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李坤成 姜玉新

月刊

1003-3289

cjmit@mail.ioa.ac.cn

010-82547901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21号大猷楼502室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经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审核批准的理、工、医相结合的国家级学术刊物,杂志创刊于1985年,现为月刊(内文160页,约35万字)。杂志主要刊出放射学(包括CT、MRI、普通X线)、超声医学、介入治疗学、影像技术学、超声工程学、电子内镜学、核医学等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本刊主要特点是:①综合影像;②信息量大;③理、工、医相结合;④传播及时。该刊是基础科研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学术交流的园地,是广大医生晋升中高级职称的重要依据,也是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医学工程技术与临床相结合的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声心动图用于诊断及治疗儿童心脏瓣膜病进展

    马宁
    961-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思路和治疗方案均与成人有所不同.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和评估儿童心脏瓣膜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方法.本文就超声心动图技术用于诊断及治疗儿童心脏瓣膜病进展进行述评.

    儿童心脏瓣膜疾病超声心动描记术

    超声心动图用于术前诊断儿童埃布斯坦畸形及选择术式

    赵雷生张玉奇陈丽君张志芳...
    964-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超声心动图用于术前诊断儿童埃布斯坦畸形(EA)及选择术式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6例EA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资料,测算三尖瓣隔瓣附着点上缘与二尖瓣前瓣附着点下缘之间距离(MTD)、二尖瓣前瓣根部与心尖距离和三尖瓣隔瓣根部与心尖距离的比值(MTR)及扩展格拉斯哥预后(GOSE)评分;对比MTD及MTR诊断儿童EA的准确率,分析GOSE评分对于选择术式的价值.结果 216例中,199例超声心动图见三尖瓣隔瓣下移;根据MTD>15 mm、MTR>1.2及MTR>1.5诊断儿童EA的准确率分别为81.91%(163/199)、95.98%(191/199)及68.34%(136/1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802~51.856;P均<0.001).178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01例接受双心室修补术,90例GOSE评分≤1.00者术后均恢复良好,GOSE评分>1.00的11例中,5例(5/11,45.45%)术后发生不良事件;62例接受"一个半"心室修补术,GOSE评分≤1.00者22例、>1.00者40例,术后均恢复良好;15例接受单心室修补术,GOSE评分均>1.00,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 根据术前超声心动图所测MTR>1.2可较准确地诊断儿童EA;GOSE评分有助于选择术式.

    埃布斯坦畸形三尖瓣超声检查

    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瓣膜损害超声心动图表现

    徐丽媛张红菊李静雅孙妍...
    968-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IE)合并瓣膜损害超声心动图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IE患儿,根据是否合并瓣膜损害及损害程度将其分为无损害组(n=34)、轻度损害组(n=39)及功能障碍组(n=31);比较3组一般资料及超声心动图资料,分析合并瓣膜损害IE患儿超声心动图特点.结果 3组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病(即排除主动脉瓣二叶畸形)占比、住院期间栓塞事件发生率及左心系统心内膜炎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两比较,无损害组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病占比高于、而左心系统心内膜炎发生率低于轻度损害组及功能障碍组(P均<0.05);无损害组住院期间栓塞事件发生率低于功能障碍组(P<0.05).70例存在瓣膜损害,其中以二尖瓣(30/70,42.86%)占比最高,多表现为瓣膜反流(63/70,90.00%).轻度损害组与功能障碍组瓣膜受累部位、瓣膜结构病变及瓣膜狭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儿童IE合并瓣膜损害多累及左心系统,栓塞事件风险高于无瓣膜损害者;超声心动图可作为评估瓣膜受累部位及损害程度的重要手段.

