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指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指南
中国医药指南

王宝群

旬刊

1671-8194

zgyyzn2004@163.com

010-58767077,58768306,56290550

100022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55号富力城双子座B座902室

中国医药指南/Journal Guide of China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学技术部正式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基金会主办的国家及全国性学术类综合医学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Polycomb蛋白SUZ12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郑唐辉薛同春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SUZ12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技术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UZ12蛋白在88例肝癌及27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其潜在的临床意义。结果 SUZ1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肝组织,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9。24%和56。65%。Kaplan-Meier分析表明,SUZ12低表达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明显延长;Cox回归分析提示,SUZ12蛋白高表达组在肝癌AJCC分期(P<0。001)、肿瘤>5 cm(P=0。006)、低分化(P=0。048)、血管侵犯(P<0。001)与SUZ12低表达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并且SUZ12蛋白表达水平可能是肝癌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UZ12蛋白在肝癌及癌旁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其高表达与促进肝癌发生、发展相关,并提示SUZ12是一个潜在促癌基因。

    肝细胞癌SUZ12免疫组织化学

    艾滋病并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

    田建华周文华李善玲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艾滋病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进行入院评估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按表格进行病情观察,实施个性化的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口腔护理、肛周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措施。结果 77例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8。75 d,好转出院69例(89。61%),体温恢复正常且稳定3 d以上的平均时间为120 h,最快为4 h,最长662 h,有8例在出院时体温仍高热不退病情无改善自己要求出院或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未愈6例(7。79%),死亡2例(2。60%)。结论 艾滋病治疗需终身服药,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大部分经治疗和护理可康复出院。

    艾滋病肺部感染护理

    中医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疗效观察

    苏炳伟
    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中医治疗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中的运用价值,以促进该方法在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群体中的推广。方法 将我院中医内科于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7例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分成对照组、观察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中医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咳、痰、喘症状缓解时间,临床治疗的满意度以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15%,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咳症状缓解时间为(6。53±0。90)d、痰症状缓解时间为(6。89±0。97)d、喘症状缓解时间为(6。14±0。83)d,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治疗的满意度为96。30%、半年内复发率为1。85%,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显效速度快,作用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的复发风险。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中医治疗复发率

    肠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康欣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经肠外科手术后,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其护理应对策略。方法 选择我院收入需进行肠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61例,对患者基本资料进行记录、统计,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抗生素长期用药史、情绪状况、护理质量、术中输血情况及手术时长。对上述情况作影响因素占比分析,数据用SPSS 20。0统计分析,采用χ2检检验偏差度,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影响因素总结完成后,基于此制定一个科学、积极的护理应对措施。结果 探查出患者性别与肠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无明显统计学关联(P>0。05);患者年龄、性别、抗生素长期用药史、情绪状况、护理质量、术中输血情况及手术时长等与肠外科手术感染有显著关联(P<0。05)。结论 肠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并非单因素层面,而是存在多因素层面,因此,需要引起重视,并制定一个科学、积极的护理措施进行应对。

    切口感染肠外科手术影响因素护理对策

    PDCA循环质量控制模式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中的应用效果

    王凤莉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PDCA循环质量控制模式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新生儿的输液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阳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采取PICC术的88例极低或超低出生体质量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普通PICC置管后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PDCA护理控制模式。比较两组患儿非计划拔管率、导管留置时间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非计划拔管率为20。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874,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为(25。36±3。15)d,对照组为(21。42±3。7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82,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度评分为(95。38±2。39)分,对照组为(84。56±2。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25,P<0。05)。结论 使用PDCA循环质量控制模式干预采取PICC术的极低或超低出生体质量患儿,可显著延长PICC导管留置时间,降低堵塞、异位、静脉炎等非计划拔管率,家长满意度较高。

