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指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指南
中国医药指南

王宝群

旬刊

1671-8194

zgyyzn2004@163.com

010-58767077,58768306,56290550

100022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55号富力城双子座B座902室

中国医药指南/Journal Guide of China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学技术部正式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基金会主办的国家及全国性学术类综合医学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塞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效果及对血压控制率的影响分析

    杨聿
    191-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应用血塞通联合阿司匹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此次研究,从2017年1月开始,至2018年1月终止,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使用血塞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全血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4周、8周、12周血压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P<0。05)。结论 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应用阿司匹林及血塞通联合治疗,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提升血压控制率,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血塞通阿司匹林缺血性脑血管病血压控制率

    中药房调剂质量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王春爱
    193-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中药房调剂质量对临床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 取2017年1月至6月收治需要进行中医治疗的180例患者视为对照组,其开具处方采取常规管理制度,另取2017年7月至12月收治需要进行中医治疗的180例患者视为实验组,其开具处方采取加强调剂质量管理制度,对比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①实验组患者总不良事件发生率2。6%与对照组患者总不良事件发生率8。9%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2%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9%,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房调剂质量与临床治疗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中药房调剂质量采取加强调剂质量管理后极大的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加速患者疾病的康复。

    中药房调剂质量临床治疗效果影响

    益气散结法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35例疗效观察

    周天祎
    195-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益气散结法对小儿腺样体肥大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检查后均已确诊为小儿腺样体肥大,而符合实验要求的人数有35例,通过实施中医治疗措施,进一步观察益气散结法的有效率。结果 从治疗总有效率上看,治疗2个月的时候为97。1%,治疗1个月的时候为74。3%,疗程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腺样体肥大程度上,在不同的疗程上也有明显差异,即在治疗2个月后,则有着更好地表现,即为18例, 12例,3例和2例,效果令人满意。结论 采用益气散结法对小儿腺样体肥大患者的治疗效用良好,有利于患儿病情的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益气散结法小儿腺样体肥大

    银杏叶提取物片对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研究及药理学分析

    张敏
    197-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片对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及药理学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锦州市中医医院就诊的5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5例采取羟苯磺酸钙进行治疗,500 mg,3次/天,试验组2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银杏叶提取物片进行治疗,2片日3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结果 试验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取银杏叶提取物片联合羟苯磺酸钙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临床有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银杏叶提取物片羟苯磺酸钙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补肺汤加减治疗肺脾气虚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分析

    张伶
    199-200,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补肺汤加减治疗肺脾气虚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8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上述患者的临床治疗方式差异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为患者加用补肺汤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束后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肺汤加减治疗肺脾气虚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肺功能的好转,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补肺汤肺脾气虚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认知行为疗法在重症监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和评价

    宓思婕
    201-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重症监护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和评价。方法 将77例重症监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和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汉密尔顿焦虑和抑郁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重症监护护理质量量表和护理满意度量表来评定分析。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评分(P<0。05),观察组在护理质量、护理技术、护理管理和护理意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7。44%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89。47%(P<0。05)。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能提高重症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改善不良情绪和睡眠质量,提高综合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对促进护患关系有积极的作用。

    重症监护认知行为疗法负性情绪护理质量

    神经衰弱的发病因素及心理护理的效果

    姜烨
    203-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神经衰弱的发病因素,总结心理护理所取得的效果。方法 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4年4月至2018年8月所收治的神经衰弱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所有研究对象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患者出现神经衰弱的发病因素,同时对所有患者配合心理护理,分析护理干预方法所取得的效果。结果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得出,20例患者中14例患者因生活压力巨大而导致神经衰弱发病,占70。00%,6例患者因睡眠质量较差而导致神经衰弱发病,占30。00%;对所有患者选择心理护理进行干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有效的缓解,治疗显效15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100。00%,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92。4±5。4)分。结论 导致临床患者出现神经衰弱的主要因素是生活压力巨大和睡眠质量差,为患者选择心理护理进行指导,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治疗的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神经衰弱心理护理发病因素

    连续性护理在扩张性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袁佳魁
    206-207,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关于连续性护理应用在扩张性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当中的临床效果探究。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扩张性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53例作为本文的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济来我院进行治疗的53例扩张性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对照组,保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基本一致,以方便进行分组对照研究。两组患者均常规进行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本文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指导,观察组患者的配合采用连续性护理手段进行干预,对不同护理条件之下的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4%(50/53),对照组为83。02%(44/53),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之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7%(2/53),对照组为18。87%(10/53),P<0。05,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以后的房性前期收缩次数为(1142。5±112。5)次,室性前期收缩次数为(1519。8±125。4)次,对照组则分别为(1932。8±1632。4)次和(2848。7±143。7)次,两组进行差异性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QRS波时限、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不同步指数等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对扩张性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在进行护理的过程当中,为患者通过采用连续性护理方案进行指导,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病症的治愈,对于改善患者的相关病情指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连续性护理扩张性心肌病恶性心律失常

    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杨阳
    208-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神经内科护理过程中,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以及恢复状况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分别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患者60例、80例。分别将其进行标注为A组和B组,使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对A组的60例患者和B组的80例患者进行划分,将其评分为A组的对照组与实验组,B组的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对A组和B组进行研究分析,对这两组的对照组实行一般护理,两组实验组在基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实行康复护理。再对A组和B组当中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两组实验的对比结果发现,两组实验组的患者们,经过康复护理之后,临床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神经内科护理中脑卒患者们实行康复护理,可以提高患者们的护理满意程度,改善患者病情,使其能够早日恢复健康。由此可见,康复护理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

    神经内科脑卒中康复护理效果分析

    牙体牙髓病患者心理特征及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实施措施分析

    梁琦
    211-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牙体牙髓病患者表现出的心理特征,并且观察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24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探究每组护理干预对策;对照组(120例):应用传统护理对策完成对应护理;观察组(120例):应用传统护理对策+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策完成对应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 观察组牙体牙髓病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8。33%)高于对照组(84。17%)明显;观察组牙体牙髓病患者紧张害怕(12。50%)、求胜心切(10。83%)、自卑胆怯(10。00%)、忧虑(9。17%)以及对专家过分依赖(10。83%)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牙体牙髓病患者心理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明显;观察组牙体牙髓病患者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明显。结论 临床就牙体牙髓病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得出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有效实施,对于护理有效率提升、心理特征改善均发挥显著作用,值得应用。

    牙体牙髓病心理特征针对性护理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