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指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指南
中国医药指南

王宝群

旬刊

1671-8194

zgyyzn2004@163.com

010-58767077,58768306,56290550

100022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55号富力城双子座B座902室

中国医药指南/Journal Guide of China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学技术部正式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基金会主办的国家及全国性学术类综合医学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104例分析

    郝娜
    2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的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就诊后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104例,其中52例患者行血管造影检查(对照组),52例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诊断检出率、血管闭塞情况以及患者治疗的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患者检出率明显较高,可有效检测出血管闭塞情况,且患者对于临床诊断的满意度也大大提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有利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检出,提高患者对于临床诊断的满意情况,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下肢深静脉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传染病医院护士对肝硬化患者实施人文关怀干预的效果观察

    孙俊君
    2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传染病专科医院护士对肝硬化患者实施人文关怀干预效果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患者100例,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的入院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干预,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0%;观察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传染病医院护士对肝硬化患者实施人文关怀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从而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值得在今后的肝硬化患者护理中推广与应用。

    肝硬化传染病专科医院护士人文关怀干预

    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评价

    徐晓光
    2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凌源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结肠息肉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治疗组实施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观察指标、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肠息肉行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既可缩短手术及术后恢复时间,又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在临床中应用价值较高。

    结肠息肉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临床疗效

    不同病理亚型肾癌的CT、MRI特征及诊断价值评价

    仲维秀
    3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肾细胞癌不同病理亚型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不同亚型肾细胞癌的诊断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60例肾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列),均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B组同时行MRI检查,比较每个肾癌亚型的CT和MRI平扫方式,增强程度和模式。结果 3种肾癌平扫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透明细胞癌患者进行平扫CT,CT值在皮质期、实质期和排泄期均显著高于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和嫌色细胞癌患者,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CT值在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显著高于嫌色细胞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细胞癌最大直径>3 cm者23例,将其分别与嫌色细胞癌以及乳头状细胞癌进行比较,P<0。05;MRI增强扫描强化程度比较,透明细胞癌主要呈明显强化,嫌色细胞癌主要呈中度强化,乳头状细胞癌主要呈轻度强化。结论 肾细胞癌的不同病理亚型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螺旋CT、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肾癌不同病理亚型CTMRI诊断

    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技术在恶性肿瘤临床分期中的应用

    杨静
    3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恶性肿瘤临床分期中采用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技术进行分析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这一期间本院58例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的影像资料,并对所有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患者及患者家属多方同意的情况下,组织所有患者进行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技术检查,通过全方位的扫描成像,对病灶部位进行解剖与定位,测定并详细记录患者的病灶表现弥散系数,并对比患者肿瘤良恶性病变表现弥散系统比。结果 全部患者的图像比度与分辨率都达到诊断要求,全部患者的正常组织结构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技术表现为组织结构高信号状态,类似PET图像表现为低信号表现,病灶表现弥散系统值在正常水平内。全部患者通过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技术检查发现涉及164个病灶,淋巴转移增多27。44%,其他转移增多20。12%,检查后有24例患者的种类分期产生变化。结论 恶性肿瘤临床分期采用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较高,通过病灶表现所呈现的弥散系统值,可更有效的确定肿瘤病变性质,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有利参考,帮助恶性肿瘤患者尽快得到疾病的对症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生命质量,延长生命周期。

    恶性肿瘤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技术临床分期应用效果

    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王慧
    3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0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拉米夫定治疗组与恩替卡韦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组,各50例。拉米夫定治疗组患者予以拉米夫定治疗,恩替卡韦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组患者予以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生活质量评分;乙型肝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药物使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恩替卡韦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组总有效率、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生活质量评分、HBV-DNA转阴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拉米夫定治疗组,P<0。05。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拉米夫定的用药方案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治疗的效果非常明显,有利于患者肝功能情况的改善,并促使患者生存质量提高,用药方案安全性高。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恩替卡韦拉米夫定临床疗效肝功能生活质量

    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效果

    李晓冬
    3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效果观察,以方便临床参考。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我院接受的86例小儿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实施分组,分别是甲组和乙组,甲组采用的是金莲清热颗粒治疗,乙组采用的是布洛芬混悬液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乙组总有效率是95。35%,明显高于甲组的74。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不良反应率是4。65%,明显低于甲组的13。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治疗后1、3 h的身体体温值趋于正常,甲组偏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小儿发热的案例实施布洛芬混悬液治疗,整体优势明显,能保证患儿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和实施。

    小儿发热布洛芬混悬液临床效果

    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研究

    赵静
    3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和病原菌耐药性。方法 于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随机抽取618例感染性疾病患者标本,对检验人员的操作过程全程监视与准确记录,对检验过程中采用的设备、应用时间等情况准确记录,对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相关因素有效调查。结果 本研究误差标本118例,误差率19。09%。实验室检测标本类型有血常规、尿常规、病原菌培养脑脊液、蛋白定量、其他,准确率分别为78。03%、86。13%、76。09%、81。82%、82。09%;影响因素主要有实验室人员素质以及采集标本质量等。常见致病菌有革兰阴性菌320例(51。78%),革兰阳性菌244例(39。48%),真菌54例(8。74%),其中真菌所占比例低于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红霉素类、β-内酰胺类以及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方面均大于50。00%;大肠埃希菌在头孢类以及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方面均大于50。00%。结论 对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充分了解,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可使检验效果显著提高,借助耐药性实验分析可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药物起到促进作用。

    微生物检验影响因素病原菌耐药性

    人文关怀在学生面部伤换药中的应用效果

    王丽丽
    4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人文关怀在学生面部伤换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校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80例面部伤换药学生,随机分为常规护理服务组与人文关怀护理服务组,各40例。常规护理服务组给予普通护理,人文关怀护理服务组给予人文关怀。比较两组满意度;护理前后生理应激指标[血浆内皮素1、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心理应激指标(焦虑、抑郁状况);面部换药疼痛程度、面部换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人文关怀护理服务组护理后满意比例、血浆内皮素1、S100β、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面部换药疼痛评分、面部换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常规护理服务组,P<0。05。结论 对面部伤换药学生实施人文关怀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面部伤换药学生人文关怀护理应用效果

    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任平于萍沈磊赵兴伟...
    4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0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结合治疗方案的差异回顾性分组将其分别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红霉素治疗,治疗组则采取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各种不同临床表现消失时间;治疗前后炎症相关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使用药物治疗过程的不良症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各种不同临床表现消失时间、超敏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使用药物治疗过程的不良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霉素的应用加以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成效。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红霉素阿奇霉素序贯疗法临床疗效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