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李坤成 姜玉新

月刊

1003-3289

cjmit@mail.ioa.ac.cn

010-82547901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21号大猷楼502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经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审核批准的理、工、医相结合的国家级学术刊物,杂志创刊于1985年,现为月刊(内文160页,约35万字)。杂志主要刊出放射学(包括CT、MRI、普通X线)、超声医学、介入治疗学、影像技术学、超声工程学、电子内镜学、核医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本刊主要特点是:①综合影像;②信息量大;③理、工、医相结合;④传播及时。该刊是基础科研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学术交流的园地,是广大医生晋升中高级职称的重要依据,也是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医学工程技术与临床相结合的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平扫及钆塞酸二钠增强MRI鉴别诊断透明细胞型与普通型肝细胞癌

    宋明月杜明占郭凌川张卫国...
    246-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平扫及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对鉴别诊断透明细胞型肝细胞癌(CCHCC)与普通型肝细胞癌(NOS-HCC)的价值.方法 纳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CCHCC(CCHCC组)和72例年龄匹配的NOS-HCC患者(NOS-HCC组),以单因素及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回顾性评估其临床、病理及上腹部平扫+Gd-EOB-DTPA 增强MRI,筛选鉴别CCHCC与NOS-HCC的独立预测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MRI相关独立预测因素及其联合鉴别CCHCC与NOS-HCC的效能.结果 病理Edmondson-Steiner分级及MRI见病灶含脂肪成分、平扫T1WI病灶与肝脏信号强度比值(LLRT1WI)及病灶与肌肉信号强度比值(LMRT1WI)均为CCHCC与NOS-HCC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5).以病灶含脂肪成分及LLRT1WI、LMRT1WI鉴别CCHCC与NOS-HCC的AUC分别为0.652、0.689、0.687,三者联合的AUC为0.762,高于单一病灶内含脂肪成分(Z=-2.401,P=0.016),而与单一 LLRT1WI(Z=-1.841,P=0.066)及 LMRT1WI(Z=-1.440,P=0.1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平扫及Gd-EOB-DTPA增强MRI可用于鉴别CCHCC与NOS-HCC.

    癌,肝细胞磁共振成像钆塞酸二钠图像增强

    产前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的基因特征

    梁博诚罗丹丹罗彩群谭莹...
    251-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产前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CHD)胎儿的基因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13胎经产前超声诊断CHD的单胎胎儿资料,并将其分为8类心脏结构异常;其中40胎因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提示良性拷贝数变异(CNV)或临床意义不明确的CNV(VUS)而接受全外显子测序(WES).结果 613胎CHD中,479胎接受染色体核型分析及CMA,基因检测显示60胎(60/479,12.53%)存在异常;134胎仅接受CMA,基因检测显示4胎(4/134,2.99%)存在异常.568胎为孤立性、45胎为非孤立性CHD,分别有40胎(40/568,7.04%)及15胎(15/45,33.33%)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CMA显示异常.复合型CHD(10/41,24.39%)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CMA异常检出率高于非复合型(54/572,9.44%).复合型CHD中,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CMA异常检出率在圆锥动脉干畸形(CTD)合并静脉系统畸形胎儿中最高,达30.77%(4/13);非复合型CHD中,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CMA异常检出率在内脏反位胎儿中最高,为25.00%(1/4).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CMA结果提示良性CNV或VUS的40胎中,WES提示3胎为致病性/可能致病性CNV(P/LP)、3胎为VUS、34胎为良性CNV.结论 CHD胎儿、尤其合并心外畸形者可能存在基因异常;CTD胎儿合并其他类型心脏结构异常时,基因异常可能性更大.相比单纯CMA,染色体核型分析联合CMA更有助于发现基因异常.

    心脏缺损,先天性胎儿基因检测超声检查

    超声风险模型预测胎盘植入性疾病侵袭性

    吴霞雷琳
    256-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基于超声征象建立的风险模型预测胎盘植入性疾病(PAS)侵袭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3例PAS患者资料,根据PAS有无侵袭性将其分为侵袭组(63例)和非侵袭组(70例).比较组间12个PAS相关超声征象及胎盘下缘与宫颈内口距离(D值)的差异,以单因素logistic回归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选定判断PAS侵袭性超声征象的数目阈值,并建立其二分类变量,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其与D值是否为预测PAS侵袭性的独立影响因素,并由此建立预测模型.结果 12个相关征象中,胎盘后低回声带中断或消失、子宫肌层变薄、异常胎盘陷窝、胎盘增厚、宫颈受累、膀胱壁中断或消失、胎盘陷窝供应血管、桥血管、胎盘基底部血流增多及子宫膀胱间血管增多在侵袭组中的检出率均高于非侵袭组(P均<0.05),而胎盘隆起和外生性包块组间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侵袭组多见前壁为主的前置胎盘及多超声征象;多超声征象及D值过小是预测PAS侵袭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所获预测模型为logit(P)=-0.717+1.551×多超声征象-0.216×D值,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905.结论 PAS多超声征象及胎盘下缘与宫颈内口距离过短均为预测PAS侵袭性的独立危险因素;所获模型用于预测PAS侵袭性风险效能较佳.

