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指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指南
中国医药指南

王宝群

旬刊

1671-8194

zgyyzn2004@163.com

010-58767077,58768306,56290550

100022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55号富力城双子座B座902室

中国医药指南/Journal Guide of China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学技术部正式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基金会主办的国家及全国性学术类综合医学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改良式微量肝素钠在染色体血培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柳洪梅
    5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采血做染色体检查中微量肝素钠抗凝剂不同使用方法对染色体血培养及复种再次培养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200例采血做染色体检查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注射器采血后,在培养液中加1滴肝素钠抗凝剂,混匀,观察组使用注射器吸取肝素钠对管壁进行浸润后,将注射器中肝素钠排出在培养液中接种0。4~0。6 mL血,采集静脉血2 mL混匀,在培养液中接种0。4~0。6 mL血进行培养,比较两组患者染色体血培养效果、注射器内血液保存时间、穿刺点皮下淤血情况、采血穿刺点出血状况。结果 两组患者染色体初次血培养效果、穿刺点皮下淤血、穿刺点按压时间对比差异不大(P>0。05),观察组血液标本保存3~5 d二次培养具有良好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改良式微量肝素钠方法培养血标本,可有效保存血液标本并集中培养,降低再次抽血的疼痛,减少患者皮下淤血及采血穿刺点出血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微量肝素钠静脉血、染色体血培养

    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用于偏头痛治疗的临床对比分析

    刘超
    5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用于偏头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112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6例采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实验组5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8。21% 比对照组显著更高,实验组并发症3。58% 比对照组显著更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偏头痛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阿司匹林尼莫地平偏头痛治疗

    探讨经腹全子宫与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李玲
    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子宫肌瘤患者予以经腹全子宫与次全子宫切除术进行临床治疗,以此分析经腹全子宫与次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子宫肌瘤患者,共计66例,选择时间于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行不同的治疗方式: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应组别:对照组、研究组。经系统计软件分析和对比组间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窦卵泡数(AFC)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经系统软件分析和对比发现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窦卵泡数(AFC)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性显著。结论 经腹全子宫与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的卵巢功能均会造成一定不良影响,但是,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的不良影响相对更小。

    子宫肌瘤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

    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检测在母婴阻断中的临床价值

    刘琳
    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艾滋病、梅毒及乙型肝炎检测在母婴阻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进行产检的250例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所有妊娠妇女均予以HIV抗体初筛、梅毒抗体检测及HBsAg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 250例妊娠妇女中,HIV抗体初筛阳性0例(0。0%),梅毒抗体检测阳性1例(0。4%),HBsAg检测呈阳性10例(4。00%)。结论 HIV抗体初筛、梅毒抗体检测及HBsAg检测可为母婴阻断项目的实施提供指导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母婴阻断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

    不同时间窗rt-PA静脉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于美英
    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窗rt-PA静脉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76例椎-基底动脉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溶栓治疗时间窗<4。5 h患者作为A组(n=38例),溶栓治疗时间窗4。5~9 h作为B组(n=38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变化情况,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脑出血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A组及B组的BI评分、NIHSS评分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A组及B组的BI评分均明显升高,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均有P<0。05;两组治疗后的BI评分、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A组、B组脑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63%(1/38)、5。26%(2/38),两组比较,P>0。05。结论 扩大治疗时间窗至9 h对椎-基底动脉脑梗死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疗效确切,因此,椎-基底动脉脑梗死患者发病9 h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扩大时间窗静脉溶栓纤溶酶原激活剂椎-基底动脉脑梗死

    子宫动脉结扎联合宫腔水囊压迫治疗剖宫产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马延巾
    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结扎联合宫腔水囊压迫治疗剖宫产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6例剖宫产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宫腔填塞纱布止血治疗,研究组予以子宫动脉结扎联合宫腔水囊压迫治疗。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为(53。28±5。24)min,术中出血量为(925。14±157。05)mL,术后24 h出血量为(164。33±61。92)mL,填塞物留置时间为(18。24±2。36)h;对照组分别为(65。47±8。16)min,(1252。11±325。05)mL,(221。52±70。94)mL,(22。16±2。53)h,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子宫切除1例(2。6%),产后发热2例(5。3%),子宫复旧不良1例(2。6%),宫腔粘连0例(0。0%),月经量减少1例(2。6%);对照组分别为6例(15。8%),7例(18。4%),3例(7。9%),2例(5。3%),4例(10。5%),研究组子宫切除、产后发热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剖宫产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可优选子宫动脉结扎联合宫腔水囊压迫治疗,止血效果好,能有效降低子宫切除风险。

    子宫动脉结扎宫腔水囊压迫剖宫产难治性产后出血

    CT对浆膜型肝结核的诊断价值分析

    刘松
    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T对浆膜型肝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经穿刺活检及手术后病理证实的60例浆膜型肝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CT影像学表现。结果 CT平扫:60例患者共72个病灶,肝包膜表现为结节状,均有不同程度增厚;病灶边缘可见环形壁;72个病灶均对临近肝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压迫;病灶可累及周围结构(n=18),并形成束腰或者哑铃样结构改变(n=12),部分患者可以出现病理窦道并连接表皮(n=6)。增强CT可见:所选60例患者中共计检出72个病灶,其中行三期扫描的有12例,即延迟期、门脉期及动脉期显示为多房状强化病灶,并呈现环壁及分隔渐进性强化表现,48例行门脉期扫描,其中多房状强化(n=20),单环状强化(n=20),囊性改变(n=8)。结论 浆膜型肝结核的C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仔细分析其CT平扫及CT增强扫描表现,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对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肝结核浆膜型CT诊断价值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

    张宏艳
    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探究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1月到2019年3月这一时段内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92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观察组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行全子宫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 ①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要比对照组短,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②术后6个月,观察组FSH、LH和对照组对比均明显更低,观察组E2则明显要比对照组高,两组之间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在临床中,采取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显著,安全微创,对卵巢功能影响较小,值得推广使用。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卵巢功能影响

    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观察

    卢欣然
    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抗生素阶梯疗法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96例重症肺炎患者分到观察组(n=48例)和对照组(n=4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化痰、吸氧、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及常规抗生素升阶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以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治疗,予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0。5 g/6 h静滴,待细菌培养结果明确后予以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治疗,选择针对性窄谱抗生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45/48),其中无效3例,有效3例,显效18例,痊愈24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7%(38/48),其中无效10例,有效2例,显效15例,痊愈21例;两组比较,P<0。05。结论 在重症肺炎患者中施以抗生素降阶梯疗法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重症肺炎降阶梯疗法抗生素

    阿托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王齐
    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阿托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采取随机盲选法,将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30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患者划分为2组,各组平均为150例;其中,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行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临床指标。结果 ①观察组治疗有效率的97。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3%,2组数据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Ox-LDL、IMT及hs-CR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数据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患者实行阿托伐他汀医治具备明显的效果,所以值得推广及使用。

    阿托伐他汀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病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