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导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导刊
中国医药导刊

胡大一 黄北鸥(常务副主编)

月刊

1009-0959

zhgyydk@sina.com;zhgyydk@126.com

010-62212621;62214110

100053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西大街26号院2号楼

中国医药导刊/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Guid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信息中心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药科技核心期刊。读者对象为国内临床医药工作者。由国内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担任总编,国内100多名著名临床医药专家、药品审评和评价专家参与编审。本刊紧密结合临床实际,突出先导性、实用性和时效性,是临床医药工作者的重要参考文献,也是医药生产及营销企业了解我国临床信息的重要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效量化表征研究

    冯虹玫尹立张葵张思璇...
    358-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举措得到众多国家政府和民众的高度评价.如何科学地量化表征我国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成效成为亟需探究的课题.鉴于此,本研究基于2020年1月9日至2021年12月31日我国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数据,梳理分析了我国及全球疫情的演变特征;基于Logistic函数模拟出我国不同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发展的实际过程,对比了我国(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7个地理分区和国外早期疫情最严重的前10个国家第一波疫情的发病人数增加速率r值;站在疫情拐点与持续时间的角度,探讨了我国早期疫情主高发阶段与2021年多起零散性局地疫情反弹阶段的防控能力;统计分析了我国7个地理分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高峰和其治愈病例高峰的时间差以及患者群体治愈所需时长.结果表明,虽然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发病速率较国外增长快,但由于控制及时、措施得力,所以早期国内疫情持续时间短;且我国2021年反弹疫情的发病日新增峰值病例数与疫情持续时间比值的平均值是我国早期疫情主高发阶段的5.1倍,表明2021年我国对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反弹的防控能力较早期更为成熟、防控成效也更为显著;我国7个地理分区从日新冠肺炎患者确诊病例数达到峰值到治愈病例数达到峰值的时间范围为12~21 d,与国内外报道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所需的时间基本一致.本研究全面量化表征我国早期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成效,旨在为今后更科学有效地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更好地推广抗疫经验和举措提供科学依据.

    新冠肺炎防控成效量化表征Logistic函数治愈时长

    年龄和CT评分预测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死亡风险:基于A-DROP评分

    占丰富曾惠清黄茂宏蔡婧凰...
    366-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研究新冠肺炎住院患者高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旨在区分可能需要加强监护治疗患者,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2家医院确诊为新冠肺炎的3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A-DROP评分系统(年龄:男性≥70岁,女性≥75岁;脱水表现或血尿素氮≥21 mg·dL-1;血氧饱和度≤90%或动脉血氧分压≤60 mmHg;意识障碍;收缩压≤90 mmHg),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A-DROP评分=0)和高风险组(A-DROP评分≥1).使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来阐明新冠肺炎住院患者高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高风险组住院患者67例(22.19%),低风险组住院患者235例(77.81%).高风险组患者的年龄和CT评分较低风险组更高,死亡率显著高于低风险组.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当患者的年龄≥68岁,入院时CT评分≥8时,住院死亡风险较高.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8岁(OR为25.31,95%CI:8.99~71.27,P<0.001)和CT评分≥8(OR为2.69,95%CI:1.01~7.21,P=0.048)是新冠肺炎住院患者高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高龄和高CT评分是新冠肺炎住院患者高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

    年龄CT评分新冠肺炎A-DROP评分

    肺部超声联合降钙素原检测对重症肺炎和非重症肺炎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

    童燕燕刘巨方马静丁景秀...
    375-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肺部超声(lung ultrasonography,LUS)联合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测对诊断重症肺炎和非重症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52例(重症肺炎组),以及急诊科收治的非重症肺炎患者97例(非重症肺炎组)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LUS特征、血清PCT水平,以及LUS联合PCT检测对鉴别重症肺炎和非重症肺炎的临床价值.结果:149例患者中,血清PCT>0.5 ng·mL-1患者93例,其中重症肺炎组患者LUS出现B线>3条、支气管充气征、肺实变、胸膜异常征及胸腔积液的发生率多于非重症肺炎组(P<0.05).PCT≤0.5 ng·mL-1患者56例,其中重症肺炎组患者LUS出现B线>3条、胸膜下结节个数>3个的发生率高于非重症肺炎组(P<0.05).ROC曲线下面积显示LUS出现B线>3条联合PCT>0.5 ng·mL-1诊断重症肺炎的准确率最高,其AUC为0.94(0.900~0.980);LUS出现B线≤3条联合PCT≤0.5 ng·mL-1诊断非重症肺炎的准确率最高,其AUC为0.840(0.774~0.906).结论:LUS联合PCT检测可有效鉴别重症肺炎和非重症肺炎患者,对肺炎患者的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有一定指导意义.

