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针灸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针灸
中国针灸

刘炜宏

月刊

0255-2930

zhenjiubj@vip.sina.com

010-84014607;010-64014411-2946

100700

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国针灸/Journal Chinese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针灸》杂志以各级医务工作者,尤其是针灸临床、教育、科研人员以及针灸爱好者为读者对象。其办刊宗旨是: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丰富多彩,实事求是。《中国针灸》杂志力求做到既能反映我国较高的针灸学术水平,又能满足基层医生的一般需要。因此,栏目设置多样,如,“临床研究”“实验研究”“针刺麻醉”,反映针灸发展的学术水平;“临床报道”“专病治验”“单穴效方”“医案选辑”栏目实用性强、教人以技术;“文献与史料”“综述”“百家园”及“理论探讨”反映学术争鸣与发展;“经络与腧穴”反映经络和腧穴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情况;“针家精要”专门介绍老专家的经验;“专病笔谈”对一个病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寻找治疗该病的规律;“教学园地”为教师们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另外,杂志还登载消息简讯,报道学术动态,介绍新的医疗仪器,刊登各种进修培训信息,向读者推荐新书等。  《中国针灸》杂志以其丰富的内容,融学术性与技术性为一体的特点,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年发行量一直在30万册以上。同时,由于她的权威性和发行量大,吸引了众多的针灸医务工作者踊跃投稿。目前,年收稿量在2000份左右,用稿率为25%。《中国针灸》杂志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地选用稿件、编辑加工;校对中采用三校互校、主编把关,错字率一直控制在万分之一以下,杂志的学术质量、编辑加工水平都达到了同类杂志的较高水平,得到了期刊界的好评。1995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评比中,我刊获得二等奖;在1999年进行的第二届评比中,获一等奖。经过多年的努力,本刊已经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学专业核心期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并于2002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2005年被美国生物医学期刊文摘(MEDLINE)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针灸医学:点亮传统智慧新灯塔,开启学科建设新航道

    刘保延
    1-2页

    《中国针灸》征稿通知

    2页

    针刺联合竹技药灸法治疗慢性失眠伴轻度抑郁状态:随机对照试验

    李虹莹伍宏萱崔瑾
    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竹技药灸法治疗慢性失眠伴轻度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失眠伴轻度抑郁状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针刺治疗,穴取双侧照海、神门、三阴交、安眠及四神聪、百会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竹技药灸法,腹部穴取神阙、关元、中脘及双侧天枢,背部穴取督脉大椎至腰俞段.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2周(随访)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失眠严重指数(ISI)和疲劳评定量表(FAI)评分,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并评定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PSQI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01);除随访时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外,观察组患者PSQI睡眠质量、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HAMD-17、ISI、FA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GABA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改善慢性失眠的总有效率为96.7%(29/30),高于对照组的80.0%(24/30,P<0.05);改善轻度抑郁状态的总有效率为93.3%(28/30),高于对照组的66.7%(20/30,P<0.001).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刺联合竹技药灸法治疗慢性失眠伴轻度抑郁状态疗效肯定,两种疗法在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日间功能障碍及抑郁状态方面具有增效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患者血清GABA含量相关.

    慢性失眠抑郁竹技药灸法针刺随机对照试验

    电针联合耳尖放血治疗痰热扰心型失眠60例

    钟润芬肖晓玲尹旭辉张亚男...
    10-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电针联合耳尖放血治疗痰热扰心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痰热扰心型失眠患者,给予电针联合耳尖放血治疗,针刺印堂、神庭、四神聪及双侧神门、曲池、照海、申脉、丰隆、内庭,其中印堂和神庭予电针刺激(连续波,频率2 Hz),并联合耳尖放血,共治疗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周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失眠严重指数(ISI)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周后,患者PSQI、AIS、ISI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60例患者中痊愈30例、显效19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7%(58/60).结论:电针联合耳尖放血治疗可改善痰热扰心型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临床症状.

    失眠,痰热扰心型电针耳尖放血

    基于"多关节肌螺旋平衡链"理论浮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对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

    龚萌刘志祥李沛肖仁焱...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基于"多关节肌螺旋平衡链"理论浮针治疗颈性眩晕(CV)的临床疗效及对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将60例CV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和药物组,各30例.浮针组于大椎穴行浮针治疗,扫散后留置软管5 min,隔日1次,每周3次,治疗3周;药物组给予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治疗,连续服用3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眩晕障碍量表(DHI)、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于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椎动脉血流速度,并于治疗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DHI各分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及随访时浮针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及随访时,浮针组患者DHI躯体评分、总分及VAS评分均低于药物组(P<0.05);随访时,浮针组患者DHI情绪和功能评分低于药物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双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浮针组高于药物组(P<0.05).浮针组总有效率为100.0%(30/30),高于药物组的73.3%(22/30,P<0.05).结论:基于"多关节肌螺旋平衡链"理论的浮针疗法可有效减轻CV患者眩晕症状和颈部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颈性眩晕浮针多关节肌螺旋平衡链椎动脉血流动力学随机对照试验

    基于经筋理论针刺治疗颈部多维障碍案

    李桃李丹丹龚智超刘磊...
    19-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经筋理论诊疗颈部多维障碍患者1例.根据患者症状表现,以经筋理论为指导思想,诊断为足太阳经筋病.在足太阳经筋的循行范围内,以远端筋结点昆仑、飞扬和结聚点完骨、天柱、攒竹为关键部位,进行循经远端针刺治疗.经3次治疗后患者颈部活动恢复正常,吞咽异物感及缺盆处不适感消失.