    输液护理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循环质量控制新生儿

    乳腺癌诊断过程中超声联合钼靶X线的应用价值

    徐敏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联合钼靶X线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取120例于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乳腺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患者均行超声诊断、钼靶X线诊断,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单一超声诊断结果、单一钼靶X线诊断结果和联合诊断结果,据此评估超声联合钼靶X线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单一超声诊断与单一钼靶X线诊断对乳腺癌的检出率、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性及其对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对乳腺癌的检出率、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性及其对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单一超声诊断和单一钼靶X线诊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联合钼靶X线诊断乳腺癌,能够显著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且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性。

    乳腺癌超声钼靶X线诊断

    纯酰素抗抑郁作用研究

    张荣轩陆大杰张怡翁智兵...
    1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纯酰素(PMAS)的抗抑郁作用。方法 PMAS灌胃给药。通过尾静脉注射利血平(2 mg/kg)复制小鼠抑郁模型,观察眼帘下垂动物数、运动不能动物数,测肛温;腹腔注射丁苯那嗪(40 mg/kg)复制小鼠抑郁模型,观察眼帘下垂动物数和僵住动物数;尾静脉注射利血平(2 mg/kg)后进行悬尾实验,复制小鼠获得性绝望模型,观察小鼠悬尾不动时间。结果 PMAS(144、288 mg/kg)可显著减少利血平复制的抑郁模型小鼠眼帘下垂、运动不能动物数,显著升高模型小鼠肛温(P<0。01或P<0。05);PMAS(144、288 mg/kg)可显著减少丁苯那嗪复制的抑郁模型小鼠眼帘下垂、僵住动物数(P<0。01或P<0。05);PMAS(144、288 mg/kg)可明显缩短绝望模型小鼠悬尾不动时间(P<0。01或P<0。05)。结论 PMAS具有一定的抗小鼠实验性抑郁作用。

    纯酰素芦荟抗抑郁小鼠

    自由体位在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效果

    魏美娟赵毫慢王娜娜
    2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自由体位分娩在阴道产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产房适宜阴道产的孕产妇1000例为观察对象,将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对照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接受传统体位待产方式,观察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积极接受医护人员引导,由助产人员结合其具体需求与其真实反应制定合理的自由体位待产方式。若孕产妇无法采取自由体位,视为样本剔除。随后将两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分娩结局差异。结果 观察组产妇顺产率为93。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60%,同时,器械助产率、中转剖宫产率分别为4。40%、1。80%,显著低于对照组(13。60%、7。80%)。观察组患者第三产程平均时间、产时出血量及产后2 h出血量分别(4。56±0。50)min、(104。25±6。48)mL、(78。98±3。35)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21±0。88)min、(138。55±8。42)mL、(91。03±4。62)mL。另外,观察组胎儿胎心异常发生率、产妇会阴侧切率、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1。20%、2。20%、0。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60%、11。20%、5。2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由体位分娩在阴道产中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产程,改善分娩结局,降低分娩风险。

    自由体位分娩传统体位分娩阴道产新生儿窒息

    远隔缺血预适应训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

    林平崔家辉赵泰成王怡...
    23-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远隔缺血预适应训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试验组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远隔缺血预适应训练。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6、12个月后,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及脑卒中严重程度和临床结果的临床测量指标生活能力评分(mRS)。结果 治疗后1、6、12个月,试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mR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1年后脑卒中复发率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远隔缺血预适应训练可以促进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患者脑卒中的复发率。

    远隔缺血预适应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

    分级预防方案在高龄肺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效果观察

    黄铃丹黄瑞娥伍秀霞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级预防方案在高龄肺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龄肺癌手术患者148例,按收治时间分为两组,将2019年7月至12月收治的7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0年1月至6月收治的74例患者设为干预组。给予对照组高龄肺癌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Caprini风险评估的分值,实施VTE分级预防方案并进行处置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患者住院时间。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下肢肿胀发生率都低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TE分级预防方案可有效降低高龄肺癌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下肢肿胀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分级预防方案高龄患者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