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导刊
中国医药导刊

胡大一 黄北鸥(常务副主编)

月刊

1009-0959

zhgyydk@sina.com;zhgyydk@126.com

010-62212621;62214110

100053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西大街26号院2号楼

中国医药导刊/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Guid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信息中心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药科技核心期刊。读者对象为国内临床医药工作者。由国内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担任总编,国内100多名著名临床医药专家、药品审评和评价专家参与编审。本刊紧密结合临床实际,突出先导性、实用性和时效性,是临床医药工作者的重要参考文献,也是医药生产及营销企业了解我国临床信息的重要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程序化精准解剖在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杨京可董小鑫林佳伟赵留存...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程序化精准解剖在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肾上腺肿瘤患者90例,治疗后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和精准解剖组,每组各45例.常规组患者行常规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RLA),精准解剖组患者行程序化精准解剖RLA.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的肾功能相关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精准解剖组患者的手术时长、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均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1d和术后3d,两组患者的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和术后3d,精准解剖组患者的尿红细胞(RBC)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精准解剖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程序化精准解剖应用于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手术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且对肾脏的机械性损害较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程序化精准解剖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肾功能术后并发症

    气管内插管入路选择及其并发症研究进展

    梁汉生冯艺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管内插管可通过多种插管途径来完成.近年来,由于外科技术的飞速发展,特殊手术需求以及特殊患者的解剖和病生理改变对气管内插管临床入路提出更高的挑战.经口、经鼻、经颏下、经磨牙后、经眶内气管插管等无创插管入路以及经环甲膜、经高位/低位环状软骨气管插管等有创插管入路都为临床气道管理提供了安全的通气氧合.但不同插管入路选择存在不同程度的并发症风险,如何选择气管内插管入路来降低相关并发症是临床医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本研究拟就气管内插管入路选择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进行气管内插管入路选择提供参考.

    气管内插管入路选择并发症研究进展

    清胰汤治疗胰腺炎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沈丽闵琼卞艳芳王静...
    6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清胰汤治疗胰腺炎(pancreatitis)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及中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检索相关文献,获取清胰汤所含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收集其相对应的靶点;结合Cytoscape 3.8.0构建有效成分-核心靶点网络,靶标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Bioconductor中的R包对核心靶标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共获得清胰汤药物化学成分105个,靶点250个;获得疾病靶点289个,其中核心靶标25个;核心蛋白涉及EGFR、AKT1、IL6等,通路主要为PI3 K-Akt、AGE-RAGE、HIF-1等炎症通路和肿瘤蛋白多糖、结直肠癌、膀胱癌等癌症通路;处方中关键的药物是延胡索、大黄、白芍、柴胡与黄芩,与靶点关系最紧密的成分为槲皮素、β-谷甾醇、山奈酚、汉黄芩素、金合欢素、黄芩素和芦荟大黄素.结论:本研究初步展示了清胰汤治疗胰腺炎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为后期药物分离纯化及药理研究提供了基础,筛选出的作用靶点和通路对于诊断和治疗胰腺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提示对癌症的治疗可以借鉴清胰汤的治疗思路.

    清胰汤胰腺炎网络药理学核心靶点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中羟氯喹浓度方法学优化及应用性分析

    刘思鲁胡蕾刘博宇陶依然...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新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全血中羟氯喹的浓度,并对方法进行优化.方法:取300 μL全血样本,加入25 μg·mL-甲硝唑溶液10 μL作为内标,用900 μL乙酸乙酯进行液液萃取,氮气吹干后用流动相200 μL复溶,取20 μL上清液进样.使用Symmetry@C18色谱柱(4.6 mm ×250 mm,5μm)进行分离,以20 mmol·L-1磷酸二氢钾-乙腈(85∶15,v/v,磷酸调pH =3.0)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54 nm.考察该方法的特异性、标准曲线、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和提取回收率.结果:羟氯喹在100 ~5000 ng· 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方程为f=0.03×10-1C-0.12×1O-1(r =0.9996);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4.0%,准确度高于85%,全血样品提取回收率为(78.08±5.32)%(n=5).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高、操作简洁、检测时间短、结果准确可靠,能够满足检测人血中羟氯喹浓度的需求,经优化后缩短了检测时间,提升了检测效率,适合于临床诊疗监测及药效学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法人血羟氯喹浓度

