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肿瘤临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肿瘤临床
中国肿瘤临床

郝希山

半月刊

1000-8179

cjco@cjco.cn,cjcotj@sina.com

022-23527053

300060

天津市河西区体院北环湖西路天津肿瘤医院内

中国肿瘤临床/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欢迎登陆本刊网站 本刊系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抗癌协会主办,天津市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承办与出版的全国性期刊。创刊于1963年3月,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全国创刊最早的肿瘤学术刊物。 《中国肿瘤临床》在国内外医学界颇具影响,先后被《美国化学文摘》、《美国生物学文摘》、《荷兰医学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为来源期刊及统计源。曾获中国科协优秀期刊奖和天津市优秀期刊称号。  《中国肿瘤临床》编辑部拥有优良的办公环境、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条件;有专职编辑、编务14名,每年处理自由投寄稿件2000~2500篇,录用稿件16%~18%左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来那度胺治疗淋巴瘤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张清媛刘艳艳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来那度胺作为一种免疫调节性药物,在惰性B细胞淋巴瘤治疗中具有显著活性.基于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疾病分子遗传学异常和临床表现异质性强的特点,来那度胺在其他类型尤其是侵袭性淋巴瘤中的应用尚存争议.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结合多项前瞻性临床研究及真实世界的数据制订了本共识,详细介绍了来那度胺在常见惰性和侵袭性淋巴瘤治疗中的疗效、用药方法、不良反应和特殊人群的剂量调整以及注意事项等,旨在为临床医生规范合理使用来那度胺治疗淋巴瘤患者提供指导和帮助.

    来那度胺淋巴瘤专家共识

    无孔不入与见则治之内镜微创新理念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刘歆阳周平红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消化道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问题,内镜微创治疗是实现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的重要途径.本文总结了内镜微创切除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的发展历史及现状,阐释了内镜微创基本要素(elements)、可保可切(reservation-resectio)、医患双方收益(bilateral-benefit)、指征扩大(expansion)、医工协同(collaboration)的ERBEC新理念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并提出消化道肿瘤内镜微创切除未来的发展方向.

    消化道肿瘤内镜微创治疗切除技术新理念

    骨髓脂肪细胞因子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李遇春王军亮王靖宇李扬威...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骨髓脂肪细胞因子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发生、进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年 2月至 2022年 2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治疗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的 72例MDS和 16例MDS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secondary acute myeloid leukemia,sAML)患者骨髓上清液中的脂肪细胞因子,包括脂联素(adipon-ectin,ADP)、瘦素(leptin,LEP)、内脏脂肪素(nicotinamid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NAMPT)、降脂素(complement factor D,CFD)和人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 1(C1q/TNF-related protein 1,CTRP1).对其中 70例患者采用高通量测序靶向检测 78种血液肿瘤相关基因,分析脂肪细胞因子与患者临床特征、疾病亚型、异常基因和预后等的关系.结果:临床特征相关结果显示,男性ADP和LEP水平分别较女性显著降低(P=0.027,P=0.019);年龄<65岁患者的ADP、CFD和NAMPT水平较年龄≥65岁患者显著降低(P=0.020,P<0.001,P=0.021),而LEP水平显著升高(P=0.043);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 患者ADP水平较BMI≥24 kg/m2 患者显著升高(P=0.025),而LEP水平显著降低(P=0.020);原始细胞升高组的NAMPT水平较无原始细胞升高组显著升高(P=0.037);MDS组的CTRP1水平较sAML组显著升高(P=0.010).异常基因相关分析显示,CTRP1水平的升高与表观遗传相关异常基因的发生呈正相关(P=0.001),与TET2和U2AF1的发生呈正相关(P<0.001,P=0.036);ADP和CFD水平分别与NPM1的发生呈正相关(P=0.048,P=0.026).多因素Cox回归生存分析显示,LEP<0.2 ng/mL是MDS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2,P<0.001),而NAMPT<2.1 ng/mL是MDS患者PFS的保护因素(P=0.043).结论:骨髓微环境中脂肪细胞因子与MDS患者一般特征、基因突变以及预后密切相关,其中LEP<0.2 ng/mL是MDS患者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而NAMPT<2.1 ng/mL是预后保护因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微环境脂肪细胞因子基因突变

