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肿瘤临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肿瘤临床
中国肿瘤临床

郝希山

半月刊

1000-8179

cjco@cjco.cn,cjcotj@sina.com

022-23527053

300060

天津市河西区体院北环湖西路天津肿瘤医院内

中国肿瘤临床/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欢迎登陆本刊网站 本刊系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抗癌协会主办,天津市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承办与出版的全国性期刊。创刊于1963年3月,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全国创刊最早的肿瘤学术刊物。 《中国肿瘤临床》在国内外医学界颇具影响,先后被《美国化学文摘》、《美国生物学文摘》、《荷兰医学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为来源期刊及统计源。曾获中国科协优秀期刊奖和天津市优秀期刊称号。  《中国肿瘤临床》编辑部拥有优良的办公环境、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条件;有专职编辑、编务14名,每年处理自由投寄稿件2000~2500篇,录用稿件16%~18%左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EPSTI1表达的临床病理特征列线图预测肾透明细胞癌预后

    曾澄龙吴筱辉林博涵邱钱仁顺...
    595-6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基于上皮间质相互作用蛋白 1(epithelial-stromal interaction protein 1,EPSTI1)预后列线图预测肾透明细胞癌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2年 1月至 2015年 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2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和TCGA数据库中 533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数据,对癌旁正常组织和癌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分析EPSTI1的表达差异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对EPSTI1高表达与低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OS的预后因素,进一步构建列线图模型并验证.结果:与癌旁正常肾组织比较,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EPSTI1的IHC评分和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均P<0.001),且在高T分期的癌组织中表达更高(P=0.036,P=0.006);EPSTI1蛋白表达与肿瘤最大径、TNM分期相关(P=0.002,P=0.032);EPSTI1低表达组OS、DFS均优于高表达组(P=0.046,P=0.003,P=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PSTI1蛋白高表达、WHO/ISUP分级、AJCC/TNM分期是影响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9,P=0.039,P<0.001);基于上述变量构建的预后列线图模型对患者 5年OS预测能力优于AJCC/TNM分期,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基于EPSTI1、AJCC/TNM分期和WHO/ISUP分级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对肾透明细胞癌预后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

    肾透明细胞癌上皮间质相互作用蛋白1列线图

    致谢审稿专家

    601页

    TRMT61A的表达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作用及临床价值

    赵凌昆周瑶瑶龚呈李睿...
    602-6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tRNA甲基转移酶 61A(tRNA methyltransferase 61A,TRMT61A)表达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中的作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对TRMT61A在泛癌中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并对HNSCC组织及正常头颈组织中TRMT61A的mRNA表达水平及预后特征进行分析.采用Western blot实验、CCK-8实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敲低TRMT61A后对HNSCC细胞系的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能力.结果:TRMT61A在HNSCC组织中高表达,且高表达使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is-ease-specific survival,DSS)显著降低.体外实验表明敲低TRMT61A能够抑制HNSCC细胞的细胞增殖与克隆形成能力.结论:TRMT61A在HNSCC的肿瘤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TRMT61A的表达是影响HNSCC细胞增殖的重要途径,有望成为预测HNSCC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可能成为HNSCC潜在的治疗靶点.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TRMT61ARNA甲基化细胞增殖

    初诊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减少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秦小琪夏玲牛园满谢欣娜...
    607-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减少的初诊多发性骨髓瘤(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NDM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2年 1月至 2021年 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 529例NDMM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血小板计数水平将患者分为血小板减少组和血小板正常组.结果:本研究共纳入 529例NDMM患者,血小板减少组 108例,占 20.42%(108/529).血小板减少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30.64(95%CI:23.43~37.85)个月短于血小板正常组 41.39(95%CI:37.37~45.39)个月(P=0.002).血小板减少组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40.59(95%CI:30.61~50.57)个月短于血小板正常组 60.92(95%CI:54.54~67.29)个月(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减少是影响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的独立预后因素(HR=1.238,95%CI:1.16~1.952,P=0.03).结论:血小板减少的NDMM患者预后差于血小板正常的患者,血小板减少可作为NDMM的不良预后参数.

