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指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指南
中国医药指南

王宝群

旬刊

1671-8194

zgyyzn2004@163.com

010-58767077,58768306,56290550

100022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55号富力城双子座B座902室

中国医药指南/Journal Guide of China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学技术部正式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基金会主办的国家及全国性学术类综合医学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口腔外科多椅位诊室空气消毒模式的对比与结果分析

    何敬华陈晓旭吴君周冬梅...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紫外线空气消毒机、75%乙醇物表配合含氯消毒剂稀释喷洒以及紫外线空气照射,3种空气消毒组合应用模式的效果对比,为确定适合无自然通风口腔外科多椅位诊室的空气消毒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在无自然通风条件口腔外科多椅位诊室,选择开展喷溅操作的诊疗区,方法Ⅰ:在紫外线空气消毒机(人体共存)开启下,喷溅操作结束后,临床接触表面使用75%乙醇擦拭物表消毒,即刻进行空气培养,培养位点分别为治疗台、距离治疗台1 m位置和距离治疗台2 m位置。培养方法Ⅱ:方法Ⅰ消毒后,用1000 mg/L含氯消毒液在诊疗区进行喷洒,进行空气培养。方法 Ⅲ:方法Ⅱ消毒后,用紫外线消毒灯照射0。5 h,再进行空气培养。结果 用χ2检验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空气培养30例次,方法Ⅰ10例次,总菌落数占63。30%;方法 Ⅱ总菌落数占30。00%;方法 Ⅲ10例次总菌落数占30。00%。方法 Ⅰ10例次治疗台位点的菌落数比例占42。00%,距离治疗台1 m位点的总菌落数比例占31。00%,距离治疗台2 m位点总菌落数比例占26。00%;方法 Ⅱ10例次治疗台位点的总菌落数比例占55。00%,距离治疗台1 m位点的总菌落数比例占33。00%,距离治疗台2 m位点的总菌落数比例占11。00%;方法 Ⅲ10例次治疗台位点的总菌落数比例占55。00%,距离治疗台1 m位点的总菌落数比例占33。00%,距离治疗台2 m位点的总菌落数比例占11。00%。3种空气消毒方法比较,结果显示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随距操作台距离增加,菌落培养阳性率降低;3种方法培养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紫外线空气消毒机(人体共存)可以到达较好的消毒效果,最简单且有效。

    口腔外科多椅位诊室空气消毒

    清单制管理在儿童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外出CT检查中的应用

    王玲张小蓉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清单制管理在降低儿童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外出CT检查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检查耗费时间。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2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外出CT检查的患儿作为对照组,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6例重型颅脑损伤外出CT检查的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转运方法进行CT检查,观察组设计核查清单,责任护士根据清单逐项核查完成CT检查,比较两组患儿CT检查转运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情况、耗费时间的长短。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78%(1/36)、19。05%(2/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出检查耗费时间观察组(15。46±1。62)min、对照组(22。52±2。58)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清单制管理能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儿术后外出CT检查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缩短检查花费时间。

    颅脑损伤清单制管理检查儿童

    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何爱荣薛德刚韩笑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华润辽健集团抚矿总医院心内科治疗的130例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血脂指标变化、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TC、TG、LDL-C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明显,HDL-C、APN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TNF-α、CRP、IL-2、IL-6、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血常规、尿常规、血清电解质、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调节血脂水平,降低血管内皮的炎性反应,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老年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用药安全性

    优质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应用效果分析

    陈宇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各49例,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基础护理合格率(97。96%)、健康教育知晓率(97。96%)、护理满意度(100。00%)均高于对照组(85。74%、79。59%、83。67%),P均<0。05;观察组SAS评分[(33。16±6。38)分]、SDS评分[(35。36±8。51)分]均低于对照组[(46。36±7。46)分]、[(48。61±7。05)分],P均<0。05;观察组止血时间[(29。94±4。51)h]、出血量[(454。62±20。52)mL]均优于对照组[(36。50±5。15)h]、[(645。64±85。62)mL],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4%)、再出血率(0)低于对照组16。33%、20。41%,P均<0。05。结论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改善患者对健康教育的了解程度,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止血效果,预防并发症,患者对这一护理服务的认可程度较高,值得推广。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优质护理干预效果

