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新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新医学
中国临床新医学

张法灿

月刊

1674-3806

zglcxyxzz@163.com

0771-2186013

530021

广西南宁市桃源路6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内)

中国临床新医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New Clinical Medicine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LR、hs-CRP、CHI3L1水平与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关联性研究

    于百洋徐武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几丁质酶3样蛋白1(CHI3L1)水平与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关联性.方法 招募2020年8月至2022年3月泰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87例老年ACI患者,根据SAP发生情况将其分为SAP组(n=139)和非SAP组(n=348).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ACI患者发生SAP的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NLR、hs-CRP、CHI3L1水平预测ACI患者发生SAP的效能.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水平的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NLR、hs-CRP、CHI3L1和发生吞咽困难是促进ACI患者发生SA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较高的基线舒张压(DBP)是抑制ACI患者发生SAP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NLR、hs-CRP、CHI3L1水平均可有效预测ACI患者发生SAP(P<0.05),且三指标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AUC(95%CI)=0.825(0.783~0.868),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04%、78.28%.结论 血清NLR、hs-CRP和CHI3L1水平升高均是老年ACI患者发生SAP的独立影响因素,且三者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急性脑梗死卒中相关性肺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超敏C反应蛋白几丁质酶3样蛋白1

    CircFoxo3调节miR-130a-5p/TEAD1轴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曹彦花乐金海陈新宇刘建和...
    6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环状RNA叉头框蛋白O3(CircFoxo3)调节miR-130a-5p/TEA域转录因子1(TEAD1)轴对心力衰竭(HF)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HF组、si-NC组、si-CircFoxo3组、agomir NC 组、miR-130a-5p agomir 组、si-CircFoxo3+antagomir NC 组、si-CircFoxo3+miR-130a-5p antagomir 组,每组18只.除对照组外,其他组大鼠均通过腹腔注射盐酸阿霉素的方法构建HF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进行药物处理,每3 d给药一次,持续3周.应用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CircFoxo3、miR-130a-5p表达水平.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大鼠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人基质裂解素2(ST2)、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应用HE染色、Masson染色检测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和心肌纤维化情况.通过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TEA域转录因子1(TEAD1)、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裂解的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CircFoxo3与miR-130a-5p、miR-130a-5p与TEAD1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F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心肌纤维化严重,LVESD、LVEDD水平上升,心肌组织CircFoxo3及TEAD1、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血清ST2、NT-pro BNP水平升高,心肌细胞凋亡率升高,LVEF、miR-130a-5p和Bcl-2蛋白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F组、si-NC组比较,si-CircFoxo3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减轻,LVESD、LVEDD水平降低,心肌组织CircFoxo3及TEAD1、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血清ST2、NT-pro BNP水平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LVEF、miR-130a-5p及Bcl-2蛋白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F组、agomir NC组比较,miR-130a-5p agomir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心肌纤维化有所改善,LVESD、LVEDD水平降低,心肌组织TEAD1、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血清ST2、NT-pro BNP水平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LVEF、miR-130a-5p及Bcl-2蛋白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i-CircFoxo3组、si-CircFoxo3+antagomir NC组比较,si-CircFoxo3+miR-130a-5p antagomir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损伤、心肌纤维化加剧,LVESD、LVEDD水平升高,心肌组织TEAD1、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血清ST2、NT-pro BNP水平升高,心肌细胞凋亡率升高,LVEF、miR-130a-5p、Bcl-2 蛋白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rcFoxo3 与 miR-130a-5p、miR-130a-5p与TEAD1存在靶向关系.结论 沉默CircFoxo3可能通过海绵化上调miR-130a-5p来抑制TEAD1表达,进而抑制HF大鼠心肌细胞凋亡.

