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胡逸民

双月刊

1005-202X

yxwl@263.net.cn

020-61648280

510515

广州市同和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Physics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际医学物理学组织(ZOMP)的成员——中国医学物理学会会刊,是国内唯一全面涉及医学物理学各分支学科领域、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双月刊。读者对象是各大医院从事医学物理及相关人员、广大从事医学物理学学科研究的教学工作者以及医学物理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工程学、医学和应用物理学等专业的工作者及博士、硕士研究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直肠癌调强放疗的临床计划质量优化和评估

    黄霖刘懿梅陈美宁黄劭敏...
    13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PlanIQ软件评估直肠癌调强放射治疗临床治疗计划和再优化计划的质量,为调强放疗计划筛选和优化提供方法和工具。方法:回顾性随机选取20例接受调强放疗的直肠癌患者,调强放疗技术(IMRT)和旋转容积调强技术(VMAT)计划各10例。(1)临床治疗计划设计(TP):IMRT计划采用5野等间距照射,VMAT计划采用2个360°弧旋转照射。处方剂量为PTV1:50 Gy/25 f;PTV2:45 Gy/25 f。所有计划均采用直接机器参数优化,且要求95%等剂量线能覆盖100%靶区体积,危及器官(OARs)参考耐受剂量标准来限制。计划完成后由医生审核确认,并经过计划剂量验证后实施治疗。(2)治疗计划再优化设计(RP):由1名有10年经验的计划设计者对20例TP计划进行重新优化,保持照射技术和照射野条件不变,根据个人经验重新调整计划优化条件和参数,直到OARs剂量尽可能低,且不影响PTV的目标覆盖率。用PlanIQ软件分别对TP和RP计划质量进行量化评估。两组计划之间剂量DVH参数和计划质量指数(PQI)行非参数的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RP计划的各DVH参数均优于TP计划,其中PTV1的Dmax、小肠的V45 Gy和Dmax以及结肠的V45 Gy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VMAT组和所有患者的RP计划的质量评分均高于TP计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PQI分别为(88。55±3。35 vs 86。61±4。63,P=0。005)、(89。72±3。15 vs 87。21±3。04,P=0。028)和(89。14±3。22vs86。91±3。22,P=0。001)。结论:计划再优化可以进一步提高直肠癌调强放疗的临床计划质量,PlanIQ软件为放疗计划质量控制和优质计划筛选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

    直肠癌调强放疗计划放疗计划质量控制PlanIQ计划筛选

    基于体素的分析方法比较IMRT与VMAT技术在晚期鼻咽癌患者大脑中的剂量差异

    杜锋磊杨一威邵凯南
    139-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定位晚期鼻咽癌患者放疗过程中大脑受照射的确切位置,分析IMRT和VMAT技术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脑内剂量分布差异。方法:使用蒙特利尔神经学研究所空间中的CT脑模板,采用基于体素的分析方法对脑内的剂量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对于晚期鼻咽癌患者,VMAT计划在保护脑内正常组织方面并没有表现出优势,相反,IMRT计划更加出色,IMRT计划表现出优势的区域包括脑干、小脑后叶、小脑前叶、颞叶、枕叶、边缘叶以及叶下回的部分区域。结论:对晚期鼻咽癌患者,VMAT在保护正常脑组织方面显示出劣势,提示IMRT方法对正常脑组织的保护可能更有优势。