    致谢审稿专家

    22页

    超声引导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

    成忠平于凯丽王若王晓坤...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2年 5月至 2023年 10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 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身麻醉组(C组)和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SAPB)组(S组).术毕均行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泵,记录患者术后 1、6、12、24、48 h静息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VAS≥4分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 0.1 μg/kg补救镇痛,记录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次数、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长.结果:与C组比较,S组术后 1、6、12 h静息状态下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S组术后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次数明显减少C组[(6.1±0.4)次 vs.(18.6±1.4)次,2次 vs.17次;P<0.001],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P<0.05).两组患者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可有效减轻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超声检查前锯肌平面阻滞胃癌腹腔镜手术术后镇痛

    全基因组测序在肿瘤领域的应用现状与未来趋势

    26页

    肾移植受者发生肾癌的临床特征和诊治分析

    刘光明岳明豪赵杰刘谦...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发生肾癌的临床特征和诊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1年 3月至 2023年 3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 27例肾移植受者发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 25例、女性 2例.27例患者中 24例行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包括1例行双侧肾癌根治性切除术、1例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3例行保守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开放、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并对患者的诊疗过程、病理特征和手术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手术中位时间为148(100~210)min,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7(4~10)天.24例手术患者为原肾肾癌,肿瘤直径平均为(4.03±2.49)cm,其中 6例为肾乳头状细胞癌、1例为肾嫌色细胞癌、17例为肾透明细胞癌.3例行保守治疗中的 1例患者发现移植肾肿物,行穿刺活检病理为肾透明细胞癌.27例患者的临床TNM分期分别为T1aN0M0为 18例、T1bN0M0为 4例、T2aN0M0为 2例、T4N1M1为 3例.患者首次诊断肿瘤的平均年龄为(51.21±7.60)岁.至移植前中位透析时间为 19(1.2~72.0)个月,诊断肿瘤至移植手术的中位时间为 95(12~180)个月.27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 47(3~147)个月,随访至 129个月和 95个月后有 2例死亡,死亡原因分别为肺炎和脓毒血症.结论:肾移植术后发生肾癌患者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有多发、囊性变、坏死倾向,重视规范的随访及确定预防性切除术时机尤为重要.

    肾移植泌尿生殖系统肾恶性肿瘤鉴别诊断

    中国宫颈癌预防的今朝与未来

    30页

    儿童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的影像表现及病理分析

    吴朔春孙雪峰杨梅仪晓立...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of the liver,UESL)的超声、CT及MRI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 2009年 12月至 2021年 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 11例儿童UESL,分析所有患儿的超声、CT及MRI影像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病灶均为单发,肿块最大径11.5~19.8 cm.CT平扫显示所有病灶边缘较清楚、其内呈不均匀低密度,内可见厚薄不均的分隔;囊性密度区边缘或分隔周围可见少许片絮样软组织密度影.6例超声图像均提示实性占位,表现为混合回声的实性包块内可见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3例MRI表现为边界清楚肿块影,T1WI呈不均匀混杂低信号,病灶内可见高信号区;T2WI呈混合高信号区和条状低信号区.9例病灶增强扫描动脉期均以边缘强化为主,8例可见迂曲增粗血管影;延迟期病灶呈持续不均匀强化,边缘持续强化,且从外围向中心充盈,强化范围增大,8例延迟期可见假包膜.结论:儿童UESL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了解其影像特点并结合临床特征,有助于早期诊断.

    未分化胚胎性肉瘤肝脏儿童诊断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超声检查

    影像组学与深度学习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早期预测及疗效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李卓府叶兆祥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影像组学的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cancer liver metastases,CCLM)早期预测及疗效评估,对于CCLM患者的个体化管理与治疗方式选择具有重要意义.以卷积神经网络为基础的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具有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参与度高、可重复性强、性能可靠等优势,提高了模型的预测效能,应用前景值得期待.随着多模态融合模型、多中心大样本数据库的逐步构建,影像组学和DL将在CCLM管理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本综述介绍了影像组学及DL的主要步骤,总结归纳其在CCLM早期状态预测及不同治疗方式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并展望其在CCLM临床管理中的深入应用潜能.

    影像组学深度学习结直肠癌肝转移早期预测疗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