    心内膜炎,细菌性心脏瓣膜儿童超声心动描记术

    胎儿三尖瓣反流超声表现及其可能病因

    周惠玲刘晓芳张蕊黄岚...
    973-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胎儿三尖瓣反流(TR)超声表现及其可能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717胎产前超声诊断TR胎儿,观察其超声表现;根据产后随访所见将其分为生理性TR组(n=468)与病理性TR组(n=249),再以可能病因将后者分为右心前负荷增加亚组(n=76)、右心后负荷增加亚组(n=127)及三尖瓣结构异常亚组(n=46),对比分析其超声表现.结果 生理性TR组包括441胎(441/468,94.23%)轻度及27胎(27/468,5.77%)中度TR,未见重度TR.病理性TR组3个亚组间TR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244,P<0.001);轻度TR多见于右心前负荷增加亚组,而中、重度TR则多见于其他2个亚组.右心前负荷增加亚组中,永存左上腔静脉胎儿更易发生轻度TR;右心后负荷增加亚组中,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胎儿更易发生重度TR(P均<0.05);上述2个亚组内不同可能病因胎儿TR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尖瓣结构异常亚组内不同可能病因胎儿TR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尖瓣发育不良胎儿更易发生重度反流(P<0.05).3个亚组间中、重度TR反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45,P=0.002).结论 胎儿TR多为生理性.胎儿病理性TR常见可能病因包括肺动脉瓣狭窄、永存左上腔静脉及三尖瓣发育不良等,其产前超声表现有所差异.

    胎儿三尖瓣关闭不全超声检查

    基于超声心动图观察儿童单纯二叶式主动脉瓣

    杨娇马宁徐丽媛薛丽...
    978-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超声心动图观察儿童单纯二叶式主动脉瓣(i-BAV)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i-BAV患儿超声心动图,观察其i-BAV分型;根据有无瓣膜和/或主动脉受累分为并发症组(n=50)与无并发症组(n=29),比较组间超声心动图参数.结果 经体表面积(BSA)校正后,并发症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BSA低于、而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高于无并发症组(P均<0.05).79例中,Type 0型22例、以lat亚型最多见(18/22,81.82%),Type Ⅰ型57例、以L-R亚型最多见(39/57,68.42%).并发症组以Type Ⅰ L-R亚型最多见(31/50,62.00%);瓣膜受累发生率为90.00%(45/50),以轻度主动脉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为主(37/45,82.22%);主动脉受累发生率为24.00%(12/50),均表现为Ⅰ、Ⅱ型主动脉增宽.结论 儿童i-BAV最常见分型为Type Ⅰ L-R亚型,以轻度瓣膜损害为主要并发症,可存在左心室心肌重构.

    主动脉瓣儿童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用于手术治疗儿童房室瓣疾病

    钱晶晶叶菁菁俞劲赵镭...
    982-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用于手术治疗儿童房室瓣疾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3例接受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的房室瓣疾病患儿,均于术前1周内接受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于手术前后接受TEE,根据TEE判断是否需修正TTE诊断结果并评估疗效;以手术所见为标准,比较术前超声诊断符合率.结果 对273例均顺利完成TEE检查,术前TTE诊断符合率为83.88%(229/273);根据TEE对44例(44/273,16.12%)TTE诊断结果加以补充或修正后,术前超声诊断符合率达100%(273/273),高于单一术前TTE(P<0.001).术后TEE发现5例残余分流、3例瓣膜反流改善不明显,予以相应处理后再次复查TEE显示疗效满意.结论 TEE可于术前准确诊断儿童房室瓣疾病、术后评估手术疗效,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儿童心脏瓣膜病超声心动描记术,经食管

    诱导性共刺激分子靶点用于小鼠佐剂诱导型关节炎模型的可行性

    汪嘉晨邵帅铭荆承玮陈枫涛...
    986-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诱导性共刺激分子(ICOS)靶点用于小鼠佐剂诱导型关节炎(AIA)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只BALB/c小鼠,于右后爪分别注射等剂量完全弗氏佐剂(AIA组,n=10)或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n=10),之后经尾静脉分别注射ICOS-IRD680 mAb探针(AIA组)或IgG-IRD680 mAb探针对照组,比较24及48 h后2组近红外荧光成像右爪与左爪荧光强度比值;提取小鼠总RNA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并分析差异表达基因.针对对照组提取脾脏原代T细胞并分选磁珠阴性T细胞,以佛波酯/离子霉素刺激、诱导活化T细胞形成,检测其表面ICOS蛋白表达水平,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相比对照组,AIA组ICOS基因表达显著上调、T细胞占比增高,FoxP3+调节性T细胞、CD8+T细胞及CD4+T细胞中ICOS分布较多.对照组分选磁珠阴性T细胞前、后CD3+T细胞纯度分别为65.31%和90.14%;其中,ICOS蛋白阳性小鼠CD4+T细胞在活化前、后占比分别为7.14%及31.20%,且活化CD4+T细胞ICOS蛋白平均荧光强度(586±25)显著高于未活化者(161±31)(t=25.390,P<0.001).注射探针后24及48 h,AIA组右爪/左爪荧光强度比值均高于对照组(t=34.600、P<0.001;t=23.380、P<0.001).相比对照组,AIA组小鼠心、肝、肾组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且组间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肌酐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ICOS靶点用于小鼠AIA模型安全、可行.