    多发性骨髓瘤血小板减少预后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及病理学特征与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结果的相关性研究

    刘梁生马文娟张宇李艳博...
    611-6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影像特征及病理学特征与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breast-conserving surgery,BCS)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年 1月至 2023年 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BCS成功保留乳房 422例和术中改行乳房全切术(mastectomy)211例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术前临床资料.收集两组病例的术前DBT影像及临床病理学特征,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BCS手术结果相关的特征,随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20)、结构扭曲(P<0.001)、乳腺构成类型(极致密型,P=0.001)和分子分型(Her2过表达型,P=0.001)在保留乳房组及乳房全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构扭曲(P<0.001)、乳腺构成类型(极致密型,P=0.003)和分子分型(Her2过表达型,P<0.001)在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构成类型、结构扭曲以及分子分型与BCS结果具有一定相关性,乳腺构成类型为极致密型、病变表现有结构扭曲以及分子分型为Her2过表达型的患者提示更大的改行乳房全切术可能性,可作为术前评估乳腺癌BCS结果的有效指标,从而制定准确的手术策略.

    乳腺癌保乳手术数字乳腺断层摄影影像特征分子分型

    1例晚期ALK阳性肺鳞癌多学科临床决策探讨

    吴天月郭耀阳潘战宇姜战胜...
    616-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间变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融合多见于肺腺癌这一病理类型,发生率为 5%~7%.由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存在肿瘤异质性,肺鳞癌合并ALK融合亦有发生.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体系结合不同专业建议和循证医学理念,为复杂情况提供个性化治疗建议,尤其适合相对复杂的病案个例.本研究分享 1例 2022年 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肺鳞癌ALK基因融合患者MDT诊疗过程.患者初诊为Ⅲb期,序贯放化疗后快速进展,发生肝转移及脑转移,基因检测提示ALK融合,后续给予靶向药物洛拉替尼治疗,患者病灶缩小,治疗效果评估为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至今.

    ALK融合晚期肺鳞癌洛拉替尼多学科协作

    瘤内微生物与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徐晓帆陈长仁胡雯蕾吴学婷...
    622-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对肿瘤免疫应答机制的深入探索,研究揭示了肿瘤微环境内微生物群落对于肿瘤进展及其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重要性.这些位于肿瘤内部的微生物能够对肿瘤微环境施加影响,从而促进或抑制肿瘤的生长与发展.尽管如此,肿瘤内微生物群对于肿瘤免疫治疗效应的具体作用仍有待深入研究.对肿瘤特异性微生物群特征及其生物学功能的深入了解,预示着针对肿瘤治疗可能迎来新的革命.本文综述了肿瘤内微生物的发现和来源,讨论了肿瘤组织的特征及瘤内微生物的组成;同时简要回顾肿瘤免疫治疗的历史发展,特别是聚焦于瘤内微生物对肿瘤免疫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结合瘤内微生物靶向疗法与免疫治疗可能提升免疫疗效、抑制肿瘤发展并提高治愈率的新兴策略并展望了该策略作为提高治疗成效和前景的新方向.

    瘤内微生物免疫治疗靶向治疗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恶性骨肿瘤保留自身关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627页

    肺癌免疫治疗耐药的临床现状与研究进展

    许帆刘瑶杨蕴罗斌...
    628-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与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基于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新兴免疫治疗在肺癌领域中取得了革命性突破,适应证已从驱动基因阴性的晚期或局部晚期肺癌前移至围术期肺癌的辅助与新辅助治疗中,越来越多的PD-1、PD-L1单抗在肺癌领域中获批.然而,随着免疫治疗的广泛应用,耐药问题逐渐凸显,能够响应免疫治疗而获益的肺癌患者仅占少部分,给肺癌免疫治疗带来了新一轮的挑战.本文梳理了肺癌免疫治疗耐药的临床现状,并对其耐药机制和应对策略的前沿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师拟定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提供思路和依据.

    肺癌免疫耐药耐药机制应对策略

    急性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维持治疗研究进展

    杨楚婷郑雅龄吴明黄睿...
    635-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来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两大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AL患者获得长期生存有力的手段,但移植后复发仍然是导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移植前状态、移植预处理、移植后复发防治均影响移植后的复发.目前,有部分患者移植后维持治疗的研究开展,包括表观遗传学药物、靶向药物、免疫药物等移植后维持治疗.本文主要讨论移植后维持治疗与预后的关系,综述近年来急性白血病allo-HSCT后维持治疗的方法、治疗结局和潜在的不良反应.

    急性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维持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