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医药指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医药指南
中国医药指南

王宝群

旬刊

1671-8194

zgyyzn2004@163.com

010-58767077,58768306,56290550

100022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55号富力城双子座B座902室

中国医药指南/Journal Guide of China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学技术部正式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基金会主办的国家及全国性学术类综合医学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研究

    张晓颖
    7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硝普钠和多巴胺联合应用对顽固性心力衰竭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文调查时间为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设置观察组:调查对象为在此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9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设置观察组:调查对象为同期到我院进行治疗的另外29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对两组患者选择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和单纯的硝普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治疗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66%(26/29),对照组为62。07%(18/2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9%(4/29),对照组为10。34%(3/29), P>0。05。结论 在对顽固性心力衰竭进行治疗的时候通过硝普钠联合多巴胺可以发挥有效的治疗作用,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同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硝普钠多巴胺顽固性心力衰竭

    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失的效果研究

    王笑竹马婷
    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牙列缺失采取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接收的出现牙列缺失的患者中抽78例展开研究,将选取的患者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包括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修复治疗,研究组接受口腔种植修复治疗,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治疗后咀嚼功能、固位功能、美观度。结果 在咀嚼功能、固位功能、美观度方面,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牙列缺失治疗中采取口腔种植修复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咀嚼功能以及固位功能,具有显著效果。

    口腔种植修复牙列缺失

    分析垂体后叶素联合普鲁卡因治疗肺结核咯血患者的效果及对止血时间的影响

    许莉金恒涛秦珍徐艳...
    7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垂体后叶素联合普鲁卡因治疗肺结核咯血患者的效果及对止血时间的影响。方法 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咯血患者一共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组为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普鲁卡因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为单独治疗方案,观察组加入垂体后叶素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咯血停止时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①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止血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加短,P<0。05。③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联合采用垂体后叶素和普鲁卡因可以有效地提高效果,可以帮助肺结核咯血患者更加有效地、更加迅速地止血,缩短其止血的时间,还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

    垂体后叶素普鲁卡因联合治疗肺结核咯血效果止血时间

    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对比

    杨曦
    75-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剖宫产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后对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80例本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展开本次研究,根据不同的麻醉措施,将80例产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均40例。对照组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用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的术后镇痛评分、麻醉效果、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术后镇痛评分、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剖宫产分娩中,腰硬联合麻醉相较于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效果显著,且前者对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麻醉效果镇痛效果

    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分析

    张恩和
    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纵隔型肺癌CT及MRI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纵隔型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检查,将CT和MRI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CT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92。6%、74。8%、95。1%、44。7%、87。9%;MRI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95。2%、70。3%、98。3%、36。3%、93。9%。结论 CT与MRI均是诊断纵隔型肺癌比较可靠的方法,其中MRI的敏感度与准确率要稍高于CT。

    纵隔型肺癌CTMRI临床表现诊断价值

    替格瑞洛对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的影响观察

    王瑾
    7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替格瑞洛对心肌灌注的临床影响。方法 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替格瑞洛,然后两组患者再进行急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血小板聚集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26。7%、重度出血率13。3%、轻度出血率20。2%均高于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3。3%、重度出血率3。3%、轻度出血率3。3%(P<0。05)。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替格瑞洛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出血不良事件发生率,应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替格瑞洛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肌灌注临床效果

    胱抑素C对评价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治疗疗效的临床意义

    刘佳
    7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胱抑素C对评价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治疗疗效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2017年2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观察组,而将同期我院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此次实验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胱抑素C、血清肌酐、糖化血红蛋白、24 h—尿微量白蛋白以及肾小球滤过率等指标进行检测,同时检测对比观察组胱抑素C和血尿素氮阳性检验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胱抑素C、血清肌酐、糖化血红蛋白、24 h—尿微量白蛋白以及肾小球滤过率差异显著,尤其是观察组胱抑素C水平(1。35 ±0。36)mg/L明显高于对照组(0。88±0。07)mg/L;观察组胱抑素C检测出的阳性率92。50%显著优于血尿素氮检测出的阳性率75。0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胱抑素C对其治疗效果具有极高的评价意义,可作为临床诊断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重要指标予以推广。

    胱抑素C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治疗效果临床意义

    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状态48例临床分析

    安超
    8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用2017、2018 两年发病72 h内入院的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48例,根据入院后第3~7天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估认知功能,分别于住院(第3天)第7天、14天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17项版本和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DRS)评定患者的抑郁症状及严重程度,其中符合DSM-IV-PSD症状标准的患者,于2周后复评,若两量表评分均≥7,则诊断脑卒中后抑郁。分析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原因及与脑卒中部位、既往疾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临床发病的相关性。结果 脑卒中后抑郁抑郁程度在性别无显著差异。基础疾病高血压、神经功能缺失严重、情绪相关的神经传导环路受损、文化程度高,其抑郁发生率高。 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与基础疾病高血压、神经功能受损部位、文化程度相关。

    脑卒中后抑郁发病原因相关因素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分析

    李同熙
    8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差异。方法 搜集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普通外科接受治疗的9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已实施腹腔镜治疗48人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47例行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73。7±31。8)min、术中出血量(118。4±28。1)mL、下床活动时间(2。1±1。2)d、肛门排气时间(2。4±1。3)d各指标对比对照组患者均显著缩短,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7%(8/48)显著低于对照组25。5%(12/47),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对比传统开腹手术可提高患者临床效果,且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是低位直肠癌治疗的一种更加有效的手术方式。

    腹腔镜开腹手术低位直肠癌并发症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孙瑜
    8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和分析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食管癌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从本院在2015年9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食管癌术后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浆白蛋白水平、肛门排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为(52。37± 5。29)h,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为(72。98±6。63)h,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均有所上升,观察组患者上升幅度更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后采用早期营养支持能够很好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使患者的肠胃功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食管癌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