    胎盘植入超声检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被数据库收录及获奖情况

    260页

    交叉异位融合肾影像学表现

    张流柳伏文皓孙梦雅唐广磊...
    261-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交叉异位融合肾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交叉异位融合肾资料,分析该病影像学表现.结果 12例交叉异位融合肾包括L型5例,下异位型(Ii型)、S型及块状型(O型)各2例,甜甜圈型或盘状型(C-C型)1例;均表现为一侧肾窝空虚而对侧肾形态、位置大致正常,异位肾跨过中线与对侧肾融合,8例右向左、4例左向右融合;异位肾输尿管均跨过中线,11例开口于对侧膀胱三角区、1例异位开口于前列腺.3例合并生殖系统畸形,其中单角子宫、双角子宫、隐睾各1例;2例合并下腔静脉异常,包括双下腔静脉、左下腔静脉各1例.结论 交叉异位融合肾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完整显示肾融合、输尿管走行及开口有助于准确诊断及分型.

    先天畸形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标准冠状位MRI与多平面重建用于评估膝关节前外侧韧带

    刘钰王立学李洁于向荣...
    26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MRI标准冠状位与多平面重建(MPR)图像评估前外侧韧带(ALL)的价值.方法 纳入130例接受膝关节MR检查患者,分别针对标准冠状位MRI及MPR图识别ALL,并将ALL分为完全可见、部分可见及不可见;比较双侧ALL在2种图像中的可见性,并以Kappa检验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 130例中,标准冠状位MRI及MPR图中,左侧ALL分别有93例及83例完全可见、21例及12例部分可见、26例及25例不可见,右侧ALL分别有66例及80例完全可见、29例及15例部分可见、各有35例不可见.双侧ALL在标准冠状位MRI和MPR图中的可见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一致性均极好(Kappa均>0.80).结论 MPR显示ALL效果较标准冠状位MRI更佳,但在无法满足其扫描条件时,利用标准冠状位MRI也可较准确地评估ALL.

    膝关节前外侧韧带磁共振成像

    2型糖尿病患者骨骼肌厚度和弹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冯晓蕾黄丽丽周琦李苗...
    270-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骨骼肌厚度和弹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招募62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及60名健康成年人(HC组),以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检测其放松及收缩状态下腹直肌和腓肠肌最大杨氏模量(Emax),比较组间2种状态下骨骼肌厚度及弹性模量,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影响腹直肌和腓肠肌弹性模量的因素.结果 组间放松及收缩状态下腹直肌和腓肠肌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2DM组放松及收缩状态下腹直肌及腓肠肌Emax均低于HC组(P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2DM组放松及收缩状态下腹直肌及腓肠肌弹性模量均随病程、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而呈线性降低(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骨骼肌弹性模量降低,且随病程、FBG及HbA1c而呈线性下降.

    糖尿病,2型肌,骨骼弹性成像技术前瞻性研究

    动态超声联合3.0T MRI诊断膝关节滑膜皱襞及其分型

    李楠王志利徐丹凤焦嫣...
    275-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动态超声联合3.0T MRI诊断膝关节滑膜皱襞及其分型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疑诊膝关节滑膜皱襞患者动态超声及3.0T MRI资料,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2种影像学方法单独及联合诊断膝关节滑膜皱襞的效能,对比其单独及联合测量的滑膜皱襞长度和厚度与关节镜结果的差异,分析其判断滑膜皱襞位置及分型与关节镜的一致性.结果 共检出70例膝关节滑膜皱襞,其中11例位于髌上、15例位于髌下、30例位于髌内侧、14例位于髌外侧,包括A型9例、B型35例、C型23例及D型3例.单一动态超声与3.0T MRI诊断膝关节滑膜皱襞的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低于二者联合(P均<0.05).单一动态超声及3.0T MRI所测膝关节滑膜皱襞长度及厚度均低于二者联合及关节镜测量结果(P均<0.05),二者联合与关节镜测量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一动态超声、3.0T MRI及二者联合评估膝关节滑膜皱襞位置(Kappa=0.755、0.826、0.897)及分型(Kappa=0.721、0.744、0.860)均与关节镜结果高度一致.结论 动态超声联合3.0T MRI对诊断膝关节滑膜皱襞及判断其分型具有较高价值.

    膝关节关节囊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2024年征订启事

    279页

    超声矢量血流成像联合奇异值分解滤波检测肝脏深部微血管内血流速度

    叶华容田怡王琦余靖...
    280-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超声矢量流速成像(VFI)联合奇异值分解(SVD)滤波对检测肝脏深部微血管内血流速度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对1例疑诊肝血管瘤患者采集肝脏灰阶超声、CDFI及超声造影(CEUS)图;对CEUS图行SVD滤波处理,以互相关算法分别获取基于灰阶超声、原始CEUS及经SVD滤波处理后CEUS的VFI,比较其检测肝脏微血管血流方向和速度的差异.结果 肝脏灰阶超声、原始CEUS及经SVD滤波处理后CEUS图的信噪比(SNR)分别为7.56、17.65及22.43 dB,对比组织比(CTR)分别为1.12、7.56及16.34 dB.相比基于灰阶超声和原始CEUS的VFI,经SVD滤波处理后CEUS的VFI可检出更高速、方向更均一的血流.SVD滤波处理前、后,VFI所测肝脏微血管内血流速度分别为1.91(0.81,4.11)及6.83(4.25,9.41)m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671,P<0.001).结论 联合SVD滤波可显著提高VFI检测肝脏深部微血管内血流速度的效能.

    血管奇异值分解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