睡眠剥夺组、五味子木脂素组(67.2mg/kg)和盐酸托莫西汀组,每组10只,采用ELISA技术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食欲素A的含量;采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法观察各组大鼠前额叶皮层(PFC)c-Fos蛋白表达和食欲素受体1、2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睡眠剥夺组大鼠警觉性表现的选择准确性显著降低(P<0.001),遗漏反应、遗漏率和平均反应潜伏期均显著升高(P=0.002,P=0.003,P=0.020);与睡眠剥夺组相比,五味子木脂素中、高剂量组和盐酸托莫西汀组均可改善跑步机睡眠剥夺大鼠的警觉性指标,表现为选择准确性提高(P=0.001,P=0.006,P<0.001),遗漏反应(P=0.001,P=0.001,P<0.001)、遗漏率(P=0.001,P=0.002,P<0.001)和平均反应潜伏期(P=0.018,P=0.003,P=0.014)减少.与空白组相比,睡眠剥夺组大鼠血清中的食欲素A含量、PFC脑区c-Fos均显著增加(P均<0.001),食欲素受体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减少(P=0.037);与睡眠剥夺组相比,五味子木脂素组(67.2mg/kg)和盐酸托莫西汀组大鼠血清中的食欲素A水平(P=0.005,P=0.029)、PFC脑区c-Fos(P=0.028,P=0.036)均显著降低,食欲素受体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43,P=0.013).结论 五味子木脂素可能通过调节食欲素分泌和PFC的食欲素受体1表达发挥拮抗睡眠剥夺所致警觉性水平下降的作用.

    五味子木脂素睡眠剥夺警觉性食欲素

    紫檀芪调控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对体外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石学汇范崇熙杨全龙王晓莹...
    482-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紫檀芪对人结肠癌细胞LoVo的作用,并研究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在紫檀芪作用LoVo细胞过程中的调控机制.方法 应用不同浓度的紫檀芪(5、10、20、40、60、80、100 pmol/L)处理LoVo细胞.CCK-8检测细胞活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水平,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检测活性氧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Nrf2、磷酸化的Nrf2、血红素加氧酶-1及凋亡蛋白(Bcl2、Bax)的蛋白表达.此外,联合应用Nrf2特异性激动剂萝卜硫素后,重复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及Nrf2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40、60、80、100 μmol/L紫檀芪均可显著降低细胞活性(P=0.014,P<0.001,P<0.001,P<0.001).5、10、20 pmol/L紫檀芪对LoVo细胞活性无影响,但可显著抑制细胞迁移(P=0.008,P<0.001,P<0.001)和侵袭(P均<0.001).TUNEL染色、JC-1、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染色结果显示40、60、80 μmol/L紫檀芪增加LoVo细胞凋亡(P=0.014,P<0.001,P<0.001),使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P=0.026,P<0.001,P<0.001)并增加细胞内活性氧聚积(P均<0.001).40、60、80 μmol/L紫檀芪下调了LoVo细胞中磷酸化的Nrf2(P=0.030,P<0.001,P<0.001)、血红素加氧酶-1(P=0.015,P<0.001,P<0.001)、Bc12(P=0.039,P<0.001,P<0.001)的蛋白表达;60、80 µmol/L紫檀芪降低了Nrf2的蛋白表达(P=0.001,P<0.001),增加了Bax的蛋白表达(P均<0.001).应用萝卜硫素联合处理后,紫檀芪抑制细胞活性(P<0.001)、增加细胞凋亡(P<0.001)及下调Nrf2表达(P=0.022)的作用明显减弱.结论 紫檀芪是一种有效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化合物,其抗癌机制与抑制Nrf2通路有关.

    紫檀芪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结肠癌细胞凋亡活性氧

    四川省农村地区6~11月龄婴儿看护人压力性喂养现状及影响因素

    何雅荻徐天昕田一然咸显南...
    490-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四川省偏远农村地区看护人压力性喂养现状,探寻压力性喂养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选取四川省偏远农村地区6~11月龄已添加辅食的婴儿及其看护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婴儿及其看护人社会人口学特征、压力性喂养水平、喂养环境以及看护人的负性情绪.运用分位数回归分析婴儿看护人压力性喂养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358对婴儿及其看护人,看护人压力性喂养行为得分为11(8,14)分.婴儿胎次是看护人压力性喂养的保护因素(β25=-1.17,P<0.001;β50=-1.40,P=0.002;β75=-2.18,P<0.001),进食时是否玩玩具(β25=1.00,P<0.001;β50=1.20,P=0.003;β75=1.42,P<0.001)、是否看电视/手机(β25=0.50,P=0.048;β50=1.07,P=0.004)则是危险因素.在75分位数,看护人抑郁是压力性喂养的危险因素(β75=0.94,P=0.015).看护人教育程度(625=0.83,P=0.034;β50=0.87,P=0.021)、家庭收入(β75=1.09,P=0.012)与压力性喂养得分在不同分位数点也有显著关联.结论 四川省偏远农村地区看护人压力性喂养方式有待改善.应基于婴儿及其家庭特征,开展针对改善喂养环境以及看护人心理健康状态相关的喂养行为指导,以促进农村地区婴儿看护人的科学喂养行为.

