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指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指南
中国医药指南

王宝群

旬刊

1671-8194

zgyyzn2004@163.com

010-58767077,58768306,56290550

100022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55号富力城双子座B座902室

中国医药指南/Journal Guide of China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学技术部正式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基金会主办的国家及全国性学术类综合医学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术中护理配合方法分析与研究

    裴涛
    205-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术中护理配合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中2016年12月至2018年3月间进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一般数据和资料,共59例,对其护理配合方式进行分析,并观察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创口感染等情况。结果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5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100%,有4例出现创口感染,感染率6。78%,3例创口裂开(5。08%),通过护理均愈合顺利出院。结论 通过本次研究成果可以得出,在非体外下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同时实施术后护理配合,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愈率,促进患者尽快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术中护理配合

    75例食管癌患者术后护理体会及肺部感染的预防

    马立茹
    206-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食管癌患者术后护理体会并分析发生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方法 选择葫芦岛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73例,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56。3±7。7)岁,体质量43~74 kg,平均体质量(57。8±6。2)kg。其中食管上段癌20例,食管中段癌15例,食管下段癌38例。所有患者症状、体征、病史及影像、病理检查结果符合食管癌诊断标准。术前已经患有严重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患者排除在本研究之外。全部患者于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进行食管癌根治手术,术中使用双腔气管插管进行肺隔离术,间断进行吸痰,术毕充分膨肺,防止肺塌陷。结果 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9例,占全部患者的12。3%;术后疼痛发生21例,占全部患者的28。7%;呼吸功能明显改善,最大通气量与第一秒呼气比均提高。护理评分非常满意47例,满意23例,护理满意度达到95。8%。结论 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实施优质护理措施,主要通过加强术后护理监测,尤其是呼吸功能的监测,进行饮食干预,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帮助患者充分排痰,避免出现痰液沉积于肺部或气管。采取此护理方案后,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呼吸功能有明显改善。患者治疗的效果和康复的速度明显提高,同样,护理满意度也相应提高。

    食管癌肺部感染肺功能护理

    微创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手术室护理要点分析

    王莹
    207-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微创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手术室护理要点与效果。方法 分析样本都是在我医院进行微创PFNA治疗的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中选择,一共412例,时段控制在2018年1月~12月。回顾分析手术室护理方式的要点与临床效果。结果 选择系统化护理方式后,患者都顺利成功完成手术治疗,没有产生不良反应,达到了预计的护理效果。结论 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选择系统化护理措施应用在微创PFNA治疗手术室护理中,效果理想。

    微创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手术室护理要点

    分析安全性护理对预防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临床意义

    李晓娟时秀云
    208-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实施安全性护理对预防其跌倒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86例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安全性护理。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跌倒知识得分为(18。21±3。45)分,观察组患者的跌倒知识得分为(23。46±5。79)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发生跌倒7例,跌倒情况发生率为7。5%,观察组未出现跌倒现象,跌倒情况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43例,基本满意39例,不满意11例,总满意率为88。2%,观察组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76例,基本满意15例,不满意2例,97。8%,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安全性护理对预防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效果显著,有效降低跌倒情况的发生率,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安全性护理预防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临床意义研究

    口腔种植手术的综合性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

    李晓丽
    210-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口腔种植手术综合性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100例在我院进行口腔种植术的患者,通过随机数表的方式随机平均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进行焦虑以及抑郁评分,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调查,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后抑郁以及焦虑心理状况明显好转,并且护理的总满意率也明显较高,2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口腔种植手术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减少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护理的满意率。

    口腔种植手术综合护理效果观察

    外伤性颅骨缺损行颅骨修补术的护理效果研究

    张艳秋
    211-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外伤性颅骨缺损行颅骨修补术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48例外伤性颅骨缺损患者进行此次研究,对所有患者都实行颅骨修补术进行治疗,并且在术前术后实行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 其中实行治疗后产生皮下积液的患者10例,产生伤口感染的患者2例,颅骨修补失败的患者1例,总有效率为45。83%;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成效优于治疗前并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手术治疗之前对患者实行心理辅导,术后使患者保持卧位进行护理,强化对病情的观察、引流护理和相应的伤口护理等;叮嘱患者进食流质事物,合理的进行一定的训练,进而促进患者的恢复,临床治疗成效极为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外伤性颅骨缺损颅骨修补术护理效果

    综合护理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价值

    王琳
    212-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医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1月期间诊治的手术患者中选取92例作研究对象,并按护理方案不同予以分组:对照组(n=46)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n=46)则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就2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以及镇痛药物使用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研究组患者术后6 h、12 h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②研究组患者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是6。52%,低于对照组的23。91%(P<0。05)。结论 综合护理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价值显著,镇痛效果良好,值得借鉴。

    综合护理常规护理手术疼痛评分

    优质护理在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中的应用

    崔春
    213-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在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儿科收治的哮喘患儿7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予以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和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患儿治疗有效率和对照组相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肺1秒用力呼吸量、用力肺活量、静态肺容量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哮喘患儿在急性发作期进行优质护理可提升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和肺功能,有推广价值。

    优质护理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

    胰岛素泵的护理

    刘珂欣张燕徐杨
    215-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胰岛素泵对于治疗糖尿病的护理的特征,且了解其效果如何。方法 选择我院30例糖尿病患者,对其使用胰岛素泵,对患者放置泵前进行心理梳理,放泵后观察记录血糖指数和泵的情况,以及对该部位的守护料理,并保证泵的正常使用。结果 使用泵后,患者的糖尿病得到了更好的控制,出现低血糖的概率减少,改善了原本的生活质量。结论 细心看护治理泵可以有效应对糖尿病,加强胰岛素泵的疗效。

    糖尿病胰岛素泵看护治理效果

    恶性血液疾病患者焦虑情绪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张悦
    216-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焦虑情绪对恶性血液疾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对此类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恶性血液疾病患者50例,年龄32~79岁,平均年龄(58。6±12。8)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细胞学检查,症状及体征符合《血液病学》恶性血液疾病诊断标准。使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和调查问卷对患者的焦虑程度,个人资料进行评分和分析,通过静脉血检测观察患者免疫功能情况。对于焦虑患者应详细了解病史和个人资料,针对焦虑等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对策,及时疏导,改善心理状况,从而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缓解和纠正不良情绪对机体的影响。结果 通过调查问卷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发现,50例恶性血液疾病患者中存在可能焦虑的患者为26例,占52%;肯定焦虑7例,占14%;明显焦虑4例,占8%;焦虑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抑郁状态。焦虑患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有明显变化,其他免疫学检查结果与血液科其他患者相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焦虑和抑郁均可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的失调。这三种免疫球蛋白主要参与黏膜局部、血管内防御等免疫反应,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变化提示恶性血液疾病患者免疫力的降低。免疫能力的变化与细胞功能无关,疾病本身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变化是导致其改变的主要原因。因此要解决患者免疫功能改变的问题,一定要从根源入手,做好心理护理干预。我们要密切关注患者心理变化,鼓励患者倾诉,将不良情绪宣泄出来。同时也要做好各个方面的支持,尤其是心理上的鼓励和安慰,帮助患者重新恢复信心。

    血液疾病焦虑免疫功能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