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指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指南
中国医药指南

王宝群

旬刊

1671-8194

zgyyzn2004@163.com

010-58767077,58768306,56290550

100022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55号富力城双子座B座902室

中国医药指南/Journal Guide of China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学技术部正式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基金会主办的国家及全国性学术类综合医学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张晓宇
    190-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普兰店区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通过随机法进行分组,将其中50例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剩余50例接受优质护理模式干预的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心血管内科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模式的干预效果理想,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心血管内科优质护理模式抑郁焦虑护理效果

    全面护理在微创技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中的应用效果

    李春莉由丽丽
    192-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全面护理在微创技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朝阳市第二医院接受微创技术治疗的5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传统护理)和全面护理组(全面护理),每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下肢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全面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后下肢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术后开始床上活动的时间、下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运用微创技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时辅以全面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下肢血液流变学指标,且患者术后恢复快,满意度较高。

    下肢静脉曲张微创技术全面护理血液流变学指标护理效果

    产科护理新模式的应用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

    管亮毕琳孙笑倩
    194-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产科护理新模式的应用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大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产科孕产妇,随机将其分为基础护理组(实施基础服务)和产科护理组(实施产科护理新模式),每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产科分娩时间、产科护理质量,并评估护理前后两组产妇的心率及心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统计两组剖宫产率。结果 产科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高于基础护理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产妇心率、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产科护理组产妇心率、SAS评分均低于基础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科护理组产科分娩时间、产科护理质量分别为(10。24±1。21)h、(95。56±3。22)分,均优于基础护理组的(13。45±2。17)h、(81。41±3。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科护理组剖宫产率为6。69%,低于基础护理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科护理新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改善产妇的心率及焦虑水平。

    剖宫产率产科护理新模式心率焦虑护理效果

    全面护理干预在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郭铁晶
    196-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全面护理干预在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头晕症状积分、脑血流速、护理满意度、头晕症状缓解时间、每日睡眠增加1 h的时间以及患者投诉情况。结果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护理后头晕症状积分、脑血流速,头晕症状缓解时间、每日睡眠增加1 h的时间、患者投诉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躯体症状,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投诉的发生。

    脑供血不足头晕全面护理干预脑血流速护理满意度

    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宫颈癌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李春格
    198-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宫颈癌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于大连市普兰店区中心医院行宫颈癌根治术的108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每组54例。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应用快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不仅能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还能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其生活质量。

    宫颈癌围手术期快速康复护理抑郁焦虑护理效果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焦虑状况的影响

    张桂云
    200-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焦虑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抚顺市第四医院成功施行宫颈癌手术治疗的146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和护理3个月后的SF-36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 护理后,两组患者SF-36、SAS评分均较护理前改善,且研究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宫颈癌术后患者施以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缓解焦虑状况。

    宫颈癌延续性护理生活质量焦虑心理护理健康宣教

    功能锻炼结合骨折康复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王焱新
    202-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功能锻炼结合骨折康复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70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功能锻炼结合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护理指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护理指标、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对比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功能锻炼结合骨折康复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护理质量,改善患者护理指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功能锻炼康复护理骨折患者临床应用

    整体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

    亓新
    204-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整体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沈阳市妇婴医院产科收治的90例高龄产妇的病历资料。将47例采取整体护理干预措施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将43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产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各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自然分娩率、宫产率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龄产妇分娩过程中,注重产前、产中、产后护理,可有效帮助产妇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成功概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分娩方式高龄产妇产程整体护理干预

    夜间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

    刘秀娟
    206-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夜间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70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均于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在葫芦岛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结合护理实施方案的差异分为对照组(n=35,给予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35,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夜间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于护理前后评估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评估两组患者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认知、护理配合度、治疗配合度,统计两组再出血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HAMA评分、HAMD评分、肝硬化消化道出血认知、护理配合度、治疗配合度评分、再出血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夜间护理运用于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促使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减轻,进而降低再出血的发生风险。

    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夜间护理护理效果

    共情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的干预效果

    吴春媛许艺娟陈秀慧
    208-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在艾滋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共情护理干预模式对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漳州市医院朝阳分院收治的50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25,常规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和研究组(n=25,采用共情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抑郁与焦虑情绪状态。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护理依从性、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HIV病毒载量、CD4+细胞数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运用共情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依从性及护理效果。

    艾滋病共情护理模式护理依从性病毒载量负性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