    吞咽异物感针刺经筋理论足太阳经筋经筋病

    超声引导不同路径下的针刀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随机对照试验

    李兆宝何松谢龙宇白合慧子...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不同路径下的针刀松解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横向组和纵向组,每组30例.横向组于超声引导下沿正中神经短轴上下方进行针刀松解;纵向组于超声引导下沿正中神经长轴上方进行针刀松解.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治疗后第14天、治疗后第30天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Levine评分、受压处正中神经横截面积(CSA),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0天检测两组患者正中神经传导[运动传导:潜伏期(Lat)、波幅(Amp)、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Lat、Amp、感觉传导速度(SCV)].结果:治疗后第7、14、30天,两组患者VAS评分、Levine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受压处正中神经CSA较治疗前缩小(P<0.05);横向组VAS评分、Levine评分低于纵向组(P<0.05),受压处正中神经CSA小于纵向组(P<0.05).治疗后第30天,两组患者运动及感觉传导Lat较治疗前缩短(P<0.05),运动及感觉传导Amp较治疗前升高(P<0.05),MCV、SCV较治疗前加快(P<0.05);横向组Lat短于纵向组(P<0.05),Amp高于纵向组(P<0.05),MCV、SCV快于纵向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横向及纵向路径下的针刀松解术均能缓解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正中神经传导功能,横向路径疗效优于纵向路径.

    腕管综合征超声引导不同路径针刀松解术随机对照试验

    内热针疗法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关节炎44例

    连佳伟赖喆蓥许建峰林瑞珠...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内热针疗法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并探究其对软骨厚度的影响.方法:招募44例早中期KOA患者采用内热针疗法治疗,穴取阿是穴(多位于髌下脂肪垫、髌韧带两侧、股四头肌肌腱处、内外侧副韧带附着处),每周1次,共治疗4周.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30 s椅立测试(30sCST)次数、股骨髁间软骨厚度及膝关节超声评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VAS、WOMAC、膝关节超声评分降低(P<0.05),30sCST次数增加(P<0.05);随访时VAS、WOMAC评分降低(P<0.05),30sCST次数和股骨髁间软骨厚度增加(P<0.05).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2%(41/44),随访时总有效率为95.5%(42/44).结论:内热针治疗早中期KOA患者疗效较好,可减轻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并有助于延缓软骨退变和疾病进展.

    膝关节骨关节炎,早中期针刺内热针疗法软骨退变肌骨超声

    基于"态靶同调"理论针刺联合凯格尔运动治疗阴道松弛症:随机对照试验

    赵瑜敬丰云舒杜欣毕红...
    31-3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态靶同调"理论指导下针刺联合凯格尔运动治疗阴道松弛症(VL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VL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脱落2例,中止1例)和对照组(33例,脱落5例).观察组予针刺联合凯格尔运动治疗,针刺穴取双侧次髎、中髎、三阴交等;对照组仅进行凯格尔运动.针刺与凯格尔运动均隔日1次,每周3次,连续治疗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阴道松弛度问卷(VLQ)评分、盆底肌力(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阴道收缩持续时间)、阴道松弛度、性生活满意度问卷(SSQ)评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LQ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阴道收缩持续时间较治疗前增加或延长(P<0.05),SSQ评级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VLQ评分、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高于对照组(P<0.05),阴道收缩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SSQ评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阴道松弛度治疗前后及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态靶同调"理论指导下针刺联合凯格尔运动可有效增强VLS患者盆底肌力量,改善阴道松弛症状,提高性生活满意度,疗效优于单纯凯格尔运动.

    阴道松弛症态靶同调针刺凯格尔运动随机对照试验

    基于"肠-脑轴"针刺疗法配合感统训练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疗效及对胃肠症状的影响

    王楠王国琴陈栋
    36-4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肠-脑轴"针刺疗法配合感统训练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简称孤独症)患儿的疗效及对胃肠症状的影响.方法:将96例孤独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各脱落3例.对照组采用感统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肠-脑轴"的针刺治疗,头针选取额五针(双侧头维、头临泣和神庭)、四神聪,体针穴取中枢及双侧天枢、脾俞、心俞、足三里、合谷、太冲,隔日1次,每周3次.两组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胃肠中医症状评分及肠道菌群相对丰度,评估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ABC、CAR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01,P<0.05),且观察组ABC、CA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儿ATEC语言、感知觉、社交、行为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降低(P<0.001,P<0.01),对照组患儿ATEC语言、社交、行为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01,P<0.05);观察组ATEC各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大便稀溏、胃脘疼痛、胃脘痞满、食欲减退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两组患儿大肠埃希菌、肠球菌相对丰度较治疗前降低(P<0.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1);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相对丰度较治疗前升高(P<0.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40/45),高于对照组的66.7%(30/45,P<0.05).结论:在感统训练基础上行基于"肠-脑轴"针刺疗法可改善孤独症患儿行为状态和胃肠症状,纠正肠道菌群失调.

    孤独症谱系障碍针刺肠-脑轴感统训练胃肠症状肠道菌群随机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