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指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指南
中国医药指南

王宝群

旬刊

1671-8194

zgyyzn2004@163.com

010-58767077,58768306,56290550

100022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55号富力城双子座B座902室

中国医药指南/Journal Guide of China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学技术部正式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基金会主办的国家及全国性学术类综合医学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转移性结直肠癌经含氟尿嘧啶类药物联合化疗控制后行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可行性分析

    张红林
    156-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经含氟尿嘧啶类药物联合化疗控制后行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 随机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我院92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为观察对象,经含氟尿嘧啶类药物联合化疗治疗后,92例患者病情均得到控制,其中50例患者实施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观察组),42例患者未接受任何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生存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11。24±0。61)个月]多于对照组[(7。65±0。42)个月],且生存质量评分[(72。36±3。41)分]高于对照组[(68。42±3。42)分],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减少、手足综合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经含氟尿嘧啶类药物联合化疗控制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实施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可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提高其生存质量,且患者耐受性良好。

    转移性结直肠癌含氟尿嘧啶类药物化疗卡培他滨效果

    早期肠内营养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刘义华王蕾任卫
    158-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8年3月至2018年10月选择90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的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术后营养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术后营养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明显优于传统的护理方法。

    早期肠内营养腹腔镜结直肠癌

    乳晕切开式乳房美容整形手术的效果观察

    薛楠
    159-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乳晕切开式乳房美容整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院收治的进行乳房假体隆胸手术的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的原则、按照就诊顺序分成实验组(应用乳晕切开式乳房美容整形手术)和对照组(应用传统整形隆胸手术),每组38例,观察两组患者整形效果。结果 整形后两组患者乳房外形均表现良好,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美容效果以及满意度评分等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晕切开式乳房美容整形手术相对于传统整形手术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美容效果,从而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

    乳晕切开乳房美容整形手术

    彩超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价值与影像学研究

    陈婷婷荣阳张剑
    160-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超声检查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80例小儿肠套叠患者做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小儿肠套叠在低频超声、高频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不同切面下均有较特异的超声表现,其中彩色多普勒超声下动脉血流峰值流速Vs为14。6~34。8 cm,RI为0。48~0。88。结论 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目前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儿童肠套叠彩超诊断误诊

    干扰素与炎琥宁联合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观察

    刘艳
    162-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干扰素与炎琥宁联合用于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诊治的小儿疱疹性咽峡炎118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干扰素雾化治疗、炎琥宁静脉滴注,对比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8。31% 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4。75%,P<0。05;观察组的退热时间、疱疹消失时间、流涎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干扰素雾化吸入与炎琥宁静脉滴注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确切,有助于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早日康复。

    干扰素炎琥宁雾化吸入疱疹性咽峡炎

    观察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全身麻醉术后躁动的作用

    王延庆
    163-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全身麻醉术后躁动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麻醉科七氟醚诱导全身麻醉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使用的术后稳定药物不同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73例,研究组77例。对照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15min静脉注射咪达唑仑,研究组于手术结束前15 min静脉滴注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并评估患者苏醒期躁动评分和舒适评分(BCS)。并观察全麻患者术后多项生命体征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和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全麻患者苏醒期舒适评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Z=6。93,P=0。017<0。05)。术后苏醒期研究组患者的呼吸状况、血液循环指标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抑制效果更优,可以降低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改善术后不良反应。同时有助于术后血液循环,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对患者围手术期麻醉方案的制定提供临床依据,就有潜在临床价值。

    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七氟醚全身麻醉术后躁动

    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钠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高峰
    165-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钠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9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成不同组。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钠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雷贝拉唑钠联合莫沙必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胸骨后灼痛、反酸、烧心消失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和炎症情况;治疗不良反应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胸骨后灼痛、反酸、烧心消失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一氧化氮和炎症情况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一氧化氮和炎症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不良反应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雷贝拉唑钠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应用效果确切,可降低血清一氧化氮和炎症指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莫沙必利雷贝拉唑钠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

    CT和MRI联合诊断颅脑动静脉畸形的价值分析

    王宁
    16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T和MRI联合诊断颅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64例颅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扫描和MRI检查。结果 CT扫描诊断为颅脑动静脉畸形58例,CT平扫发现稍高密度或等密度不规则肿块30例,伴肿块显示欠清4例,此外亚急性血肿8例、急性血肿14例,其中斑点样钙化10例,破入蛛网膜下腔18例,破入脑室6例,有占位效应4例,伴有病灶四周水肿12例;局部脑软化4例、脑萎缩6例;未发现病变6例。MRI扫描诊断64例,其中22例病例在T1WI序列及T2WI序列图像主要表现为蜂窝状、细管状、圆状、弯曲状血液流空征象、无信号特征,16例病例MRI影像上可看到导入的引流静脉窦及动脉或变粗的静脉窦;24例病例显示脑内血肿;18例病例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征象,T1WI序列、T2WI序列上均可见右侧额颞叶呈高信号弧形影。6例病例在动静脉畸形病灶周围可看到不同程度的脑萎缩征象。结论 在颅脑动静脉畸形患者中采取CT和MRI联合诊断,能更好的显示颅脑静脉畸形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诊断准确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CT扫描MRI检查颅脑动静脉畸形

    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的风险与防范分析

    李玉冰
    167-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的风险,并提出风险控制措施,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门诊药房开具的处方200张,根据药品的说明书对超药品说明书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张处方中,超说明书处方用药60张,占比30。00%,超说明书用药的类型主要包括超药剂量给药、超适应证用药、超频次用药,超药品说明书用药,将导致医务人员、医疗机构的执业风险,同时也增加患者用药风险。结论 在临床用药期间,需要按照药物说明书用药,国家也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超药品说明书用药进行防范,确保临床规范用药,降低用药风险。

    超药品说明书用药风险防范措施

    比较环磷酰胺与环孢素A分别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

    王英
    169-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与环孢素A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综合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回顾性分析了87例患者。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被归类为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组(对照组):43例患者采用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方案治疗;环孢素A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组(实验组):44例患者采用环孢素A联合糖皮质激素方案治疗。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对比分析后发现采用环孢素A联合糖皮质激素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方案,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 采用环孢素A联合糖皮质激素方案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的效果确切,对比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有明显的优势,关于治疗后的长期效果该研究未进行深入与进一步探讨,存在一些不足,在此处有待改进。

    环磷酰胺环孢素A糖皮质激素原发性膜性肾病临床疗效血清生化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