    看护人喂养方式婴儿压力性喂养分位数回归

    四川省成都市中老年人体力活动与抑郁症状的关系

    徐天昕何雅荻蔡正杰李麟华...
    497-5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四川省成都市中老年人体力活动和抑郁症状的现状,并探讨体力活动与抑郁症状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选取四川省成都市某中心城区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中老年人体力活动与抑郁症状的关系,并进一步进行不同体力活动水平与抑郁症状关系的趋势性检验以及体力活动与抑郁症状关系的亚组分析与相乘交互作用检验.结果 共纳入4376名中老年人,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4.58%(638/4376),未达到指南推荐体力活动标准的占25.98%(1137/4376),体力活动水平处于低水平的占27.83%(1218/4376).中老年人达到指南推荐体力活动标准与抑郁症状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OR=0.713,95%CI=0.589~0.861,P<0.001);此外,相比于低水平体力活动的中老年人,中等水平体力活动(OR=0.714,95%CI=0.586~0.871,P=0.001)、高水平体力活动(OR=0.705,95%CI=0.548~0.906,P=0.006)与检出抑郁症状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进一步进行趋势性检验显示,中老年人体力活动水平与存在抑郁症状之间的负相关随着体力活动水平的依次递增而增加(P趋势=0.001).进行亚组分析与交互作用检验显示,是否达到指南推荐体力活动标准、不同的体力活动水平与各亚组间均不存在交互效应(P交互均>0.05).结论 四川省成都市中老年人抑郁症状现况有待改善,达到指南推荐体力活动标准与抑郁症状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且中老年人体力活动水平与抑郁症状间的负相关随体力活动水平的依次递增而增加.

    中老年人体力活动抑郁症状

    教师参与幼儿性教育培训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徐群英李卉周忠贤闫润...
    507-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泸州市幼儿园教师参与幼儿性教育培训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今后提升幼儿教师性教育素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对泸州市24所幼儿园内所有教学教师进行《教师幼儿性教育知信行及相关情况调查》问卷调查.结果 在461名教师中,有43.0%的教师参加过幼儿性教育相关讲座/课程/培训活动,99.1%的教师希望能够参加幼儿性教育相关讲座/课程/培训活动,82.6%的教师通过学校教育了解幼儿性知识,75.5%的教师表示希望通过专家培训了解幼儿性知识.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除私立幼儿园是幼儿教师参与幼儿性教育培训的抑制因素外(OR=0.57,95%CI=0.37~0.87,P=0.008),幼儿教师月收入高(OR=3.52,95%CI=1.13~9.30,P=0.011)、了解幼儿性教育相关知识的途径多(OR=2.87,95%CI=1.76~4.70,P<0.001)、社会支持总分较好(OR=1.58,95%CI=1.04~2.38,P=0.030)均是幼儿教师参与幼儿性教育培训的促进因素.结论 教师参与幼儿性教育培训参与率较低而需求高,性教育知识来源途径主要为传统的学校教育,幼儿园性质、教师月平均收入、幼儿性教育相关知识的了解途径数目、社会支持情况是教师参与幼儿性教育培训的重要因素.