    津下氏双套圈法对屈指肌腱损伤患者手功能和术后粘连的影响

    郭立明
    13-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津下氏双套圈法(TSUGE)对屈指肌腱损伤患者手功能和术后粘连的影响。方法 将择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屈指肌腱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Kessler缝合法,观察组患者进行TSUGE缝合法,术后8周对比两组患者的手功能和术后粘连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拇指、示指、中指、环指、小指的患指肌腱总主动活动度系统(total activity measurement,TAM)高于对照组,腕关节尺偏、掌屈、桡偏、背伸状态下关节活动度明显比对照组高,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粘连的发生率(2。94%)低于对照组(23。53%),对比χ2=4。61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SUGE缝合法有利于屈指肌腱损伤患者手功能康复,降低术后粘连发生概率。

    津下氏双套圈法屈指肌腱损伤手功能术后粘连

    症状管理模式在口服阿帕替尼治疗胃癌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吉冬丽茅吉彬吴喻许春明...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症状管理模式在口服阿帕替尼治疗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症状管理小组,制订阿帕替尼口服后各类常见症状评估表及干预方案。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应用阿帕替尼治疗转移性胃癌患者41例,落实症状管理方案,并于动态干预后进行结局评价。结果 本次共有41例患者参加治疗并服用了阿帕替尼,其中有13例患者发生高血压的不良反应,占比31。71%,有17例患者发生了蛋白尿,8例发生了手足综合征、2例患者有出血,其中1例患者因出血停止服药,这些患者均得到了积极处理。结论 及时评估各种症状,进行症状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延长患者服药时间,使转移性胃癌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命。

    胃癌阿帕替尼症状管理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及护理效果

    杨越
    18-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和相关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沈阳市法库县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总结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时间,比较不同护理的效果。结果 心律失常的主要发病时间集中在9:00~12:00与21:00~24:0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的主要发病阶段集中在9:00~12:00和21:00~24:00,积极为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帮助患者进行病症的控制,提升整体满意度,改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优质护理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梁志华马展成高炎超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上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分别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稳定期患者、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患者250例,将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25例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2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125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其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经3个月治疗后,比较两组慢阻肺改善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慢阻肺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1 s最大通气量、最大通气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症状评分、活动评分与影响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症状评分、影响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对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其肺功能,证明该治疗方法在慢阻肺稳定期临床上具有可推广性,但其在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临床治疗上的效果还需进一步研究。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肺功能生活质量不良反应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132例临床分析

    王和平廖德荣董建平王超...
    2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132例,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2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5年7月至2020年7月,所有患者均实施血管内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132例患者中,机械取栓89例,单纯导管抽吸2例,动脉溶栓41例进行治疗。所有患者中,血管再通共121例,占比91。67%。患者术后1 d NIHSS评分明显优于术前,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随访所有患者,13例患者最终死亡,19例患者的症状未改善且有所加重,这32例患者中有18例为颈内动脉急性闭塞,9例为基底动脉急性闭塞,4例为大脑中动脉闭塞,1例为穿支血管闭塞但动脉溶栓术后并发脑桥出血。结论 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时,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血管内治疗方式,包括支架取栓、动脉溶栓等,可有效改善预后效果,具有较高安全性,治疗效果显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动脉溶栓支架取栓

    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撤机后续贯高流量吸氧的疗效观察

    王晓宇李青张琦宋航...
    2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撤机后续贯高流量吸氧对减少肺不张和呼吸衰竭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实施体外循环先心病手术的婴儿2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3例和对照组125例。观察组在拔除气管插管后续贯给予HFNC,对照组仅给予双鼻塞吸氧。比较两组患儿撤机后48 h内肺不张、呼吸衰竭和再插管发生率。结果 在呼吸衰竭、再插管、肺不张发生率方面,两组在简单先心病与肺动脉高压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杂性先心病与有肺动脉高压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复杂先心病或有肺动脉高压的心脏术后婴儿,撤机后续贯给予HFNC可降低呼吸衰竭、再插管和肺不张发生率。

    婴儿先天性心脏病高流量吸氧肺不张呼吸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