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指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指南
中国医药指南

王宝群

旬刊

1671-8194

zgyyzn2004@163.com

010-58767077,58768306,56290550

100022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55号富力城双子座B座902室

中国医药指南/Journal Guide of China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学技术部正式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基金会主办的国家及全国性学术类综合医学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慢性心力衰竭运用中医分期辨证治疗的疗效观察

    张烁
    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运用中医分期辨证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卡维地洛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强心汤治疗6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NT-proBNP浓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NT-proBNP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分期辨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NT-proBNP浓度,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分期辨证

    黄土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合轻度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效果观察

    谭忠福
    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黄土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合轻度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40例老年消化性溃疡合轻度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到观察组(n=70例)和对照组(n=7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黄土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潜血转阴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潜血转阴时间分别为(4。53±1。15)d、(6。77±1。28)d;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68/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3%(50/70),其两组比较,P<0。05。结论 黄土汤对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疗效显著,与常规奥美拉唑联合应用效果更佳,且安全性高。

    上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黄土汤奥美拉唑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药诊治探讨

    那彬
    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小儿厌食症患儿应用中医药治疗的效果。方法 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小儿厌食症患儿中随机抽取148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参照组(n=72)和治疗组(n=76),参照组患儿服用健胃消食片,亦可口服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治疗组患儿同时应用中医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儿病情好转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无效患儿为1例,病情好转患儿为75例,总好转率为98。68%,参照组治疗无效患儿为11例,病情好转患儿为61例,总好转率为84。72%,2组患儿临床疗效数据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9287, P=0。0291)。结论 小儿厌食症患儿应用中医药治疗可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有助于改善其食欲。

    小儿厌食症中医药治疗临床疗效

    电针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恢复期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

    田雨
    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恢复期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观察以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我院就治的恢复期面神经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n=47)患者给予电针联合穴位注射,对照组(n=46)患者给予普通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疗程结束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1。5%(43/4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3%(36/46),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恢复期面神经炎患者采用电针联合穴位注射法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值得推广和应用。

    电针穴位注射恢复期面神经炎

    探讨早中期糖尿病肾病采用补脾益肾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的临床效果

    王岩
    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补脾益肾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的效果。方法 抽取98例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患者应用治疗方式的异同分为参照组(n=47)和探究组(n=51),参照组患者应用补脾益肾汤治疗,探究组患者联合应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结果 治疗后探究组患者Scr低于参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9。3294,P=0。0296),尿白蛋白排泄率低于参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16。3902,P=0。0129),24 h尿蛋白定量低于参照组(t=13。9392,P=0。0225),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血清白蛋白高于参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11。3839,P=0。0193)。结论 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补脾益肾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临床疗效。

    早中期糖尿病肾病补脾益肾汤中药穴位贴敷

    传统中药饮片与小包装饮片的效果对照分析

    王旭颖
    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传统中药饮片与小包装饮片的效果对照。方法 将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传统中药饮片与小包装饮片信息分别1000份作为研究资料,比较两种类型中药饮片内部调配正确概率;饮片的平均价格、用药的平均时间;治疗不良反应。结果 小包装饮片组内部调配正确概率高于传统中药饮片组,P<0。05;小包装饮片组饮片的平均价格、用药的平均时间优于传统中药饮片组,P<0。05;小包装饮片组治疗不良反应显著低于传统中药饮片组,P<0。05。结论 传统中药饮片与小包装饮片的效果对照显示,小包装饮片在调配正确率、饮片的平均价格、用药的平均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方面均有更明显的优势。

    传统中药饮片小包装饮片效果对照

    归脾汤中药配方颗粒联合硫酸亚铁治疗缺铁性贫血

    刘玉洁向阳孙锋孟祥华...
    185-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归脾汤中药配方颗粒联合硫酸亚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参照组采用维生素C联合硫酸亚铁治疗,观察组采用归脾汤中药配方颗粒联合硫酸亚铁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RBC(红细胞计数)、Hb(血红蛋白)、HCT(血细胞比容)相关指标水平情况,统计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高于参照组的71。05%,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RBC、Hb、HCT相关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RBC、Hb、HCT相关指标水平均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89%、13。16%,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归脾汤中药配方颗粒联合硫酸亚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显著,可临床推广。

    归脾汤配方颗粒硫酸亚铁缺铁性贫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2例临床观察

    邹凌云
    186-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8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平均为42例,A组采用常规西医方案治疗,B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 经不同治疗以后,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30/42),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39/42),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1%(10/42),B组为26。19%(11/42),P>0。05,不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的时候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而且治疗不会加重患者不良反应的出现,值得推广使用。

    中西医结合方案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治疗效果

    中医辩证治疗对脑梗死患者恢复期的疗效分析

    代凌飞
    187-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中医辨证治疗恢复期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观察、总结和分析。方法 以我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接收的94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西医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两组患者治疗中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恢复期脑梗死的总体疗效较好,能够有效地控制NIHSS评分,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预后,适合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恢复期脑梗死中医辨证治疗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照分析

    探讨中医治疗神经内科失眠患者的疗效

    代楠
    188-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能否有效地提高神经内科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方法 选取近两年在本院进行医治的94个神经内科失眠患者,均等划分为A组和B组,每组47个。A组患者采取基础的方法进行治疗,B组除了做和A组一样的治疗外,另外采取中医治疗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生理、心理和睡眠状况的提升情况。结果 经过观察和统计,发现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B组患者睡眠质量的提高程度显著高于A组(P<0。05);A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总好评度为78。6%,B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总好评度为96。8%,B组的总好评度大大高于A组(P<0。05)。结论 在神经内科失眠患者的治疗中应用中医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效果的好评度更高,能够有效地减少医患纠纷,如果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一定会有很好的前景。

    中医治疗神经内科失眠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