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指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指南
中国医药指南

王宝群

旬刊

1671-8194

zgyyzn2004@163.com

010-58767077,58768306,56290550

100022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55号富力城双子座B座902室

中国医药指南/Journal Guide of China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学技术部正式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基金会主办的国家及全国性学术类综合医学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厚朴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周梦茹李玉珠曾常茜
    28-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厚朴为木兰科、木兰属植物,常作为中药材入药。近期研究发现,厚朴能通过抗氧化、保护神经元、减少细胞毒性蛋白合成、调节中枢神经递质代谢等对癫痫、缺血性脑损伤、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保护作用。

    厚朴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缺血性脑损伤癫痫

    甲亢合并肝损害的研究进展

    杨月莲
    30-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甲亢合并肝功能异常是临床常见的一组病症,发生率高,但目前具体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主要包括甲亢性肝损害、抗甲亢药物、自身免疫性肝病及病毒性肝炎,其他还有一些酒精肝等。

    甲亢抗甲亢药物自身免疫性肝炎肝损害

    甲亢心悸辨证与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关系研究

    王晓嫒
    3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研究甲状腺辩证治疗与甲状腺功能之间的联系,为临床治疗甲状腺疾病提供相关建议。通过研究国内外文献,分析研究者的辩证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辨证分型与体液内的激素含量有一定的关系。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甲状腺疾病将会是以后的研究趋势。

    甲亢心悸现代医学

    筋骨痛消丸对膝骨关节炎大鼠模型血清MLT、MMP-3、MMP-13的影响

    王若旭刘源李峰郭珈宜...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筋骨痛消丸对膝骨关节炎大鼠模型血清中MLT、MMP-3和MMP-13表达的影响,探究筋骨痛消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机制,为临床防治膝骨关节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SPF级SD大鼠40只,体质量200~220 g,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实验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关节腔内注射木瓜蛋白酶溶液制备膝骨关节炎模型。造模后,按照人体用药量换算成大鼠等效剂量作为大鼠给药量,阳性对照组大鼠每天予以双醋瑞因药液给药,实验组每天予以筋骨痛消丸药液给药,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每天予以生理盐水给药,各组连续给药两周。于给药后采集血液样本,运用ELISA检测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MLT及MMP-3、MMP-13的表达水平。结果 给药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的关节肿胀度明显降低(P<0。05),大鼠血清中MMP-3、MMP-13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实验组降低显著(P<0。05);与其余各组相比,实验组大鼠血清中MLT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筋骨痛消丸可以上调膝骨关节炎大鼠模型血清中MLT的表达水平,降低MMP-3、MMP-13的表达水平,从而增强机体抗氧化、抗炎及抗凋亡等作用,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膝骨关节炎筋骨痛消丸MLTMMP-3MMP-13

    十批产地杜仲丸HPLC指纹图谱的化学成分群分析

    侯惺李娟贾方真张莉...
    38-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十批产地杜仲丸的HPLC指纹谱图化学成分群进行分析。方法 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30 n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结果 十批杜仲丸供试品溶液共标定出11个共有峰,共有峰检出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绿原酸、续断皂苷Ⅵ。十批杜仲丸供试品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相对保留时间稳定,但峰面积差异较大。十批杜仲丸供试品溶液的相似度比较,样品1、2、4、7、9、10相似度高于0。8,样品5、6相似度在0。5左右。结论 十批杜仲丸供试品化学成分相似,但不同地区化学含量差异很大。特别是1号峰、2号峰、4号峰、8号峰、11号峰的化学成分。样品1、2、4、7、9、10的杜仲来自于云南、贵州、四川,而样品5、6的杜仲来自于陕西。提示杜仲产区可能有一定的地域性,且同一地域的杜仲差异性小。

    杜仲丸指纹图谱HPLC配伍

    肿瘤标志物AFP和PIVKA-Ⅱ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胡仁智申波周颖郭广波...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AFP和PIVKA-Ⅱ单独或联合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分别对61例肝癌患者、30例肝硬化患者、33例其他肝病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AFP和PIVKA-Ⅱ进行检测,并比较各组水平差异,用ROC曲线评价AFP和PIVKA-Ⅱ诊断肝癌的敏感度、特异度,从而明确AFP和PIVKA-Ⅱ在肝癌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肝癌患者血清中AFP和PIVKA-Ⅱ水平均显著高于肝硬化、其他肝病组和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独检测诊断肝癌时,AFP检测的敏感度高于PIVKA-Ⅱ,为91。8%,而PIVKA-Ⅱ检测的特异度高于AFP,为94。17%。联合检测时可提高敏感度,诊断肝癌的敏感度提高为95。08% 。结论 联合检测AFP和PIVKA-Ⅱ能提高肝癌的诊断敏感性,避免临床漏诊肝癌的发生。