    鼻咽癌放射治疗CT脑模板剂量学

    口腔癌调强放疗中靶区优化对患者口腔黏膜反应、唾液腺功能的影响

    王润堃陆汉强黄秋生
    145-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口腔癌调强放疗中靶区优化对患者口腔黏膜反应、唾液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8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口腔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60例,接受常规调强放疗。试验组60例,在调强放疗中对颈部Ⅱ区与口腔靶区进行优化。对比两组调强放疗后3个月疗效、腮腺受量、急性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口干反应发生率与口腔疼痛发生率,并观察放疗前、放疗第4周、放疗结束、放疗后3个月患者腮腺、颌下腺静息状态下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变化。结果:试验组客观缓解率与对照组相比[80。00%(48/60)vs75。00%(45/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健侧腮腺限制平均照射剂量(Dmean)、V34及口腔Dmean、V30均比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放疗后3个月急性口腔黏膜反应、口干反应与口腔疼痛发生率(41。67%、50。00%、58。33%)均比对照组(75。00%、78。33%、85。00%)低(P<0。05);两组放疗第4周、放疗结束、放疗后3个月腮腺、颌下腺静息状态下ADC值均比放疗前升高(P<0。05);试验组放疗第4周、放疗结束、放疗后3个月腮腺、颌下腺静息状态下ADC值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口腔癌调强放疗中靶区优化可有效预防相关口腔黏膜炎的发生,降低口腔黏膜反应、口腔疼痛及口干程度,减少腮腺受量,减轻调强放疗对患者唾液腺功能的影响。

    口腔癌调强放疗靶区优化口腔黏膜反应唾液腺功能

    个体化塑形的鼻咽癌多感兴趣区图像配准摆位误差

    曹潘潘王维青成宇雷金艳...
    151-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鼻咽癌个体化塑形多感兴趣区图像配准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43例鼻咽癌放疗的患者,采用发泡胶个体化塑形联合头颈肩热塑膜对其进行体位固定,每周一次CBCT摆位校准。在CBCT图像上,将感兴趣区(ROI)划分为临床使用的全ROI(ROIPTV)和7个包含不同颈段结构的局部ROI(ROI蝶窦、ROI寰枢椎、ROI颈3、ROI颈4、ROI颈5、ROI颈6、ROI颈7),分别与定位CT图像配准,记8个ROI在头脚(SI)、左右(LR)、腹背(AP)、Pitch、Roll、Yaw方向的配准误差。结果:SI方向ROI颈7的摆位误差在0。3 cm以内的占89。74%,其余ROI在0。3 cm以内均占90%以上。LR方向随着颈段往上,摆位误差在0。3 cm以内的占比逐渐增加,ROI颈7、ROI颈6、ROI颈5摆位误差在0。3 cm以内的占比分别为76。78%、81。70%和85。26%,其余ROI占比均在90%以上;AP方向除ROI寰枢椎和ROI颈3外,其余ROI摆位误差在0。3 cm以内的占比均低于90%。ROI蝶窦、ROI寰枢椎、ROI颈3、ROI颈4与ROIPTV在SI方向的摆位误差均呈显著正相关(R=0。94、0。95、0。90、0。83);ROI蝶窦与ROI寰枢椎、ROI颈3,ROIPTV与ROI颈3在LR方向的摆位误差均呈显著正相关(R=0。95、0。91、0。91);AP方向ROIPTV与ROI寰枢椎、ROI颈3的摆位误差均呈显著正相关(R=0。88、0。90)。8个ROI的外扩为0。38~1。01 cm,其中ROI颈6与ROI颈7在AP方向的外扩均超过0。90 cm,ROI颈7在SI方向的外扩达到0。95 cm。结论:ROIPTV与ROI蝶窦、ROI寰枢椎、ROI颈3在SI、LR和AP方向均存在显著相关性;随着颈段从第三颈椎往下,鼻咽癌患者分段摆位误差逐渐增大;头颈部鼻咽癌患者用发泡胶进行个体化塑形时,鼻咽部和颈椎区域需分段进行外扩。

