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指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指南
中国医药指南

王宝群

旬刊

1671-8194

zgyyzn2004@163.com

010-58767077,58768306,56290550

100022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55号富力城双子座B座902室

中国医药指南/Journal Guide of China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学技术部正式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基金会主办的国家及全国性学术类综合医学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青年和中老年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与临床研究

    刘庆英荣阳荣根满
    147-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青年和中老年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差异与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45岁的脑卒中患者150例作为青年组,同时期收治的>45岁的15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中老年组,再按脑卒中类型分为两组,对已知危险因素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出血性脑卒中酗酒、吸烟、高血压比例最高,青年患者酗酒比例明显高于中老年患者(P<0。05),但预后相似;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在青年患者和中老年患者中比例均较高,青年患者酗酒和吸烟比例明显高于中老年患者,糖尿病和高血脂比例明显低于中老年患者(P<0。05),预后良好比例明显高于中老年患者,残疾、复发和死亡比例明显低于中老年患者(P<0。05)。结论 青年与中老年脑卒中危险因素复杂,青年脑卒中预后优于中老年。

    脑卒中危险因素预后临床分析

    硝酸甘油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疗效观察

    景丽丽
    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硝酸甘油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患者分到观察组(n=54例)和对照组(n=5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硝酸甘油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次、硝酸甘油用量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的心绞痛发作频次、硝酸甘油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频次、硝酸甘油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9%(50/5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63%(43/54),两组比较,P<0。05。结论 在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患者中施以硝酸甘油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有效控制心绞痛的发生,并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冠心病心绞痛阿司匹林硝酸甘油

    产科护士门诊病房一体化干预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及胃肠功能的影响研究

    赵洋
    150-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产科护士门诊病房一体化干预模式对其焦虑抑郁情况及胃肠功能的疗效。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0例)以及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是常规产前的门诊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使用产科护士门诊病房一体化模式护理。结果 在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TAI评分差异不大但干预后差异显著(T=6。218,P值<0。05);两组患者在产后2 h出血量差异较大(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更高。结论 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产科护士门诊病房一体化干预模式对其焦虑抑郁情况及胃肠功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产科门诊病房一体化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负性情绪护士门诊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及预后分析与临床研究

    王丹荣阳荣根满
    151-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及患者预后分析与临床意义。方法 将56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560例患者中确诊为卒中后抑郁者124例,将64例接受早期干预治疗的卒中后抑郁者为观察组,60例未接受早期干预者为对照组。对可能引起脑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FMA运动功能评定肢体运动功能。结果 统计学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家庭关系、病变部位、偏瘫严重程度与患者脑卒中后抑郁显著相关(P<0。05),而性别、年龄及卒中次数无明显相关性(P>0。05);治疗后1、3及6个月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MBI评分及F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文化程度、家庭关系、病变部位、偏瘫严重程度是脑卒中患者发现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早期干预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预后显著优于未干预者,临床治疗中应给予早期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康复,改善预后。

    脑卒中后抑郁危险因素预后临床分析

    泌尿生殖道感染者的支原体检测与药敏分析

    马永华
    153-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泌尿生殖道感染者支原体并进行药敏分析,以便为临床医师科学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纳入257例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接受诊治的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分析支原体检测结果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119份标本支原体阳性,阳性检出率为46。30%。109份标本Uu阳性,阳性检出率为91。60%,5份标本Mh阳性,阳性检出率为4。20%,5份标本Uu+Mh为阳性,检出率为4。20%。Uu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Mh及Uu+Mh阳性检出率(P<0。05)。11例男性患者标本检测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9。24%,108例女性患者标本检测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90。76%,女性患者支原体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Uu对克拉霉素、交沙霉素及多西环素敏感性最高,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大观霉素耐药性最高。Mh对克拉霉素及米诺环素敏感性最高,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罗红霉素耐药性最高。Uu+Mh对交沙霉素及多西环素敏感性最高,对大观霉素及罗红霉素耐性最高。结论 泌尿生殖道感染主要引发病原体为支原体,解尿支原体占据绝大比例,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为患者选择合理的抗生素。

    泌尿生殖道感染者支原体检测药敏分析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X线诊断价值分析与临床研究

    刘仰生荣阳
    154-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X线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因、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等252例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X线资料。结果 25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人工股骨头脱位18例,股骨骨折14例,人工股骨头下沉22例,髋臼骨折12例,人工髋臼旋转、不稳、间隙不等宽12例,人工髋臼固定螺丝刺入盆腔8例,严重退行性骨关节病24例。结论 X线检查是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重要的行之有效的检查方法。

    全髋关节置换术X线检查诊断

    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效果分析

    李忠野
    15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从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于我院中进行治疗的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划分两组,分析组50例应用接骨板固定手术治疗,比对组50例应用锚钉固定手术治疗,对比前后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结果 治疗后,分析组的肩关节疼痛分数与前屈矢状面活动范围要更高一些,且两组数据差异较大,可以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相比较而言,分析组的生活质量更好,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的有效人数与有效率大大高于比对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可以进行统计学研究(P<0。05)。比对组的疼痛评分大大高于分析组,两组数据差异较大,可以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 锚钉固定手术治疗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效果要更明显一些,其不但可以减轻患者疼痛程度,还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临床预后,一举多得,值得推广。

    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内固定临床治疗效果

    对高危妊娠孕妇进行孕期管理对改善其妊娠结局的临床效果分析

    李春梅
    157-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危妊娠孕妇进行孕期管理对改善其妊娠结局的临床效果,为后续临床干预提供方法参考。方法 50例高危妊娠孕妇与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管理以及分娩,按照管理模式分为A组及B组,A组采取常规管理及护理;B组加入特殊妊娠管理,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 A组终止妊娠率为11。5%,B组为0,两组差异显著(P<0。05);A组妊娠不良结局7例,B组为1例。结论 对于高危妊娠孕妇进行良好的孕期管理可改善妊娠结局,保证母婴安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妊娠期高危妊娠孕期管理妊娠结局

    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刘学君
    158-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40例,观察组通过镜像疗法治疗,对照组通过常规疗法治疗,对两组各级别统计学数据进行统计验证,最终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以后的上肢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更优,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镜像疗法能够有效实现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镜像疗法脑卒中患者偏瘫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与临床研究

    王国庆荣阳荣根满
    159-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与临床意义。方法 将1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82例)和对照组(n=82例)。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和合并症给予控制血压、控制血糖、调整血脂及抗感染等治疗。两组患者在试验前均未给予溶栓、抗凝等治疗。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奥扎格雷钠注射液80 mg静脉滴注,每天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尤瑞克林0。15 PNA单位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采用NIHSS量表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尤瑞克林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急性脑梗死尤瑞克林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