    关节炎,类风湿光学成像诱导性共刺激分子

    基于CT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急性期创伤性脑损伤严重程度

    杨雨奇罗嘉宁杨永祥邹东波...
    992-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基于CT平扫(NCCT)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的机器学习(ML)模型预测急性期创伤性脑损伤(TBI)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600例TBI为观察组,以另外65例TBI为外部验证集;另前瞻性纳入50例TBI为前瞻性验证集.根据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将观察组患者分为高危亚组(n=240)与低危亚组(n=360).由医师A、B以相同标准分别评估观察组患者,基于首诊临床及NCCT资料以逻辑回归(LR)法建立人工模型,预测急性期TBI严重程度.按7∶3比例将观察组分为训练集(n=420,含168例高危、252例低危)与测试集(n=180,含72例高危、108例低危),基于训练集NCCT提取及筛选影像组学特征,采用LR、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K近邻(KNN)4种ML法构建预测模型,分别于测试集、外部验证集(含34例高危、31例低危TBI)及前瞻性验证集(含21例高危、29例低危TBI)进行验证.结果 医师A、B判断观察组急性期TBI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06及0.771,人工模型的AUC为0.824.基于训练集NCCT筛选出的6个最佳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LR、SVM、RF和KNN ML模型及人工模型在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983、0.971、0.970、0.984及0.708,在外部验证集分别为0.879、0.881、0.984、0.863及0.733,而在前瞻性验证集分别为0.984、0.873、0.982、0.897及0.704.结论 基于CT影像组学建立的ML模型能有效预测急性期TBI严重程度.

    脑损伤机器学习影像组学

    终末期肾病患者脑网络动态功能连接

    乔雅倩王玉龙白培瑞王成健...
    997-10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脑网络动态功能连接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ESRD患者(ESRD组)与33名健康受试者(对照组),采用图论分析方法基于颅脑静息态功能MRI(rs-fMRI)对动态功能连接(dFC)参数进行组间比较,评估ESRD患者dFC与网络拓扑结构异常,并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观察其与临床变量的相关性.结果 相比对照组,ESRD组时间分数与平均驻留时间在状态二下升高、状态三下减低(P均<0.05),其异常功能连接主要见于默认模式网络、感觉运动网络、皮质下核、执行和注意网络、视觉网络、小脑网络内及网络间.ESRD组网络密度及双侧颞上回节点度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ESRD组状态二、三下的功能连接及图论属性异常参数与其临床指标均无明显相关(P均>0.05).结论 ESRD患者存在与认知功能损伤有关的脑动态网络时间属性及网络拓扑结构异常.

    肾衰竭,慢性磁共振成像功能连接

    增强CT影像组学-CT特征联合模型鉴别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与淋巴瘤

    陈海静杨亚英赵卫何波...
    1003-10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增强CT影像组学-CT特征联合模型(联合模型)鉴别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SNSCC)与鼻腔鼻窦淋巴瘤(SL)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68例SNSCC及63例SL患者,按7:3比例分为训练集(n=92,含48例SNSCC及44例SL)与验证集(n=39,含20例SNSCC及19例SL).以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训练集临床资料及病灶CT表现,筛选鉴别SNSCC与SL的独立预测因素并建立CT特征模型;基于训练集增强静脉期CT提取和筛选病灶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模型,计算影像组学标签;基于二者构建联合模型并绘制列线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模型鉴别SNSCC与SL的效能;以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评估联合模型的校准效能及其临床获益.结果 CT所示原发病灶部位及骨质侵犯均为鉴别SNSCC与SL的独立预测因素(P均<0.05);于增强静脉期CT筛选出3个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分别以之构建CT模型及影像组学模型;并基于二者构建联合模型.CT、影像组学及联合模型在训练集的AUC分别为0.895、0.730及0.9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964~-1.833,P均<0.05);在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845、0.684及0.868,联合模型的AUC大于影像组学模型(Z=-2.568,P=0.010).联合模型校准度良好,其在训练集以15%~62%及85%~92%为阈值时、在验证集以88%~95%为阈值时临床净获益较高.结论 所获增强CT影像组学-CT特征联合模型可有效鉴别SNSCC与SL.

    鼻窦肿瘤癌,鳞状细胞淋巴瘤列线图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