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指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指南
中国医药指南

王宝群

旬刊

1671-8194

zgyyzn2004@163.com

010-58767077,58768306,56290550

100022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55号富力城双子座B座902室

中国医药指南/Journal Guide of China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学技术部正式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基金会主办的国家及全国性学术类综合医学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康复治疗介入时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孙海艳
    130-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在不同介入时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展开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入院接受常规治疗两周后展开康复治疗的,为早期介入组;常规治疗1个月后采取康复治疗的,为晚期介入组。统计两组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与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康复治疗后,其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以及生活能力等均得到改善,且早期介入组的改善程度要显著优于晚期介入组,P<0。05,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 通过在早期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展开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充分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提高,值得重视。

    脑梗死偏瘫康复治疗介入时机康复效果

    分析尿常规检测在肾脏疾病诊断中的效果

    宋乐
    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尿常规检测对肾脏疾病的诊断效果,以证明该种诊断方式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抽取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肾脏疾病患者共计70例。并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治疗组分为A、B两组,A组患者为肾小球性肾病患者,B组为非肾小球性肾病患者,另外挑选35名健康人士作为对比C组。对所有参与所研究的人员均采取尿常规检测诊断方式,采集三组对象诊断后的所有数据,经过分析、计算,将三组实验效果进行对比,得出实验结论。结果 A组患者的肾小管上皮细胞(REP)呈阳性人数比B组多40。0%,比健康人群多51。4%;红细胞(REC)计数>4/HP的患者比B组多8。6%,比健康人群多85。7%;REP计数为0~4/HP的患者比B组多8。6%,比健康人群少85。7%;尿液隐血呈阳性的患者比B组少2。9%,比健康人群多88。5%;呈阴性的患者比B组多2。9%,比健康人群少88。5%,三组受检者在各项指标上存在明显差异,且P<0。05。结论 尿常规检测对肾脏疾病具有极高的诊断效果,其临床应用价值凸显。

    尿常规检测肾小球肾脏疾病诊断效果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采用美托洛尔的效果观察

    沈浩
    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依那普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美托洛尔,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27/30)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统计学有意义(χ2=5。3234,P<0。05)。结论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得到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慢性心力衰竭美托洛尔效果观察

    富马酸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的临床效果

    于洋
    134-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富马酸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46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患者,根据入院顺序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实施富马酸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对照组实施富马酸喹硫平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BRMS(狂躁量表)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RMS评分相较于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其中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富马酸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相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富马酸喹硫平丙戊酸钠双相障碍

    尿毒症皮肤瘙痒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林燕
    135-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采用血液灌流以及血液透析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56例患者都是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这段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断与治疗的并被临床医师确诊为患有尿毒症皮肤瘙痒的56例患者,将上述参与研究的患者自由组合后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28例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方法,观察组的28例患者则是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血液灌流治疗方法。经过一段时间临床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皮肤瘙痒情况进行临床专业比较。结果 在进行本次临床研究之前,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当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皮肤瘙痒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方法对于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因此该种治疗方法适用于临床方面的推广。

    尿毒症皮肤瘙痒血液灌流血液透析临床效果

    CT诊断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价值

    吕坤王宇
    136-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T诊断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价值。方法 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6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共85髋,所有患者均给予CT、MRI检查,并将ARCO法作为分期标准,比较CT和MRI检查的确诊率。结果 MRI检查对于I期股骨头坏死的确诊率跟CT相比,较后者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用CT检查具有一定的临床检验价值,不过在早期诊断中MRI较CT更为准确。

    股骨头坏死CT诊断MRI临床价值

    宫颈阴道双球囊在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高慧
    137-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宫颈阴道双球囊在瘢痕子宫中期妊娠进行引产当中应用的效果,评价应用的安全性,以便于为临床的干预工作提供可行的参考。方法 本研究所有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产妇,选择其中的61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的引产,选择同期61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产妇采用宫颈阴道双球囊进行引产,同时对两组产妇配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评价两组产妇的引产效果和安全性,并且做出比较。结果 对本研究两组产妇的引产总有效率进行比较,观察组产妇的引产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产妇的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对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产妇,为产妇选择宫颈阴道双球囊进行引产,能够有效的促进引产效果的提高,同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是可行的一种引产方法,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宫颈阴道双球囊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

    血液分析检验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观察分析

    黄金娃
    139-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并分析血液分析检验在急慢性白血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50例来我院接受诊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为观察A组,30例慢性白血病患者为观察B组;另选取同期50例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为对照组。对三组患者展开血液分析检验,并比较其检验结果。结果 经统计,观察组的PLT(血小板)、RBC(红细胞)、HGB(血红蛋白)及MCV(平均红细胞体积)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WBC(白细胞)与CRP(C-反应蛋白)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A、B两组上述血液指标同样存在明显差异(P<0。05)。此外,观察A组PLT、RBC、HGB等指标的异常率显著高于观察B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患者展开血液分析检验,可有效鉴别其是否存在急慢性白血病,且诊断正确率高,值得重视。

    急慢性白血病血液分析检验临床观察

    脑干出血的病因分析、预后与临床研究

    吕艳英荣阳荣根满
    140-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脑干出血的临床症状、部位和影像学诊断价值,探讨预后的关系与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脑干出血的临床资料与临床治疗价值。结果 本组40例脑干出血患者按出血部位及发病至接受脑出血的治疗,治愈16例,病情稳定遗留不同程度后遗症12例,死亡12例,存活者出血量均在4 mL以下。结论 高血压动脉硬化是脑干出血的主要病因,重视起病过程,仔细及时的临床检查,对脑干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脑干出血的预后视出血部位及出血量,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可改善预后。

    脑干出血病因分析预后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效果对比

    周景国
    141-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评价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运用于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中的效果情况。方法 择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82例为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列为保守组(41例)、手术组(41例),保守组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的保守疗法进行治疗,手术组采用经皮克氏针固定术进行治疗,评比两组疗效及患者患肢活动度的差异。结果 手术组患者患肢的背伸角度、掌曲角度、旋后角度、旋前角度都显著大于保守组(P<0。05)。手术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保守组(P<0。05)。结论 与保守治疗的具体情况相较,手术治疗用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中的效果更显著,有利于改善其患肢活动度,值得推广。

    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