    教师幼儿性教育培训现状

    2003至2022年陕西省神经管缺陷发生率下降速率及缺陷儿转归

    于敏甘露马西平智广...
    513-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2003至2022年陕西省神经管缺陷(NTDs)发生率的流行趋势和下降速率,掌握NTDs诊断时间及缺陷儿转归情况,预测2023至2025年陕西省NTDs发生率,为进一步完善出生缺陷监测系统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3至2022年陕西省各级开设产科的医疗保健机构孕28周至出生后7 d所有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并收集资料,基于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分析2003至2022年NTDs发生率的分布趋势.结果 陕西省2003至2022年共监测围产儿1 106 483例,NTDs病例共848例,发生率为7.66/万,其中2005年发生率(48.02/万)最高,2022年发生率(0.57/万)最低.NTDs以脊柱裂为主,占55.90%,其次为无脑儿(25.71%)和脑膨出(18.40%),三者发生率均在波动中呈显著下降趋势(P<0.001).根据Joinpoint分析结果显示,2003至2014年NTDs发生率下降速度较慢,年度变化百分比为-4.04,2014至2022年NTDs发生率下降速度较快,年度变化百分比为-28.05.2003至2022年,陕西省NTDs产前诊断的平均比例为72.88%,出生结局以死胎(61.91%)为主,其次为活产(26.77%)、死产(8.73%)、出生7 d内死亡(2.59%).经GM(1,1)模型预测,陕西省2023、2024和2025年NTDs率分别为0.49/万、0.41/万和0.35/万.结论 2003至2022年陕西省NTDs发生率显著下降,尤其以2014年后下降速率加快.NTDs患儿出生结局以死胎为主,其次为活产.

    出生缺陷神经管缺陷产前诊断出生结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频繁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分析和预测模型构建

    付玉芬牟婷何翔吴德洪...
    519-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临床数据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频繁急性加重住院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1日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COPD患者25 638例,根据纳排标准,纳入11 315例,分析其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频繁急性加重住院患者的危险因素,运用列线图模型预测患者频繁急性加重住院的风险,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价模型效能.结果 频繁急性加重住院的COPD患者中男性(P<0.001)、年龄(P<0.001)、居住城镇(P<0.001)、吸烟(P<0.001)、住院天数(P<0.001)、总费用(P<0.001)、抗菌药物费用(P<0.001)、糖尿病(P=0.003)、呼吸衰竭(P<0.001)、心脏病(P<0.001)、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P<0.001)、白细胞计数(P<0.00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0.001)、C-反应蛋白(P<0.001)、总胆固醇(P<0.001)、B型钠尿肽(P<0.001)均显著高于非频繁急性加重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居住城镇、吸烟史、糖尿病、心脏病、铜绿假单胞菌、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抗菌药物、呼吸衰竭、白细胞升高、总胆固醇升高、B型钠尿肽升高是患者发生频繁急性加重住院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构建患者频繁急性加重住院的列线图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99(95%CI=0.892~0.905),敏感度为85.30%,特异度为79.80%.结论 吸烟、心脏病、使用糖皮质激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年龄、低体重指数、B型钠尿肽升高是COPD患者发生频繁急性加重住院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对患者频繁急性加重住院风险进行预测,可为患者的治疗和相关危险因素调整提供理论支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频繁急性加重危险因素预测模型列线图

    ARHGAP8在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中的应用

    郗宇宁薛军武雪亮屈明...
    528-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ARHGAP8对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的敏感性,为进展期直肠癌的治疗提供精准依据.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获得差异基因ARHGAP8.选取68例原发性直肠癌患者的直肠癌组织及直肠组织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对ARHGAP8的表达强度进行验证,并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分期、肿瘤大小、分化程度、病理类型等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功能验证;选取44例行新辅助化疗的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新辅助化疗前后ARHGAP8的表达情况,分析ARHGAP8在新辅助化疗前后、不同疗效组之间的表达情况.结果 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ARHGAP8在癌组织及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ARHGAP8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P=0.024)、淋巴结转移(P=0.007)、年龄(P=0.005)等临床特征相关.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RHGAP8 mRNA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直肠组织(P<0.001);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ARHGAP8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直肠组织(P=0.011);ARHGAP8的表达与肿瘤大小(P=0.010)、病理分期(P=0.005)密切相关,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Ki-67、微卫星不稳定性的表达程度无相关性.44例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中TRG 0级13例、1级8例、2级8例、3级15例,其中65.91%(29/44)的患者新辅助化疗有效,新辅助化疗有效患者治疗后ARHGAP8的表达显著下降(P<0.001),ARHGAP8蛋白低表达患者的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ARHGAP8蛋白高表达者(53.33%)(P=0.033).结论 ARHGAP8在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ARHGAP8低表达的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对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更为敏感,ARHGAP8可作为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潜在生物学指标,同时可作为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

    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ARHGAP8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肿瘤退缩分级

