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油脂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油脂
中国油脂

曹万新

月刊

1003-7969

zyzz@chinajournal.net.cn

029-88617441、88621360 88626849

710082

西安市劳动路118号

中国油脂/Journal China Oils and Fat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油脂专业的唯一专业科技期刊。读者对象主要有全国大型浸出油厂,油脂精炼厂,外资油脂厂,个体油脂厂,油脂储炼厂,植物蛋白厂,粮油加工厂,油脂化工厂,国家粮油储备库,粮油收购站,国家粮食储备仓库,饲料加工厂,棉麻加工厂,化工厂,化肥厂,肌醇厂,生物化工厂,油机械厂,通用机械设备厂等。是粮油食品类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强、广告效果最好的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2005-2023年)的回顾分析与思考

    杨晓静陈志宁
    1-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简称"粮油科技奖")是我国粮食行业唯一的科技奖励。为促进粮油科技奖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粮油科技奖的激励导向作用,简要回顾梳理了近二十年(2005-2023年)来粮油科技奖概况,总结分析了粮油科技奖的特点和实效,提出了奖励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建议。2005-2023年,共受理项目 1055项,获奖项目609项,其中特等奖6项,一等奖96项,二等奖212项,三等奖295项。粮油科技奖励工作具有奖励机制不断完善,注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扎实推进科技兴粮兴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等特点。为了提高新时期粮油科技奖励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提出注重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强化品牌效应,提升奖励价值,以及推动国际化,扩大奖励影响力等建议。

    科技奖励社会力量科技创新粮食行业

    全球生物柴油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我国植物油安全的影响

    王辽卫孙恒丁艳明张立伟...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全球生物柴油产业快速发展,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的植物油消费量持续增加,对我国植物油供给稳定造成影响。对全球生物柴油整体发展情况、生物柴油产业发展影响因素、主要生产国生物柴油政策、生物柴油产业发展前景等进行研究,分析了全球生物柴油产业发展对我国植物油安全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生物柴油产业发展改变了全球植物油消费结构、贸易流向,对我国油脂油料进口构成威胁,影响我国植物油供给安全。建议发展中国特色的生物柴油产业,提高我国油脂油料自给率,推动植物油多元化进口,确保我国植物油供给安全,同时呼吁生物柴油生产国优先保障食用消费,合理发展生物柴油。

    生物柴油植物油消费结构贸易流向供给安全

    产业链视角下油料产品价格溢出效应的对比分析——基于三元VAR-BEKK-GARCH(1,1)模型

    张璐刘成冯中朝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好地理解油料产品价格的波动规律,提升国内油料产品价格研究水平,以大豆、油菜、花生为油料作物的典型代表,以2011年2月—2019年12月油料产业链上各个环节月度价格数据为基础,采用三元VAR-BEKK-GARCH(1,1)模型,研究油料产业链上、中、下游产品的价格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大豆产业链各环节产品均存在价格均值溢出效应,油菜产业链上、中游之间没有价格均值溢出效应,花生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不存在价格均值溢出效应;在大豆、油菜和花生产业链中,各环节产品间价格双向波动溢出效应明显。政府应通过建立农业产业链价格监测体系、多元化的价格监测体系、稳定的市场调节机制等措施,促进相关农业产业链的协调发展。

    油料产业链均值溢出效应波动溢出效应VAR-BEKK-GARCH(1,1)模型

    不同脱色剂对油脂中叶绿素脱除的影响

    李世磊程倩初柏君高开放...
    21-2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高效脱除叶绿素的脱色剂,为油脂工业生产中脱色剂的精准使用提供参考,以大豆油和菜籽油为例,采用不同种类脱色剂进行脱色,分析脱色剂参数(比表面积、介孔面积、孔道结构)对叶绿素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主要的矿物类脱色剂对叶绿素的脱除能力强弱为活性白土>凹凸棒土>膨润土,活性白土对叶绿素的脱除效果与其比表面积或介孔面积呈正相关关系;活性炭对叶绿素的脱除效果与其比表面积没有明确的相关性,但与其介孔面积呈正相关关系,当活性炭介孔面积从3。8 m2/g提升至275。4 m2/g时,叶绿素脱除率提升了 140。8%;单以介孔面积无法明确判定不同种类脱色剂如活性炭与活性白土对叶绿素的脱除效果,应结合脱色剂的大孔孔容进行判定。综上,对于相同的脱色剂,可以用介孔面积判定脱色剂对叶绿素脱除能力的强弱,而对于不同种类的脱色剂,介孔面积和大孔孔容是影响脱色剂对叶绿素脱除效果的关键因素。

