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导刊
中国医药导刊

胡大一 黄北鸥(常务副主编)

月刊

1009-0959

zhgyydk@sina.com;zhgyydk@126.com

010-62212621;62214110

100053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西大街26号院2号楼

中国医药导刊/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Guid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信息中心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药科技核心期刊。读者对象为国内临床医药工作者。由国内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担任总编,国内100多名著名临床医药专家、药品审评和评价专家参与编审。本刊紧密结合临床实际,突出先导性、实用性和时效性,是临床医药工作者的重要参考文献,也是医药生产及营销企业了解我国临床信息的重要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机器人助力骨科新技术革命

    田伟
    1159-1161页

    MAH药物警戒体系中外部报告递交质量管理分析与思考

    徐建龙王广平胡骏
    1162-1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药品年度报告管理规定》要求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落实药品年度报告的主体责任.落实MAH药物警戒外部报告递交合规管理的主体责任,可作为监督检查、风险评估、信用监管等工作的参考资料和研判的科学依据,也可作为地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能力建设的评价指标.本研究基于MAH药物警戒体系中的药品年度报告、个例安全性报告(ICSR)、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PSUR)的概述,分析了MAH药物警戒外部报告递交合规管理的相关制度、组织框架和全生命周期药物警戒体系,提出了建立药物警戒能力建设评估指标、推进药物警戒质量受权人制度、加大药物警戒知识培训力度和融入企业数字化转型等外部报告质量体系建设的政策性建议.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物警戒外部报告递交质量管理

    互联网医院药物警戒体系中执业药师职责和作用研究——基于上海市执业药师职责管理实践

    许海波魏骏顾维康王广平...
    1168-1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医院处方药销售作为药品经营领域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有利于推动卫生资源整合、医师多点执业、便捷患者购药和药学服务模式转变等"三医"联动改革的政策目标.构建互联网医院药物警戒体系,发挥执业药师职责作用,强化网络药品销售电子处方流转的合规管理至为关键.本研究梳理了电子处方流转风险管理制度,第三方药品平台、互联网医院和实体药店药物警戒制度,执业药师电子处方审核职责等相关内容,概述了互联网医院和网络药品销售的定义,分析了互联网医院电子处方流转风险和流程,探讨了互联网医院药物警戒体系纳入"三医"联动改革框架的协同性,并基于上海市执业药师职责管理实践,提出了执业药师"双重"审方职责、执业药师网络药品销售培训体系,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执业药师药物警戒职责问题,以期为我国建立健全互联网医院第三方药品平台药物警戒体系,发挥执业药师职责和作用提供参考.

    互联网医院药物警戒执业药师职责

    SARS-CoV-2的母婴垂直传播

    来翀吕炳建来茂德孙庆荣...
    1174-1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孕妇感染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使各类妊娠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且在部分病例中可引起胎盘病变.目前SARS-CoV-2感染与胎盘病变之间的直接关系尚未明确,但已有研究证实SARS-CoV-2能够跨越胎盘屏障,引起母婴间垂直传播.虽然发病率低,但是正确认识SARS-CoV-2的母婴垂直传播,对孕期保健和母婴安全依然非常重要.临床上一旦确诊胎盘功能变化以及对胎儿生长有影响,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尽可能减少胎儿死亡和其他严重的母婴并发症.本研究综合分析已发表的国际文献和2022年美国和加拿大病理学会、欧洲病理学会年会8组胎盘和部分死产胎儿病理研究资料,总结阐述现有的科学证据,以期为理解SARS-CoV-2感染对孕妇的影响提供参考,并针对SARS-CoV-2的母婴垂直传播问题,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即:SARS-CoV-2是如何跨过胎盘感染胎儿;垂直传播发生在妊娠的早期、中期还是晚期;病毒感染以后胎盘功能异常,为什么对大部分孕妇没有影响或者没有明显的影响;不同的病毒变异株、不同类型的疫苗接种对感染孕妇的影响是否不同.

    新型冠状病毒母婴垂直传播胎盘病理学妊娠

    心房颤动药物抗凝治疗的研究进展

    徐燕沈琦博
    1179-1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升高.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代表的血栓栓塞事件是房颤的主要并发症,也是房颤患者致死及致残的重要原因.抗凝治疗是药物预防房颤所致心源性卒中的唯一推荐方案,口服抗凝药物包括维生素K拮抗剂(vitamin K antagonist,VKA)以及新型口服抗凝药(novel oral anticoagulants,NOACs).综合评估血栓栓塞和出血风险,以及在VKA和NOACs的选择上坚持个体化并兼顾患者的社会经济负担,仍是临床考虑的重点.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NOACs在疗效、安全性、治疗依从性方面均较VKA有显著优势.本研究归纳总结不同类型抗凝药物在房颤及其伴随常见合并症时的应用推荐,以期对临床实现个体化抗凝治疗提供选择参考.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血栓栓塞研究进展