    环状RNA叉头框蛋白O3miR-130a-5pTEA域转录因子1心力衰竭凋亡

    甲磺酸萘莫司他在高出血风险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中的抗凝应用效果观察

    卢文婷向淑麟任彦文胡琨琳...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甲磺酸萘莫司他(NM)在高出血风险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CBP)中的抗凝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3年1月至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4例需要进行CBP的有高出血风险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抗凝剂使用情况将其分为NM组(10例)、枸橼酸钠组(10例)和低分子量肝素组(14例).比较三组滤器寿命以及临床显著出血事件和其他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NM组、枸橼酸钠组和低分子量肝素组的滤器寿命分别为40.00(17.00,51.00)h、36.00(22.00,60.00)h和51.00(45.00,61.50)h,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096,P=0.351).在抗凝过程中,NM组无临床显著出血事件发生,枸橼酸钠组和低分子量肝素组分别有3例(30.00%)和4例(28.57%)患者发生临床显著出血事件,三组临床显著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71,P=0.001).低分子量肝素组发生继发性血小板减少6例.NM组未发生过敏反应、高钾血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等NM输注相关的不良反应.枸橼酸钠组未发生枸橼酸蓄积、枸橼酸中毒等不良反应.三组患者均未观察到血栓栓塞事件.结论 NM的抗凝效果与枸橼酸钠、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效果相当,且临床显著出血事件发生率更低,在高出血风险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良好.

    甲磺酸萘莫司他枸橼酸钠抗凝剂低分子量肝素连续性血液净化滤器寿命出血

    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老年COPD患者肺弥散功能及运动受限的关联性分析

    欧阳钟粲野张树堂王卫...
    7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弥散功能及运动受限的相关性.方法 招募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收治的188例老年稳定期COPD患者,均接受肺功能测试(PFT)和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将肺一氧化碳弥散因子(TLCO)<肺正常下限(LLN)的患者纳入弥散功能异常组(102例),TLCO≥LLN的患者纳入弥散功能正常组(8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SAA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SAA水平与峰值摄氧量(VO2peak)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COPD患者肺弥散功能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老年COPD患者的SAA水平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的Z评分(FEV1Z-score)、FEV1与预测值的百分比(ppFEV1)的关联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AA水平对老年COPD患者肺弥散功能异常的预测效能.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低的ppFEV1、用力肺活量的Z评分(FVCZ-score)、(FEV1/FVC)Z-score是促进老年COPD患者肺弥散功能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较高的ppFVC、FEV1/FVC、肺泡通气量的Z评分(VAZ-score)是抑制老年COPD患者肺弥散功能异常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弥散功能异常组SAA 水平显著高于弥散功能正常组[(135.09±58.05)ng/mL vs(78.10±32.81)ng/mL,t=8.079,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AA水平具有预测老年COPD患者肺弥散功能异常的应用价值[AUC(95%CI)=0.797(0.735~0.860),P<0.001],最佳截断值为85.07 ng/mL,其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50%和69.8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EV1Z-score与ppFEV,每降低一个单位,弥散功能异常组患者的SAA水平分别升高 0.009(95%CI:-0.013~-0.005)ng/mL、0.149(95%CI:-0.210~-0.088)ng/mL.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老年COPD患者的SAA水平与VO2peak呈负相关(r=-0.512,P<0.001).结论 在老年COPD患者中,SAA水平与FEV1Z-score有关,检测SAA水平有助于鉴别老年COPD肺弥散功能异常患者.此外,SAA水平与VO2peak呈负相关,说明导致FEV1降低的机制可能有助于解释老年COPD肺弥散功能异常患者运动受限的原因.

    血清淀粉样蛋白A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表型运动耐力

    弓状束微结构改变对轻度认知功能影响的DTI研究

    韩松霖张健
    8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弓状束走行区域内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弓状束微结构改变对轻度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双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弓状束走行区域内腔隙性脑梗死患者64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分将其分为轻度认知障碍(MCI)组(MoCA量表评分≥16分且<26分,35例)和非MCI组(MoCA量表评分≥26分,29例).于同期纳入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与患者相匹配的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均行核磁头部平扫加DTI检查,比较MCI组和非MCI组不同病灶数同侧弓状束DTI弥散指标水平和MoCA量表评分情况.结果 MCI组病灶数N<2者,左侧弓状束各向异性分数(FA)水平和MoCA量表评分高于2≤N<4者及N≥4者,右侧弓状束MoCA量表评分高于2≤N<4者及N≥4者;病灶数2≤N<4者,左侧、右侧弓状束MoCA量表评分均高于N≥4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MCI组病灶数N<2者,左侧、右侧弓状束FA水平均高于N≥4者,MD水平均低于N≥4者,且左侧弓状束MoCA量表评分高于2≤N<4者及N≥4者,右侧弓状束MoCA量表评分高于N≥4者;病灶数2≤N<4者,左侧、右侧弓状束MD水平均低于N≥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弓状束微结构改变与MCI有关,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数量越多,FA水平越低,弓状束损伤越严重,MoCA量表评分越低.对弓状束走行区域内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行核磁头部平扫加DTI检查弓状束微结构改变并结合MoCA量表评分可以作为评估MCI及预防阿尔茨海默病(AD)的重要方法.