    肺部超声降钙素原重症肺炎非重症肺炎

    影响子宫肌瘤发病的相关因素分析

    官涵
    380-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子宫肌瘤发病的相关因素,以期为临床诊断与防治子宫肌瘤提供参考.方法:按照体检时间先后顺序,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治未病科体检查出子宫肌瘤的25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体检的252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的体质指数(BMI)、抑郁焦虑情绪、运动时间、腰围、分娩次数、豆制品食用频率等指标予以分析,探讨影响子宫肌瘤患者的发病因素.结果:观察组子宫肌瘤患者BMI指数、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健康女性(P<0.05).观察组患者在运动时间≥90 min/周、腰围<80 cm、分娩次数≥2次、腹壁脂肪厚度0~20 mm的人数多于对照组健康女性(P<0.05).结论:运动时间、腰围、分娩次数、抑郁焦虑情绪、BMI指数是影响子宫肌瘤发病的相关因素.为降低子宫肌瘤的发病风险,应结合个人肥胖程度、情绪波动等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科学的运动计划,合理控制BMI指数、腰围与体重,保持心情愉悦等.

    子宫肌瘤发病因素BMI指数回归分析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的坏死性肺炎临床分析

    王永军李万怡王文媛王舒颖...
    384-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相关的坏死性肺炎(NP)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17——2020年收治的30例儿童MP感染相关的NP患儿及同时期30例普通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NP患儿相较于普通肺炎患儿,发热、气促/呼吸困难、肺外并发症及呼吸音减低等临床表现比率、发热时长、氧疗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P患儿血清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沉(ESR)、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明显升高,且CRP以大于100 mg·L-1的患儿较多.76.6%NP患儿合并胸腔积液,胸腔积液中白细胞数、LDH及白蛋白也明显升高.所有NP患儿胸部影像学检查及支气管检查均较重,从症状开始到发现坏死出现的平均时间为(25.7±6.9)d.所有NP患儿均给予抗生素治疗,60%NP患儿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93.3%NP患儿行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泡灌洗.20例NP患儿行胸膜腔穿刺术,3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所有NP患儿病灶吸收,预后良好.结论:儿童MP感染相关的NP病程长、病情重,但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良好.

    肺炎支原体儿童坏死性肺炎

    吡嗪酰胺相关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田娜妮何青青朱琳姚杨...
    389-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吡嗪酰胺用于治疗结核相关疾病引起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调取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使用吡嗪酰胺片患者的病历资料,利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纳入病例510例,298例发生了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58.4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高尿酸血症组与未发生高尿酸血症组的性别、年龄、体重和用药前血尿酸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男性较女性发生高尿酸血症的风险高(OR=1.827,95%CI:1.235~2.704,P<0.05);<60岁的患者较≥60岁的患者易发生高尿酸血症(OR=0.512,95%CI:0.346~0.758,P<0.05);用药前血尿酸水平282~420μmol·L-1较用药前血尿酸水平<282μmol·L-1的患者更易发生高尿酸血症(OR=4.126,95%CI:2.465~6.908,P<0.05).结论:性别、年龄、用药前血尿酸水平是吡嗪酰胺相关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

    吡嗪酰胺抗结核高尿酸血症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

    四妙勇安汤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李慧宇孙晖张爱华闫广利...
    393-3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多发生在肢体中、小动脉的血管炎症性闭塞性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患肢缺血、发凉、动脉搏动减弱,甚至出现坏疽等,严重则危及生命.因此,有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性疾病,为患者减轻痛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中医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痛苦.中药方剂四妙勇安汤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有确切疗效的古代经典名方.鉴于此,本研究对四妙勇安汤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相关活性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梳理,为临床用药、新药创制、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研发等提供参考.

