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园艺文摘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园艺文摘
中国园艺文摘

赵瑞雪

月刊

1672-0873

yywz88@163.com

010-62752199,82109897,59919382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园艺文摘/Journal ZHONGGUO YUANYI WENZHAI
查看更多>>2008年起报道论文全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山苦瓜研究进展综述

    吴水金李跃森戴艺民林江波...
    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山苦瓜的新品种育种、栽培技术、有效成分、抗细菌和抗氧化活性等方面,综述山苦瓜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并针对我国山苦瓜育种面临的问题,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山苦瓜育种抗性综述

    河北承德中南部地区磷肥不同施用量对地膜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尚文艳李瑞明刘海顺张新燕...
    2-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马铃薯‘荷兰15’一级种为试验种植材料,探讨马铃薯‘荷兰15’磷肥4种施用量的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适当增加磷肥(P2O5)施用量,可以提高出苗率,增加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与经济效益。磷肥(P2O5)施用量8 kg/667 m2的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最高,每667 m2分别为2513.3 kg和2254.5 kg,极显著高于不施磷肥鲜薯产量与商品薯产量,显著高于磷肥(P2O5)施用量12 kg/667 m2的鲜薯产量与商品薯产量。磷肥(P2O5)施用量8 kg/667 m2的经济效益最高,为2965.9元,比不施磷、磷肥(P2O5)施用量4、12 kg/667m2分别增效1175.4、805.3和646.4元。综合考虑,承德中南部区域种植马铃薯‘荷兰15’,磷肥(P2O5)施用量8 kg/667 m2最适宜。此水平磷肥(P2O5)施用量的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及经济效益均最高。

    磷肥施用量马铃薯鲜薯产量商品薯

    北京地区绿皮绿肉类型薄皮甜瓜春大棚栽培品种比较试验

    张雪梅
    5-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北京地区绿皮绿肉类型薄皮甜瓜种植现状,对6个绿皮绿肉类型薄皮甜瓜品种在春大棚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6个品种中,‘绿宝’、‘佳翠’感病,其他4个品种的抗病性和抗逆性均表现良好。‘北农翠玉’和‘京蜜10号’综合性状表现良好,适宜在北京地区春大棚设施类型中种植推广。其中,‘北农翠玉’属于中早熟果肉酥脆、清香脆甜类型品种,单果质量和每667 m2产量排在第2位,分别为0.37 kg和2960 kg,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居第1位(12.5%);‘京蜜10号’属于中早熟脆、甜、清香类型品种,单果质量和每667 m2产量居第3位,分别为0.34 kg和2720 kg,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居第2位(12.1%)。其余品种虽各具特色,但因果实生育期偏长、抗病性差、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等原因,不太适宜北京地区春大棚种植。

    春大棚薄皮甜瓜品种比较

    盆栽大樱桃限根培养的影响因素研究

    周国赵京岚李文新
    7-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盆栽大樱桃限根培养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吉塞拉5号/红灯、毛樱桃/FL-80矮化中间砧/红灯的矮化砧穗结合良好,成活率分别为93.6%、91.7%,盆栽樱桃的控梢作用明显;经过冬夏修剪和使用生长抑制剂PBO后,3年樱桃的株高矮化显著,冠幅缩小25.3%~30%,新梢长度仅为对照的43.7%、38.9%,花束状果枝为对照的11.0倍、12.5倍,花芽数为对照的10.4倍、13.9倍,平均每株产量达2.11 kg和2.63 kg。

    大樱桃限根盆栽人为调控生长发育

    欧亚花葵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关雪莲孟玉洁孙力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采用不同温度水浸种和浓硫酸浸泡处理等方法,对欧亚花葵种子萌发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98%浓硫酸和不同温度水处理,能较为有效地打破欧亚花葵种子的硬实特性,其中采用浓硫酸处理的效果最佳,最佳处理时间为20 s,发芽率可达45%。在不同温度梯度下,20~30℃欧亚花葵种子的平均发芽率最高,浓硫酸处理为41.52%,温水处理为17.10%。在20~30℃培养温度下,水温55℃时发芽率达到24.2%,为最高。

    欧亚花葵种子萌发特性

    黔东南州不同地区混生竹的研究初探--以麻江、丹寨和榕江为例

    蒋瑶陈文波吴玉塘
    13-1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麻江、丹寨、榕江3个地区4种不同的混生竹种为材料,对其杆、枝和叶的不同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与测量,利用SPSS 19.0和DPS 2005软件对6个不同的测量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地区不同竹种差异极为显著;除分枝数量和叶长轴短轴比外,不同地区同一竹种间差异极显著。分枝数量和叶长轴短轴比受竹种本身遗传性状决定,而其他4个测量指标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与麻江和丹寨地区相比,榕江地区所测指标均达到最大值,说明榕江地区更适合混生竹的生长。

    混生竹形态特征差异显著性

    柠檬香茅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鞠玉栋吴维坚杨敏郑菲艳...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柠檬香茅顶芽为外植体,开展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6-BA 3.0 mg/L+NAA 0.3 mg/L+蔗糖30 g/L+琼脂5.5 g/L,诱导率为87.8%;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2 mg/L+蔗糖30 g/L+琼脂5.5 g/L,增殖系数达4.53/30 d;合适的生根培养基为:1/2 MS+ABT 0.5 mg/L+NAA 0.5 mg/L+蔗糖20 g/L+活性炭0.1%+琼脂5.8 g/L,生根率达100.0%。

    柠檬香茅组织培养快繁技术

    龙须菜中5种植物激素的GC-MS检测方法

    邵旻玮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红藻龙须菜为材料,建立龙须菜中5种植物激素的GC-MS检测方法。该方法线性相关系数在0.9943~0.999之间,变异系数在1.4%~2.9%之间,回收率范围为76.7%~104.3%。本方法最低检测限范围在1.0×10-2~2.5×10-2 mg/L之间。

    龙须菜微量检测GC-MS

    杉木愈伤组织诱导的防褐变及去分化技术研究

    江涛刘伯斌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得到更加有效的杉木组织培养体系,发挥杉木作为园林造景植物和经济林树种的价值,试验着重解决在诱导愈伤过程中防褐变和去分化两大难题,进行大范围有利于愈伤组织形成的各种因素的筛选,以防褐变和去分化作为判断指标。结果表明,最好的杉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条件为:预处理浸泡在高糖(80 g蔗糖)环境下,置于37℃的环境下5 d,然后在ST+80 g sucrose+2 mg/L 2,4-D+0.05 mg/L BAP+2 mg/L Picloram培养基下进行培养。此方法适合杉木组培的初代培养。

    愈伤组织去分化防褐变

    油松容器苗在蒙山区培育技术试验研究

    李路文化黎玲陈雪解文科...
    25-2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采种油松母树树龄、催芽时间、移栽芽苗大小、杀菌剂与除草剂使用等因素对油松芽苗出苗率、成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种母树尽量选择幼龄壮树,种子出苗率高且出苗整齐;浸种催芽以2月下旬~3月上旬为宜,过晚出苗率降低;芽苗以种壳刚脱落时移栽成活率最高;杀菌剂以五色土与多菌灵交叉使用效果较好;于芽苗移栽前,对苗畦喷施果尔灭除芽前草效果良好。

    油松育苗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