    弥散张量成像腔隙性脑梗死弓状束微结构认知功能

    微创筋膜闭合器在小儿胸腔镜膈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简紫微王炳杰陈文有陈锦荣...
    94-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微创筋膜闭合器在小儿胸腔镜膈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膈疝7例、膈膨升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胸腔镜下应用微创筋膜闭合器辅助对患儿行膈疝修补术和膈肌折叠术.结果 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均放置胸腔引流管.4例新生儿术后需呼吸机辅助,其中3例呼吸机撤机时间为术后第2、4、5天;1例合并染色体异常,术后第3天拔胸腔引流管及气管插管后出现反复气胸并气喘,予重新置管,术后第21天发生肺出血,术后第24天家属要求自动出院.除自动出院1例外,其余7例拔胸腔引流管时间为术后第2~11天,平均4.4 d,其中2例术后拔胸腔引流管时间>7 d(分别为9、11 d);术后住院时间为8~17 d,平均11.8 d.出院前复查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术后随访6~12个月,复查胸片均未见复发.结论 胸腔镜下应用微创筋膜闭合器辅助对患儿行膈疝修补术和膈肌折叠术安全有效.

    微创筋膜闭合器膈肌小儿胸腔镜

    以骨痛及贫血为首发表现的乳腺癌骨髓转移一例

    钟成明罗斌白熠洲
    98-100页

    乳腺癌骨髓转移贫血骨痛

    胃内异物嵌顿4个月致腹痛一例

    侯向红李玉花麦平姜瑞...
    101-102页

    腹痛上消化道异物内窥镜

    中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黄冬清罗颖华李小珍黄小知...
    10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中老年骨质疏松症(OP)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招募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骨密度检查的中老年人286名,剔除问卷质量不合格者6名,最终纳入280名调查对象.根据骨密度值将研究对象分为骨量正常组(T值≥-1.0,81例)、骨量减少组(-2.5<T值<-1.0,102例)和OP组(T值≤-2.5,97例).应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微型营养评估(MNA)量表比较三组生活质量和营养状况,并探讨OP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三组SF-36生活质量量表中的躯体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OP组躯体健康评分显著低于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P<0.05).在躯体健康评分条目中,三组生理功能(PF)和总体健康(GH)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职能(RP)和躯体疼痛(B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SF-36生活质量量表中的心理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MNA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更高的健康变化(HT)评分和MNA量表评分是影响躯体健康评分的正相关因素(P<0.05),存在肢体疼痛是影响躯体健康评分的负相关因素(P<0.05).更高的HT评分和MNA量表评分是影响心理健康评分的正相关因素(P<0.05),存在肢体疼痛是影响心理健康评分的负相关因素(P<0.05).结论 OP患者生活质量较骨量减少者及骨量正常者低,肢体疼痛、HT评分、营养状况是中老年OP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骨质疏松症生活质量骨密度营养状况

    上颌骨性扩弓器在成人上颌横向发育不足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汪华徐卫华郑之峻
    108-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颌骨性扩弓器(MSE)是治疗上颌横向发育不足(MTD)的矫治器之一,对于已经过了发育高峰期没有生长潜力的成人患者,MSE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进行扩弓治疗时,根据患者上颌腭中缝的发育情况、扩弓的疗效目标等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该文阐述了 MSE的分类、具体操作、治疗效果、不足之处等,对其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临床工作者合理有效地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上颌骨性扩弓器成人上颌横向发育不足骨性扩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