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指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指南
中国医药指南

王宝群

旬刊

1671-8194

zgyyzn2004@163.com

010-58767077,58768306,56290550

100022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55号富力城双子座B座902室

中国医药指南/Journal Guide of China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学技术部正式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基金会主办的国家及全国性学术类综合医学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二维联合四维超声检查对胎儿畸形的诊断作用评估

    王雪莲
    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二维联合四维超声检查胎儿畸形的诊断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孕产妇642例,采用二维超声和四维超声进行产前筛查,胎儿分娩后根据临床证实结果对比分析二维超声、四维超声及二维+四维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 642例孕产妇分娩胎儿653例,临床证实胎儿畸形45例。二维+四维超声诊断胎儿畸形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为97。8%、99。7%、99。5%,显著高于二维、四维超声(P<0。05)。结论 二维联合四维超声检查能够提高胎儿畸形诊断的准确率。

    胎儿畸形二维超声四维超声临床诊断

    超声对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诊断作用与超声特征观察

    姜莹
    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超声特征,对超声的诊断作用进行分析。方法 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43例甲状腺结节性病变患者均进行彩超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诊断情况及征象特征。结果 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性病变的总确诊率为90。9%;良恶性病变在征象特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综合分析超声征象特征,可对甲状腺结节性病变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超声甲状腺结节诊断

    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效果观察

    李洪亮
    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14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7例,两组均行乳腺区段切除术治疗,其中对照组为传统区段切除术,研究组为腺体瓣成型区段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乳房外观优良率及术后3个月肿块残留等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为(24。18±5。38)min,术中出血量为(14。28±3。21)mL,术后出现皮下瘀斑或血肿2例(3。5%),切口感染3例(5。3%),乳腺外形改变2例(3。5%),乳房外观优良率55例(96。5%),术后3个月肿块残留3例(5。3%)。对照组分别为(20。62±6。11)min,(16。83±4。09)mL,8例(14。0%),1例(1。8%),12例(21。1%),45例(78。9%),2例(3。5%),研究组皮下瘀斑或血肿发生率、乳腺外形改变率与乳房外观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其他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腺体瓣成型区段切除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较传统区段切除术在维持乳房外观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乳腺区段切除术乳腺良性肿块临床效果

    磁共振3D-WATS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软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孟建超
    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进行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软骨诊断期间磁共振3D-WATS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08月收治的84例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于临床选择3。0T MRI展开骶髂关节平扫操作,最终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对于本次研究的84例患者,76例患者呈现出程度有所不同的骶髂关节软骨异常的情况。其中属于Ⅰ级患者32例,通过3D-WATS检查序列发现,其髂侧以及骶侧呈现出软骨厚薄不均的情况,呈现出形态略扭曲以及边缘欠光滑的情况,可疑点状软骨受到破坏;属于Ⅱ级患者28例,软骨斑点状呈现出不连续以及破坏现象,表现出局部缺损情况;属于Ⅲ级患者16例,能够发现软骨连续性破坏的情况,于斑点状呈现出软骨残存的情况。结论 临床应用3D-WATS进行诊断,针对早期AS骶髂关节软骨病变可以清晰显示,针对其优势序列可以有效观察,从而证明3D-WATS应用可行性。

    磁共振3D-WATS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软骨应用价值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对小儿全麻苏醒躁动的影响

    石吉铎
    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对小儿全麻苏醒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64例小儿全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研究组实施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对照组实施七氟烷麻醉。比较两组患儿的苏醒时间、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及躁动时间>15 min的比例。结果 研究组患儿苏醒时间为(15。27±2。19)min,躁动评分为(1。82±0。52)分,躁动4例(12。5%),躁动时间>15 min 1例(3。1%);对照组分别为(15。03±2。33)min,(2。71±0。62)分,13例(40。6%),5例(15。6%),研究组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及躁动时间>15 min的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全麻患者单用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高,而复合瑞芬太尼可明显减少躁动。

    瑞芬太尼七氟烷小儿全麻苏醒躁动

    联合应用CT、MRI增强扫描鉴别诊断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的效果分析

    孙彦
    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CT与MRI增强扫描联合应用于胰腺癌及慢性胰腺炎鉴别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确诊胰腺癌患者40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确诊的慢性胰腺炎患者40例为参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CT与MRI增强扫描联合检查模式,对比2组患者确诊率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实验组诊断准确37例,占比92。5%、参照组诊断准确38例,占比95%,实验组与参照组诊断准确率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胰腺增大、周围组织血管侵犯及周围淋巴结肿大比例高于参照组,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病灶囊肿、病灶内钙化比例较低,二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 联合应用CT与MRI临床诊断及鉴别胰腺癌、慢性胰腺炎准确率较高,应予以临床推广。

    CTMRI胰腺癌慢性胰腺炎

    奥曲肽、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分析

    邹小畅
    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奥曲肽、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9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成不同组。对照组给予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奥曲肽治疗。比较两 组疾病治疗转归率;停止出血的天数;治疗前后患者血红蛋白情况;治疗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疾病治疗转归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停止出血的天数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红蛋白情况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红蛋白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安全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止血,促使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奥曲肽垂体后叶素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疗效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观察

    赵方锐
    152-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78例垂体腺瘤患者分到A组(n=39例)和B组(n=39例),A组患者予以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B组患者予以显微镜下垂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GH、PRL、ACTH激素水平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 A组、B组的GH、PRL、ACTH激素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A组、B组的GH、PRL、ACTH激素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A组均明显低于B组,均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4/39),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64%(10/39),两组比较,P<0。05。结论 与显微手术技术相比,神经内镜辅助下垂体瘤切除术的疗效更优,并发症更少,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显微镜神经内镜

    氟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联合黄连素治疗细菌性痢疾的效果分析

    王岩
    153-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治疗细菌性痢疾利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联合黄连素的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 从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到我院接受细菌性痢疾治疗的患者中任意选择6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依照细菌性痢疾患者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他们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患者,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照组细菌性痢疾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单药进行治疗,观察组细菌性痢疾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结合黄连素进行治疗,将两组细菌性痢疾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细菌性痢疾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为78。3%,观察组细菌性痢疾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3%,两组细菌性痢疾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们将氟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联合黄连素应用于细菌性痢疾的治疗过程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细菌性痢疾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细菌性痢疾氟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黄连素

    深静脉置管技术在肺癌胸腔积液引流中的分析

    裴跃
    154-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深静脉置管技术在肺癌胸腔积液引流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90例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肺癌胸腔积液引流患者据术式分组。对照组开展传统的胸腔引流管治疗,观察组行深静脉置管技术治疗。比较两组 肺癌胸腔积液引流手术干预效果;胸腔积液稳定时间、日均穿刺次数、住院日数;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分值;气胸等并发症率。结果 观察组肺癌胸腔积液引流手术干预效果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胸腔积液稳定时间、日均穿刺次数、住院日数优于对照组,P<0。05 ;手术前两组生活质量分值无明显差异,P>0。05 ;手术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分值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胸等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肺癌胸腔积液引流患者行深静脉置管技术疗效非常理想,可有效引流胸腔积液,减少穿刺次数和并发症,缩短住院的时间,促进生活质量的改善。

    深静脉置管技术肺癌胸腔积液引流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