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指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指南
中国医药指南

王宝群

旬刊

1671-8194

zgyyzn2004@163.com

010-58767077,58768306,56290550

100022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55号富力城双子座B座902室

中国医药指南/Journal Guide of China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学技术部正式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基金会主办的国家及全国性学术类综合医学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CT增强扫描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贺玉娇
    193-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来我院就诊行碘对比剂CT增强扫描的28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按照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其中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除给予常规护理外,给予优质护理。观察两组CT增强扫描患者发生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碘对比剂的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40%)明显优于常规组碘对比剂的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9。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513,P<0。05)。结论 积极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的降低患者行CT增强扫描时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做检查时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CT增强扫描碘对比剂不良反应护理临床疗效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连续性血液净化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齐琳琳
    195-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连续性血液净化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情况。方法 分析锦州市中心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连续性血液净化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95例临床资料,依据干预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0例。观察两组患者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时间、血流感染持续时间、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CD62-P。结果 观察组置管时间、住院时间、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时间、血流感染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VP、血小板CD62-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连续性血液净化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应用,可以缩短感染时间。

    集束化护理干预连续性血液净化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血小板置管时间

    亚低温护理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王丽
    197-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亚低温护理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于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无其他严重原发疾病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亚低温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昏迷时间、病死率、并发症、颅内压变化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昏迷时间更短(t=12。935,P<0。001),病死率更低(χ2=6。238,P=0。012),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更低(χ2=9。643,P=0。002),颅内压更低(P<0。05),护理满意度更高(t=6。238,P<0。001)。结论 对于重症脑外伤患者,亚低温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的预后。

    重型颅脑外伤亚低温护理临床效果并发症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分析

    刘艳丽
    199-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护理干预。分别在护理前后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患者的遵医行为,并检查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血压、血脂、尿微量白蛋白的达标率。结果 两组护理后遵医用药、戒烟戒酒、合理饮食、自测血糖、适当运动、按要求复诊等方面的行为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研究组提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血压、血脂、尿微量白蛋白的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做好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护理干预对促进其遵医行为的养成有重要作用,是提高各生化指标达标率的有效途径。

    糖尿病肾病护理干预遵医行为

    小儿护理中采用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马秋艳
    201-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在小儿护理中采用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性化护理的方式,探讨起具体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中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这一阶段中的100例于本院治疗的小儿患者作为试验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式,研究组则采用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性化护理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包括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护理有效情况以及患者家属的满意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护理依从性、总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小儿患者采用肢体语言沟通联合个性化护理的方式十分有效,能够显著提升小儿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同时小儿患者家属满意度高,护理整体效果好。

    小儿护理肢体语言沟通个性化护理护理满意度护理依从性

    康复护理对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的影响分析

    王焱新
    203-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康复护理对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科室80例骨折患者,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0,常规护理)与观察组(n=40,康复护理)。对比患者术后愈合效果、术后髋关节评分量表(Harris)评分、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及护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愈合效果、护理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复护理对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对患者骨折愈合速度及愈合效果均有提升作用,护理质量较高,值得推广。

    康复护理骨折患者术后愈合影响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在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发生心律失常的效果

    张丹
    205-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在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发生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72例行急诊介入治疗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方对其平均分组,分别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方案(试验组)进行护理及常规护理方案(对照组)进行干预。结果 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心率水平、QT间期校正数值和QT间期离散度数值、抢救成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对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发生心律失常进行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心律失常症状,巩固其治疗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急诊介入治疗综合护理干预

    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护理方案及应用效果

    阎勇
    207-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护理方案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60例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自我技能评分、责任感评分、自我保护意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社会功能评分、生理功能评分以及精神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护理过程中,给予有效的护理方案,能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避免患者不良情绪的增加。

    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护理方案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

    个体化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疗效观察

    李立霞
    209-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在小儿肺炎护理中个体化优质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沈阳市儿童医院60例小儿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个体化优质护理以及常规护理,对照组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主要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住院天数、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咳嗽、发热、憋闷、肺部啰音均明显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体化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缩短肺炎患儿发热、咳嗽、喘憋、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的恢复时间,降低小儿肺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儿及家长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小儿肺炎优质护理个体化疗效

    优质服务在脑血栓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王海荣
    211-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2018年,1年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脑血栓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划分为观察组、参照组两个组别,每组人数相同,均为49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参照组的前提下,同时开展了优质护理方式。对两个组别患者自理能力、满意度作出评价。结果 在护理干预活动前,两个组别患者在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中的得分分别为(61。23±2。51)分、(60。40±3。10)分,评分之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价值(P>0。05);经过6个月的护理,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显著提升,评分为(76。22±3。01)分,参照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为(61。43±2。14)分,两组之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满意度的层面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更高,总体满意度达到了97。96%,参照组的满意度评分只有79。59%,两个组别之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将优质护理应用于脑血栓患者的康复中可以有效强化临床护理成效,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

    脑血栓护理满意度优质护理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