    响应面法优化蒙药白益母草总生物碱超声提取工艺

    郭艳茹杨康赵宇波刘琪...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蒙药白益母草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蒙药白益母草总生物碱提取条件,以期为白益母草的总生物碱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盐酸水苏碱为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的标准对照品,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白益母草中总生物碱含量,以总生物碱提取量为评价指标,选取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单因素最佳水平,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多指标综合考察最佳提取条件.结果:盐酸水苏碱在0~72 mg·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9),回归方程为Y=-0.6345X.白益母草总生物碱单因素考察表明70%乙醇提取、超声50 min、20倍(以上)料液比可获得最佳提取效果.响应面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乙醇浓度60%、料液比1∶15.52、提取时间50 min为白益母草总生物碱最佳提取条件,乙醇浓度与提取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乙醇浓度与料液比和料液比与提取时间之间无显著交互作用.结论:蒙药白益母草总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16、超声50 min.本提取方法操作简便,提取率高,可为白益母草的总生物碱含量测定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白益母草总生物碱超声提取响应面法含量测定

    药品智慧监管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顿彬补世明宋阔魁
    8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推动着政府职能和监管方式的转变.以信息化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已成为共识.为适应新时代医药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采用自动化、智能化手段,实施精准监管、顺势监管、集约监管,用作业流程、机器代人的"减法"换取效率的"乘法"的管理模式,即智慧监管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推动药品监管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展望信息化发展方向,智慧监管将成为药品监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目标,本研究从药品监管信息化视角出发,梳理了药品监管信息化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探索药品智慧监管创新发展实践路径,总结药品智慧监管阶段性主要成效,并提出思考,以期为提升药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推动管理创新提供参考,进而推动智慧监管引领药品监管现代化.

    信息化药品智慧监管治理能力药品监管现代化

    互联网医院药品平台的药物警戒体系研究

    王广平陈博
    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互联网医院药品销售新业态和"双通道"电子处方流转新常态已初见端倪,构建互联网医院药品销售药物警戒体系,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和合法权益.药品网络销售新业态存在处方真实性、药师审核和物流配送等风险,以及网络治理的复杂性问题;同时,需要明确药品网络销售中平台经营者、互联网医院、实体药店、医师、药师和物流配送各方的职责和义务,以及明确"双通道"模式下的互联网医院与定点零售药店的权责划分.依托于互联网医院的第三方药品平台,通过互联网复诊、电子处方和药师处方审核三要素进行质量管理,实现了双重的网络销售查对核实机制.本研究总结互联网医院的药品销售方式和风险,基于对互联网医院药品平台流程、网络销售监管制度和相关主体职责的分析,构建了三维空间结构的互联网医院药品平台药物警戒体系,并提出了互联网医院药品平台药物警戒信息机制、监管部门协调、提升智慧监管手段和信息化共享平台建设等建设路径.

    互联网医院网络销售药品平台电子处方药物警戒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用药错误相关医疗纠纷的案件分析

    刘思彤杨烁林平李全志...
    99-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整理分析2010-2021年中国裁判文书网所公布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相关医疗损害案件的纠纷原因,为临床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减少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引起的医疗纠纷提供参考.方法:以"激素"及激素类药物的具体名称为关键词在中国裁判文书网进行检索,对用药纠纷案件基本信息进行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795例案件,纳入分析100例.案件发生时间在2012-2015年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用药错误的案件数量达到第一个高峰,2016年有所减少,之后案件发生数量再次升高.东部地区三级医疗机构骨科、眼科、神经内科纠纷案件数量占比较大.纠纷原因主要是因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过程中发生的药物不良事件,有72例案件(占比72%),医疗机构赔偿的主要判决理由是未提供必要的信息,涉及31例案件(占比31%).多重逐步线性回归发现,与赔偿金额呈正向相关的因素包括年龄<20岁,儿科、妇产科、肿瘤科、泌尿外科、ICU、用药错误分类为治疗效果不佳,用药错误原因中用药时间过长及无适应证用药和有适应证但未及时应用.结论: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监管制度,注意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前患者告知流程的规范性和使用过程中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监测,全流程规范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使用,在减少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引起患者不良结局发生的同时降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相关的纠纷发生率.

    糖皮质激素纠纷医疗损害用药错误合理用药

    美国发布支持新兴药品生产创新共识报告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
    106-107页

    2022年全国药品监督管理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108-1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