    肝癌拮抗剂-Ⅱ诱导产生的蛋白甲胎蛋白

    血清胃泌素17检测在萎缩性胃炎和胃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马振东程慧冯晓莹
    43-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胃泌素17(gastrin-17,G-17)水平检测对萎缩性胃炎和胃癌诊断价值。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符合纳入标准患者共230例,分为三组,非萎缩性胃炎组105例,萎缩性胃炎组103例,胃癌组22例,空腹采血检测血清G-17水平,比较三组间差异,分析可能影响其水平的因素。结果 ①与非萎缩性胃炎组相比,萎缩性胃炎组G-17水平升高,P<0。001 ;胃癌组较前两组G-17水平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清G-17水平影响因素分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组G-17水平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年龄、性别、有无吸烟史及饮酒史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G-17水平先升高后降低的动态演变提示慢性胃炎病情加重,存在萎缩性改变和早期胃癌风险,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使其水平升高。血清G-17检测对萎缩性胃炎诊断、胃癌筛查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胃泌素17萎缩性胃炎胃癌

    评价不同手术方式对中晚期胆囊癌患者生存的影响

    牛家宇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患有中晚期胆囊癌的患者,通过采用不同手术方式以后,对其临床效果和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在本院(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7月1日)期间,接受中晚期胆囊癌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挑选200例,选取50例患者记为手术一组,采用胆囊癌扩大根治术,选取50例患者记为手术二组,采用单纯胆管内或者胆管外引流术,选取50例患者记为手术三组,采用胆囊癌切除术,剩下选取50例患者记为手术四组,采用胆囊癌淋巴结清扫术,对比手术效果。结果 手术一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手术时间、治疗效率、术后产生的并发症、疼痛情况均要优于手术二组、手术三组、手术四组,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针对患有中晚期胆囊癌的患者,通过采用不同手术方式以后,其治疗效率、手术结果各有不同,采用胆囊癌扩大根治术治疗各项治疗均要优于其他手术方法。

    中晚期胆囊癌胆囊癌扩大根治术单纯胆管内或者胆管外引流术胆囊癌淋巴结清扫术胆囊癌切除术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价值体会

    韩伟
    4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经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并分析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研究组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艾迪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细胞免疫功能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5例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研究组缓解率为68。00%,显著高于对照组(36。00%,1例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研究组治疗后KPS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组内与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研究组T细胞亚群以及NK细胞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Ⅲ+Ⅳ度发生率12。00%,与对照组(44。00%)比较差异显著,对照组KPS评分治疗前后无差异。结论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艾迪方法的介入治疗手段价值明显,能够有效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探索。

    肝肿瘤化学栓塞艾迪注射液药物疗法生活质量

    MRI、CT与乳腺X线摄影在诊断乳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李尊强梁硕
    50-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MRI、CT与乳腺X线摄影在诊断乳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03例乳腺疾病患者,术前全部患者均行MRI、CT与乳腺X线摄影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其分为乳腺癌患者(n=41)和良性乳腺疾病患者(n=62),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和病理检查检出病灶直径的大小,分析上述3种方法诊断乳腺疾病的结果。结果 病理检出的病灶直径明显小于CT和乳腺X线(P<0。05),与MRI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MRI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95。12%)、特异性(91。94%)、准确性(93。20%)明显高于CT的(80。49%、74。19%、76。70%)和乳腺X线的(73。17%、64。52%、67。96%) (P<0。05);MRI诊断CA的漏诊率(4。88%)和误诊率(8。06%)明显低于CT的(19。51%、25。81%)和乳腺X线的(26。83%、35。48%) (P<0。05)。结论 与乳腺X线摄影和CT检查方式相比较,MRI检查可有效鉴别乳腺疾病患者病变性质,提高乳腺癌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MRICTX线诊断乳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