    鼻咽癌个体化塑形多感兴趣区摆位误差

    喉癌术后放疗患者复发影响因素及与不同放疗剂量的关系

    刘彬胡智慧孔娜李炎...
    158-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喉癌术后放疗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各术式下不同放疗剂量与复发的关系及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4例喉癌术后放疗患者临床资料,先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同时探讨不同放疗剂量与各术式的关系,利用Kaplan-meler法、Log rank检验对喉癌患者2年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134例患者中,30例术后复发者设为复发组,其余104例为未复发组。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临床分期(Ⅲ~Ⅳ期)、T分期(T3~T4期)、N分期(N1~N3)、放疗剂量(低剂量)、甲状腺软骨受侵(是)、手术切缘(阳性)为喉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支撑喉镜下激光声带肿物切除/喉部分切除术、喉全切除术后接受高剂量放疗患者复发率分别低于接受低剂量放疗患者,总复发率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截至2023年6月,134例喉癌术后放疗患者中,中位随访时间为14。23个月(1~24个月),其中低剂量组死亡8例,高剂量组死亡2例,中位生存时间估计值分别为19。13、22。13月,患者的生存曲线具有差异性(Log rank P=0。20),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结论:喉癌术后联合放疗的整体疗效较好,但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低剂量放疗、肿瘤侵及甲状腺软骨、手术切缘阳性、术后至放疗结束时间>11周因素均可影响疾病复发,临床上应当结合患者病情适当调高放疗剂量,以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期限。

    喉癌术后放射治疗放射剂量复发生存曲线影响因素

    儿童全骨髓全淋巴照射靶区和危及器官自动勾画

    解治华路娜刘金锋侯立霞...
    163-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AccuLearning自动勾画训练系统探讨儿童全骨髓全淋巴照射(TMLI)靶区和危及器官自动勾画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至2022年期间30例接受TMLI照射的儿童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取仰卧位,采用飞利浦大孔径CT获取CT图像,对靶区和危及器官进行手动勾画和修改,将CT图像和勾画的靶区及危及器官轮廓传至AccuLearning系统,进行自动勾画模型的训练、验证和测试。对测试集中的6例TMLI患者自动勾画结果使用Dice相似性系数(DSC)、95%豪斯多夫距离和平均表面距离进行评估。结果:在6例测试集数据中,除晶体难以被自动勾画以外,其它各个靶区和危及器官中仅有1例患者的胃部DSC值为0。59,其余均大于0。70;6例患者胃的平均DSC值为0。76,其余各器官平均DSC值均大于0。80。结论:通过该模型自动勾画的靶区和危及器官经简单修改后可满足临床计划设计要求。

    儿童放射治疗全骨髓全淋巴照射自动勾画

    用于深层组织光学成像的荧光探针与成像技术

    高宇翔郭乐李慧张学良...
    169-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用于深层组织成像的探针和自适应光学成像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生命科学和跨学科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视角。首先,对发射光波长在近红外-Ⅱ区的荧光、生物发光、化学发光和长余辉发光的探针进行了阐述,同时,对直接波前传感方法实现快速测量和校正波畸变,以及间接波前传感方法实现校正复杂光学像差的相关技术进行了概述。上述技术和方法的不断更新,使得光学成像能够成功地穿透更深层的组织,减少背景噪声以获得更高的成像质量。

    光学成像近红外-Ⅱ区生物发光化学发光自适应光学综述

    二维超声特征联合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及与病理预后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吴静李景
    175-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二维超声特征联合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SR)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及与病理预后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65例乳腺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经病理检查确诊:良性病变171例(良性组),恶性病变94例(恶性组)。收集二维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图像资料,对比两组二维超声表现特征、SR值,并统计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原癌基因(CerbB-2)阳性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二维超声、SR值对乳腺癌诊断效能,以Pearman相关性分析二维超声征象、SR值与ER、PR、CerbB-2相关性。结果:恶性组二维超声特征中有毛刺征、后方回声衰减、微钙化、淋巴结转移、血流丰富者及SR值明显高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ER、PR、CerbB-2阳性率分别为59。57%、75。53%、47。87%,明显高于良性组(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二维超声、SR值对乳腺癌诊断价值AUC值分别为0。586、0。743,联合诊断AUC值为0。761,联合检测效果明显高于两者单独检测(P<0。05)。ER阳性者有毛刺征、后方回声衰减、SR值高于ER阴性者(P<0。05);PR阳性者有淋巴结转移、SR值高于PR阴性者(P<0。05);CerbB-2阳性者有微钙化、SR值高于CerbB-2阴性者(P<0。05)。经Pearman相关性分析,二维超声征象毛刺征、后方回声衰减与ER正相关,淋巴结转移与PR正相关,微钙化与CerbB-2正相关,SR值与ER、PR、CerbB-2正相关(P<0。05)。结论:二维超声特征联合超声SR值可为乳腺癌诊断提供可靠影像学信息,毛刺征、后方声衰减、淋巴结转移、微钙化征象及SR值与患者病理预后指标ER、PR、CerbB-2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乳腺癌二维超声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病理