    ApoE基因多态性及血清Lp-PLA2水平与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王露张春莹
    1184-1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多态性及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水平与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接受HD治疗的226例肾功能受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合并CVD的16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合并CVD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肾功能相关指标[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血清Lp-PLA2水平,用PCR法检测ApoE基因多态性,并分析其与HD患者CVD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TG、LDL-C、SCr、BUN、Lp-PLA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根据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基因型ε3/ε3占比、等位基因ε3频率、E3型占比均低于对照组,ε3/ε4占比、ε4频率和E4型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PLA2水平、基因型ε3/ε3、ε3/ε4和表现型E3均为HD患者发生CVD的影响因素(OR=0.943、3.320、0.224、8.607,P<0.05).结论:接受HD治疗的肾功能受损患者血清Lp-PLA2水平明显异常,血液ApoE基因呈多态性分布,基因型和表现型均会影响CVD的发生,临床上可针对该类基因型和Lp-PLA2水平异常患者进行早期预防和针对性治疗,以降低CVD发生率.

    血液透析心血管疾病ApoE基因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风险的相关性

    赵晓芬杨米凤赵朋娜熊飞...
    1190-1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及其母亲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新生儿感染性肺炎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80例,设为病例组;对照组为80例同期住院、无感染指征的新生儿.比较两组患儿及其母亲的血清25-(OH)D水平,并对两组患儿的血白细胞(WBC)、超敏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进行比较;对病例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与WBC、CRP及PCT水平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病例组患儿及其母亲的血清25-(OH)D水平分别为(45.30±16.35)、(53.07±17.49)nmol·L-1;对照组新生儿及其母亲的血清25-(OH)D水平分别为(57.94±16.94)、(61.49±19.50)nmol·L-1;病例组患儿及其母亲的血清25-(OH)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及其母亲(P<0.05).病例组患儿血清CRP、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患儿的血清CRP、PCT水平与血清25-(OH)D水平呈负相关(P<0.05);WBC水平与血清25-(OH)D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病例组患儿及其母亲的血清25-(OH)D水平较对照组低,提示血清25-(OH)D水平降低可增加新生儿患感染性肺炎的风险.推荐母孕期及新生儿补充足量维生素D,以助于提高新生儿的呼吸道健康水平.

    25-羟基维生素D感染性肺炎新生儿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降压治疗对近期预后的影响

    张森张文军董禹钊
    1194-1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降压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3月至2021年2月于我院急诊高级卒中中心就诊的9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利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早期降压组和标准血压管理组,每组各46例.早期降压组在入院后立即进行血压控制,24 h血压降低不超过20%,直至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并维持血压稳定.标准血压管理组在入院1周后启动降压治疗.动态监测两组患者入院后3个月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临床疗效,包括入院后7 d、14 d、1个月、3个月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变化,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开展降压治疗对脑卒中近期预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后7 d、14 d、1个月、3个月的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呈降低趋势,而早期降压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早期降压组优于标准血压管理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开展脑卒中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压控制(OR=0.298,95%CI:0.134~0.726,P<0.05)和入院NIHSS评分是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24 h内发病的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早期降压治疗可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为患者预后提供保障,提高治疗效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降压治疗标准血压管理NIHSS评分

    依那普利联合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性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赵旭敏刘霞王艺臻
    1199-1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依那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性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142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71例接受依那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者作治疗组,71例接受厄贝沙坦治疗者作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指标、血压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水平,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餐后2 h血糖(2hPBG)、空腹血糖(F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比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SBP)为(123.28±5.34)mmHg,舒张压(DBP)为(81.32±3.19)mmHg,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32.47±6.46)mmHg与(92.83±4.58)mmHg(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水平及NO/ET-1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内皮素-1(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8.45%)高于对照组患者(5.6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能有效促进NO与ET-1浓度的平衡,增加VEGF、NO/ET-1比值的表达,对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维持血管舒缩功能平衡有积极意义,同时联合用药治疗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好.

    依那普利厄贝沙坦糖尿病高血压有效性血管内皮功能

    甲氨蝶呤联合ICE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生存分析

    李新涛申兴勇刘爽刘逸之...
    1204-1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甲氨蝶呤联合ICE方案(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卡铂)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疗效及生存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于我院治疗的110例DLB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6例,甲氨蝶呤联合ICE方案治疗)和对照组(44例,ICE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生化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肿瘤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β2微球蛋白(β2-MG)、乳酸脱氢酶(LDH)、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以上各指标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种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期大于9个月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影响患者生存期的因素有分组(治疗方法)、骨髓侵犯、国际预后指数(IPI指数)、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病灶数、VEGF.结论:甲氨蝶呤联合ICE方案治疗DLBCL有效,可改善患者临床癌症指标,延长患者生存期.

    甲氨蝶呤ICE方案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