    全凭静脉麻醉对心脏封堵术患者昼夜节律的影响

    顾芸菲鲍振星于恺华王玲...
    539-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全凭静脉麻醉对非体外循环心脏封堵手术患者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 择期静脉麻醉下心脏封堵术的患者30例,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比较麻醉前后生物钟基因时钟节律调节分子(CLOCK)、脑肌类芳烃受体核转位样蛋白1(BMAL1)、隐花色素生物钟(CRY)1、周期昼夜节律生物钟(PER)2 mRNA的表达水平,慕尼黑时间类型问卷(MCTQ)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差异;多元逐步回归方法筛选术后1周睡眠时型和PSQI总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术前比较,术后 CLOCK mRNA 表达水平明显增加[1.38±1.23 比 1.90±1.47;MD(95%CI):0.52(0.20~0.84),t=3.327,P=0.002];CRY1 mRNA 表达水平明显下降[1.56±1.50 比 1.13±0.98;MD(95%CI):-0.43(-0.81~-0.05),t=-2.319,P=0.028];PER2 mRNA 表达水平明显下降[0.82±0.63 比 0.50±0.31;MD(95%CI):-0.33(-0.53~-0.12),t=-3.202,P=0.003].术后 1 周睡眠时型明显提前[3:03±0:59 比 2:42±0:37,MD(95%CI):-21(-40~-1),f=-2.172,P=0.038],睡眠潜伏期明显缩短[(67±64)min 比(37±21)min;MD(95%CI):-30.33(-55.28~-5.39),t=-2.487,P=0.019],睡眠时长明显延长[(436±83)min 比(499±83)min;MD(95%CI):62.80(26.93~98.67),t=3.581,P=0.001],睡眠效率明显增加[(87.59±10.35)%比(92.98±4.27)%;MD(95%CI):5.39(1.21~9.58),t=2.636,P=0.013],睡眠质量评分明显下降[1.13±0.78 比 0.80±0.71,MD(95%CI):-0.33(-0.62~-0.05),t=-2.408,P=0.023].术后 1 周 PSQI 总分明显下降[6.60±3.17 比 4.03±2.58;MD(95%CI):-2.57(-3.87~-1.27),t=-4.039,P<0.001].体重指数(BMI)(B=-227.460,.SE=95.475,t=-2.382,P=0.025)、麻醉时长(B=-47.079,SE=18.506,t=-2.544,P=0.017)与 PER2 mRNA 表达量(B=2815.804,SE=1080.183,t=2.607,P=0.015)共同影响术后1周睡眠时型,麻醉用药量(B=0.067,SE=0.028,t=2.385,P=0.024)独立影响术后1周PSQI总分.结论 全凭静脉麻醉可通过提前睡眠时型发挥改善睡眠习惯的作用.BMI、麻醉时长、PER2 mRNA表达量共同影响术后1周睡眠时型.麻醉用药量是术后1周PSQI总分的独立影响因素.

    静脉麻醉昼夜节律睡眠生物钟心脏

    17例经脑活检确诊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患者的各临床亚型特点分析

    张莉孙慧张世敏高赛...
    546-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17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ACNS)各临床亚型特点,以促进对PACNS的早期诊断、治疗,减少复发率及死亡率,改善预后.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脑活检确诊的PACNS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影像学、电生理、病理等检查结果,以及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 17例脑活检病理检查确诊的PACNS患者中,儿童1例、成人16例.瘤样PACNS 10例,脊髓受累PACNS 2例,血管造影阳性PACNS 3例,快速进展性PACNS 2例,出血性PACNS 1例,淀粉样蛋白β相关性PACNS 1例.11例合并继发性癫痫(64.7%),所有患者头部MRI异常,94.1%MRI增强有病灶周边或软脑膜不均匀强化,3例MRI血管成像显示大血管病变,2例脊髓受累.病理分型:淋巴细胞性血管炎7例(43.7%),坏死性血管炎5例(31.2%).17例中11例应用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治疗,6例维持治疗3个月后复查头部MRI有病灶部分消失并临床症状明显改善;2例快速进展;1例死亡;3例1年内复发;3例对激素治疗不敏感,遗留残疾;2例复发后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随访6个月~1年,临床稳定.结论 瘤样PACNS更易出现癫痫,男性多见,最常见病理类型为坏死性血管炎,通常对激素治疗效果好,预后相对较好,因此,对于年轻的合并癫痫颅内肿瘤样病灶的患者,应注意排查PACNS的可能.脊髓受累PACNS病变多位于胸髓和颈髓,多提示预后不佳,肌电图多显示为前角或根受累的失神经电位,对于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建议怀疑脊髓受累患者,完善肌电图检查.快速进展性PACNS多合并幕下病变,如脑桥、延髓等,死亡率高.出血性PACNS少见,年轻患者且颅内出现多发出血病灶并强化者应注意鉴别.对于复发进展的患者,利妥昔单抗是值得推荐的治疗选择.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临床亚型肌电图MRI利妥昔单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