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指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指南
中国医药指南

王宝群

旬刊

1671-8194

zgyyzn2004@163.com

010-58767077,58768306,56290550

100022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55号富力城双子座B座902室

中国医药指南/Journal Guide of China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学技术部正式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基金会主办的国家及全国性学术类综合医学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PFNA联合密固达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李洪波魏云鹏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密固达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6例,按照治疗方法分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仅施行PFNA内固定,研究组应用PFNA联合密固达注射液,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肿胀消退时间、负重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密固达联合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理想,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PFNA密固达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

    综合护理对预防颅脑内动脉介入栓塞术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的意义分析

    于倩
    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综合护理对预防颅脑内动脉介入栓塞术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80例颅脑内动脉介入栓塞术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综合护理,比较术后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观察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对预防颅脑内动脉介入栓塞术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综合护理颅脑内动脉介入栓塞术术后血管并发症

    探讨干预性护理在手术室患者低体温中的预防价值

    王珍
    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析探讨干预性护理在手术室患者低体温的预防价值。方法 选取94例采取腹腔镜根治术结肠癌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干预性保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鼻咽温度、心率、血压及围术期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麻醉后、手术30 min及术毕时间点患者鼻咽温度分别高于对照组[(36。56±0。17)℃vs(36。48±0。19)℃,P=0。034;(36。49±0。26)℃vs(36。21±0。23)℃,P=0。000;(36。44±0。33)℃vs(35。96±0。45)℃,P=0。000];观察组在麻醉后、手术30 min及术毕时间点患者心率、血压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温(4。26%)、寒颤(10。64%)、躁动发生率(8。5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02%、27。66%、23。40%(P<0。05)。结论 干预性护理可明显改善手术室低温患者围术期心率、血压情况,并降低体温、寒颤与躁动发生率。

    手术室患者低体温干预性护理

    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

    孔祥楠
    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我院治疗的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前瞻性研究原则,采用掷币随机法,将之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行晚期颅骨修补术,观察组行早期颅骨修补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在理想预后率上,观察组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78%,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可获得理想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低,而且能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临床效果

    某院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分析以意义研究

    常鑫
    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本院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以及意义,分析耐药水平的变化趋势,指导抗菌药物,为延缓该菌耐药水平的升高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各类临床标本大肠埃希菌分离株1100株,其中血液样本400株,痰液样本700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磺胺类和氨基糖苷、广谱 β-内酰胺类等的耐药率均超过50。0%,痰液中大肠埃希菌耐药性高于血液样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院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水平逐年升高,尿液样本尤为明显,临床医师要加以重视。

    大肠埃希菌耐药性院感

    预防性抗癫痫药物的治疗进展研究

    谢金山
    9-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癫痫是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的一种,在临床较为常见,这种疾病对患者从日常行为到内在性格及情绪都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由于这种疾病对人影响较大,且发病率高,近年来对抗癫痫药物展开了积极的研究。笔者对癫痫产生的不同病因及相应的预防性药物治疗做一简单阐述,为相关业内人士提供借鉴和参考。

    癫痫预防性抗癫痫药物治疗

    内异症患者皮质醇与受体、应激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孙丹王化丽李贞玫于丽...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浆皮质醇浓度与外周血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的相互关系,探究慢性应激在内异症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89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内异症组)和92例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患者(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浆皮质醇含量和淋巴细胞内GR表达情况。术前两组均完成压力知觉量表调查问卷,评估患者感知压力水平。结果 内异症患者血浆皮质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内异症患者淋巴细胞内的GR含量则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血浆皮质醇含量与GR表达呈负相关性。内异症组感知压力水平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内异症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与GR存在对应关系,感知压力水平增高。内异症患者的免疫状态及慢性应激与病情密切相关。

    子宫内膜异位症应激皮质醇糖皮质激素受体

    胎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产前超声诊断价值分析

    陈松
    1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胎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产前超声诊断临床价值。方法 选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救治的胎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病例20例作为观察对象,对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20例患者经产前超声心动图检查的表现特征,将产前超声心动图与产后心动图、尸体解剖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产前超声对20例患者进行检查,20例患者当中,均伴有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心内型患者有8例,心上型患者有6例,心下型患者有4例,混合型患者有2例。与产后超声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胎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实施产前超声检查,分析超声心动图特征,能够明确胎儿的具体情况,有助于胎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顺利进行。

    胎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超声诊断价值

    探究肛瘘切除术联合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肛瘘伴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张丽
    1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肛瘘切除术联合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肛瘘伴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 病例资料为本院2015年2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肛瘘伴混合痔患者,随机数字表达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肛瘘切除术,观察组肛瘘切除术联合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相关资料。结果 观察组95。0% 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8。3% 的治疗总有效率(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之间差异性不明显(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肛瘘伴混合痔患者采用肛瘘切除术联合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并发症,手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肛瘘伴混合痔肛瘘切除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临床疗效安全性

    妊娠期糖尿病治疗时机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探讨

    葛倩
    1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了探究妊娠时期糖尿病不同的治疗时机对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去本院接受妊娠时糖尿病治疗的患者92例,分成A组与B组,A组患者由于入院确诊的时间很晚,是在妊娠34周以后确诊的。所以,采取对症治疗的方法,B组的患者是在妊娠12~28周的时段间里确定患了糖尿病的。因此,采用相应治疗的方式,对比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时机对母婴预后的影响状况。结果 两组病患在孕妇围生时期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四种,即酮症酸中毒、产后感染、羊水较多等,A组患并发症的概率明显高于B组(P值<0。05),A组患者所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大于B组(P值<0。05)。结论 妊娠时期糖尿病的治疗时机,对于母婴预后来说临床意义重大。

    妊娠期糖尿病母婴预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