    叶绿素脱除脱色剂吸附脱色介孔面积大孔孔容

    云南主栽品种核桃油的提取及与市售核桃油功能活性成分比较

    陈海云耿树香宁德鲁王玺...
    25-2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选择适宜的云南核桃油提取工艺,以云南主栽品种核桃为原料,分别采用液压压榨法、螺旋压榨法、水剂法制备核桃油,对比3种制油方式所得核桃油的理化指标、功能活性成分,并对比分析水剂法提取的3个云南主栽品种'漾泡''三台''细香'核桃油与6个市售核桃油的功能活性成分。结果表明:水剂法、液压压榨法和螺旋压榨法核桃油的酸值、过氧化值、碘值、皂化值、水分及挥发物含量、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均符合国标要求;水剂法核桃油的α-生育酚、γ-生育酚、角鲨烯、β-谷甾醇含量均高于液压压榨法和螺旋压榨法核桃油的;水剂法核桃油的α-生育酚、γ-生育酚、角鲨烯、β-谷甾醇、褪黑素、β-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市售核桃油的。水剂法可得到品质较好、功能活性成分含量较高的核桃油,可用于云南主栽品种核桃油的提取。

    深纹核桃核桃油水剂法功能活性成分

    精炼过程中大豆油及其脱臭馏出物中生育酚的变化

    孙玉萍胡金华仇长璐杨亚...
    30-36,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为大豆油的精准适度加工以保留微量营养成分提供参考,对巴西和美国大豆原油、中和油、脱色油、脱臭油、脱臭馏出物的生育酚含量及其异构体占比进行了分析,探讨和研究生育酚在精炼各工段的变化及生育酚异构体的占比规律。结果表明:大豆油中生育酚在精炼各工段均有损失,脱臭工段损失最多,生育酚和α-、γ-、δ-生育酚异构体损失率分别为11。68%~19。37%、6。10%~17。64%、11。56%~19。68%、17。29%~25。51%,在脱臭和整个精炼过程中3种生育酚异构体的损失率均表现为δ-生育酚>y-生育酚>α-生育酚;与原油相比较,精炼后大豆油中α-、γ-生育酚占比分别增加了 0。4~2。1百分点和0。1~1。2百分点,δ-生育酚占比减少了 1。3~2。7百分点,说明大豆油中的δ-生育酚更容易被高温分解或挥发而被汽提蒸汽夹带进脱臭馏出物中;美国大豆原油酸值(KOH)在1。5 mg/g以下,其脱臭馏出物中生育酚含量在97 419~109 123 mg/kg,为原油的80~89倍,巴西大豆原油酸值(KOH)在1。5~3。3 mg/g,其脱臭馏出物中生育酚含量在34 678~83 803 mg/kg,为原油的59~84倍,美国和巴西的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α-、γ-、δ-生育酚占比分别为6。5%~9。3%、61。0%~62。4%、26。7%~31。4%和 8。4%~9。9%,58。0~61。8%,28。0%~30。4%,与对应脱臭油相比较,美国和巴西的大豆油脱臭馏出物中α-、γ-生育酚占比分别减少了 0。1~2。5百分点、4。5~6。7百分点和0。5~2。9百分点、2。9~6。9百分点,δ-生育酚占比分别增加了 5。5~8。2百分点和5。6~7。8百分点,说明脱臭工段生育酚因挥发而被汽提蒸汽夹带的速率大小为δ-生育酚>α-生育酚>γ-生育酚。因此,应该优化脱臭工段的工艺条件,以最大程度避免生育酚的过度损失。

    大豆油脱臭馏出物精炼过程生育酚生育酚异构体损失率占比

    植物油脱臭馏出物的组成及品质分析

    于紫薇张亚茹常明刘睿杰...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为植物油脱臭馏出物(DD油)相关标准的制定以及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收集了全球35个不同工厂来源大宗油料的DD油,对其理化指标、不皂化物和危害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5个DD油样品的酸值(KOH)为68。1~191。3 mg/g,过氧化值为0。043~0。149 g/100 g,水分及挥发物含量为0。18%~1。98%,灰分含量均小于0。3 g/100 g,皂化值(KOH)为125。0~205。8 mg/g,不皂化物含量为2。80%~35。71%;DD油样品的植物甾醇含量为0。81%~18。23%,维生素E含量为0。13%~9。23%,角鲨烯含量为 0。09%~2。56%;DD 油样品中 PAH4 总含量为 6。74~61。98μg/kg,6种邻苯二甲酸酯(DEP、DMP、DIBP、DBP、BBP、DEHP)总含量为 1。12~17。57 mg/kg。不同 DD 油理化指标、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且样品中多环芳烃和塑化剂的污染水平较高,在DD油相关标准的制定及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应给予必要的关注。