    磁共振脂肪抑制质子密度加权序列诊断骨关节外伤性骨髓水肿的价值

    高艳潘小文董晚亭肖鹏...
    181-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脂肪抑制质子密度加权(PDWI-FS)序列诊断骨关节外伤性骨髓水肿(BME)的价值。方法:选取150例骨关节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矢状位PDWI-FS序列扫描及MRI常规序列扫描,比较两种方法对BME的检出情况、信号强度、图像质量、病灶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结果:两种检查方法均显示150例骨关节外伤患者中134例存在225处BME征象,以膝关节外伤患者中多见。PDWI-FS序列显示病灶信号强度主要为3级,占比97。78%(220/225),MRI常规序列显示主要为2级,占比43。11%(97/225),且两种检查方法显示不同强度存在统计学差异(Z=15。919,P<0。05)。PDWI-FS序列显示病灶清晰程度、空间分辨力、图像变形及诊断信心评分[(4。09±0。45)分、(3。65±0。42)分、(3。25±0。37)分、(4。21±0。38)分]均高于常规序列[(3。88±0。39)分、(3。41±0。36)分、(3。14±0。35)分、(3。97±0。34)分],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4。319,t=5。314,t=2。645,t=5。765;P<0。05)。PDWI-FS序列显示病灶信噪比及周围组织对比噪声比[(2。07±0。23)、(5。52±0。64)]均大于常规序列[(2。01±0。22)、(5。17±0。5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9,t=4。925;P<0。05)。结论:较MRI常规序列而言,磁共振PDWI-FS序列能有效提高图像质量和病变显示效果,可为骨关节外伤性BME的诊断提供更准确的诊疗信息。

    磁共振成像脂肪抑制质子密度加权骨关节外伤骨髓水肿信号强度图像质量

    不同心率前后门控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相关性分析

    赵德春余可斌刘嘉杨璐希...
    185-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心率前后门控CT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成像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行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患者135例,其中行前门控扫描(即前瞻性心电门控)66例(前门控组),根据患者心率分为≤80次/min(前门控低心率亚组,39例)与>80次/min组(前门控高心率亚组,27例);行后门控扫描(即回顾性心电门控)69例(后门控组),其中心率≤80次/min者45例(后门控低心率亚组),>80次/min者24例(后门控高心率亚组);比较4组基线资料、图像质量[平均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及辐射剂量[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差异,分别分析前门控组与后门控组中图像质量与心率、辐射剂量的相关性。结果:前门控低心率亚组与后门控低心率亚组的心率均低于前门控高心率亚组与后门控高心率亚组(P<0。05),4组平均CT值、图像噪声、SNR及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门控低心率亚组CTDIvol、DLP、ED均显著低于前门控高心率亚组及后门控低心率亚组、后门控高心率亚组(P<0。05),前门控高心率亚组则均低于后门控低心率亚组及后门控高心率亚组(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前门控组与后门控组中,受检者平均CT值、图像噪声、SNR、主观图像质量评分与心率、CTDIvol、DLP、ED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主观与客观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无关,前门控扫描较后门控扫描可降低辐射剂量,且保证图像质量,对于符合条件的高心率患者同样适用,且能降低辐射剂量水平,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冠状动脉成像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回顾性心电门控图像质量辐射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