    四妙勇安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活性成分药理作用

    网络药理学常见不同富集方法比较研究——以当归补血汤治疗贫血为例

    王颖台安宁吴国泰邵晶...
    398-4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当归补血汤治疗贫血为例比较常见网络药理学不同富集方法的差异,并对当归补血汤的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为后续网络药理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从TCMSP数据库、UniProt数据库、Gene Cards数据库获取当归补血汤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贫血相关靶点,用在线Venny 2.1.0平台对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和贫血靶点取交集,用Cytoscape 3.7.1绘制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交集靶点导入STRING蛋白互作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取DC值的2倍中位数得到核心靶点.使用AutoDock软件对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成分和靶点的结合性.用Metascape数据库、DAVID数据库、Cyto-scape软件的GlueGO插件及R语言的"clusterProfiler"程序包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取KEGG通路分析结果前20条信号通路进行比较.结果:当归补血汤活性成分共22个,对应靶点212个,与疾病靶点相交共167个;"DC≥53"的核心靶点43个,PPI网络中排名靠前的靶点AKT1、VEGFA、TP53、IL-6、CASP3、TP53;活性成分MOL000211(白桦脂酸)与各靶点的结合活性均为最优;4个数据库富集的前20条通路中,9条通路是4种方法共有通路,6条通路是3种方法共有通路,8条通路是2种方法共有通路,其余10条通路均为单一方法富集得到的通路.结论:经典方剂当归补血汤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贫血病症;4种不同富集方法得到的信号通路有重合也存在差异.为提高网络药理学在后续实验研究的指导性,建议多种富集方法联用取交集.

    网络药理学当归补血汤贫血KEGG通路分析GO功能富集分析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直肠癌的分子机制

    郑波波王新岳育民王权...
    406-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研究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直肠癌的分子机制,并采用分子对接实验进行验证.方法:通过Pubmed,Embase和CNKI数据库筛选华蟾素注射液成分,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STITCH数据库筛选成分靶点;通过TCGA数据库数据,运用R软件进行结直肠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华蟾素注射液靶基因与结直肠癌差异表达基因取交集后进行GO、KEGG、PPI分析,并运用Cytoscape 3.6软件筛选Hub基因;AutoDock Vina用于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获得华蟾素注射液23个成分,共筛选413个靶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TCGA结直肠癌数据差异表达基因5672个;取交集后共获得75个基因.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癌性通路"等;Hub基因包括SRC、STAT3、SIRT1、PTGS2、CDK4、PTK2、ITGB1、CDK2、ITGB2和PT-GER4.分子对接实验证实所有Hub基因均与成分存在较低的分子对接能.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实验初步证明华蟾素注射液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通路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临床中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直肠癌提供分子机制层面的客观证据.

    华蟾素注射液结直肠癌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基于UPLC-Triple TOF-MS/MS和多变量统计分析的瓜蒌皮和瓜蒌籽差异化学成分研究

    马维彤王宗伟闫广利孙晖...
    413-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瓜蒌皮和瓜蒌籽的差异化学成分.方法: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UPLC-Triple TOF-MS/MS)分析技术对同基源瓜蒌皮和瓜蒌籽差异化学成分进行测定.通过二级串联质谱分析,对采集的图谱进行峰匹配、峰对齐、滤噪处理等进行特征峰提取;用主成分分析(PCA)和OPLS-DA分析进行数据处理;根据一级质谱精确质荷比和二级质谱碎片信息,结合软件数据库搜索及相关文献进行成分鉴定.结果:同基源瓜蒌皮和瓜蒌籽化学成分得到有效区别;初步筛选并鉴定出26个差异化学成分,其中20个为共有差异化学成分,并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结论:从瓜蒌皮和瓜蒌籽化学成分差异的角度,可为揭示二者药性、药效差异的物质基础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为瓜蒌皮和瓜蒌籽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瓜蒌皮瓜蒌籽UPLC-TripleTOF-MS/MS差异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