    脱臭馏出物理化指标维生素E植物甾醇多环芳烃塑化剂

    不同品种核桃仁成分及烘烤对其油脂品质和内源性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王鲁明黄闽敏陈业明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为工业去衣核桃仁的烘烤处理条件提供参考,选择我国4个品种核桃仁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了4种核桃仁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析了其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并考察了烘烤(60~140 ℃烘烤1~3 h使水分含量降至5%以下)对这4种去衣核桃仁油脂品质及内源性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核桃仁蛋白质(13。73%~17。54%)、脂肪(69。10%~72。77%)含量及其油脂亚麻酸含量(8。77%~13。23%)在品种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氨基酸组成未表现出明显差异;随着烘烤温度的升高,4种去衣核桃仁油脂的酸值及过氧化值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但均未超过国家标准要求;未烘烤核桃仁内源性蛋白酶活性在品种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烘烤温度对核桃仁内源性蛋白酶活性有显著影响,60~80℃烘烤尚且保留了大部分的内源性蛋白酶活性,而100~140℃烘烤核桃仁内源性蛋白酶活性大幅度下降甚至丧失。综上,烘烤对去衣核桃仁油脂及内源性蛋白酶的影响并不因核桃品种的不同而产生差异,60~80℃的烘烤适合生产高内源性蛋白酶活性的去衣核桃仁(坚果类产品)。

    核桃去衣核桃仁烘烤温度核桃油内源性蛋白酶

    初榨橄榄油中多酚类化合物含量随油橄榄果生长发育的累积变化

    张宏杰马君义吕孝飞缪欣...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为甘肃陇南橄榄油的质量评价和油橄榄鲜果采收时间提供指导,探究了不同品种初榨橄榄油(VOO)中多酚类化合物(PPs)随油橄榄果生长发育的累积变化。以甘肃陇南不同成熟度的8个品种油橄榄鲜果为原料,采用压榨法获得VOO,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VOO中的9种PPs含量。结果表明:VOO中总多酚的含量主要由酪醇和橄榄苦苷决定,橄榄苦苷是含量最高的PPs,且其含量随油橄榄果成熟度指数(MI)变化最明显;VOO中木犀草苷含量均较低,阿魏酸和芹菜素仅在个别品种中检测到,芦丁在所测油品中均未检测到;'阿斯''鄂植8号''中山24号'和'佛奥'4个品种VOO的PPs评估数据表现良好,分别在MI为0~1。0、2。0~4。0、0~2。0和5。0~7。0表现最佳,建议这4个品种油橄榄鲜果的采收时间分别为9月下旬、11月上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以及11月下旬,而'切姆拉尔'VOO在PPs种类和总含量等评估数据中表现不佳。综上,可以依据不同MI的油橄榄鲜果制备的VOO中多酚含量,尤其是酪醇和橄榄苦苷含量,确定不同品种油橄榄鲜果的采收时间,并进行VOO的品质评价。

    初榨橄榄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多酚类化合物成熟度指数累积

    菜籽蛋白的弱酸高盐法提取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方雪莲冯子盛何静仁杨尚华...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揭示弱酸高盐法提取菜籽蛋白的潜力,以脱脂低温压榨菜籽饼为原料,MgCl2溶液为提取液,采用弱酸高盐法提取菜籽蛋白,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提取温度、提取pH、提取时间、提取液浓度及料液比对菜籽蛋白提取率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进行菜籽蛋白的弱酸高盐法提取工艺优化,并比较弱酸高盐法菜籽蛋白与碱提酸沉法菜籽蛋白在抗营养因子(植酸、硫苷和单宁)含量与感官特性(气味、色泽)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弱酸高盐法提取菜籽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50℃、提取pH 6。5、提取时间150 min、提取液浓度150 mmol/L、料液比1∶3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菜籽蛋白提取率为(48。00±1。12)%,纯度为(73。99±2。87)%;弱酸高盐法菜籽蛋白的单宁含量为(0。90±0。06)%,植酸含量为(0。04±0。01)%,未检测出硫苷,色泽为浅黄色,各指标明显优于碱提酸沉法菜籽蛋白。弱酸高盐法作为一种温和的工艺在菜籽蛋白提取方面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

    菜籽蛋白弱酸高盐提取感官特性抗营养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