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肿瘤临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肿瘤临床
中国肿瘤临床

郝希山

半月刊

1000-8179

cjco@cjco.cn,cjcotj@sina.com

022-23527053

300060

天津市河西区体院北环湖西路天津肿瘤医院内

中国肿瘤临床/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欢迎登陆本刊网站 本刊系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抗癌协会主办,天津市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承办与出版的全国性期刊。创刊于1963年3月,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全国创刊最早的肿瘤学术刊物。 《中国肿瘤临床》在国内外医学界颇具影响,先后被《美国化学文摘》、《美国生物学文摘》、《荷兰医学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为来源期刊及统计源。曾获中国科协优秀期刊奖和天津市优秀期刊称号。  《中国肿瘤临床》编辑部拥有优良的办公环境、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条件;有专职编辑、编务14名,每年处理自由投寄稿件2000~2500篇,录用稿件16%~18%左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免疫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

    非小细胞肺癌围术期免疫规范化治疗共识专家组
    433-446页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围手术期治疗专家共识

    利用小鼠结肠类器官预测化疗药物肠道不良反应的研究

    雷颖徐恩伟白中元康克清...
    447-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小鼠结肠类器官预测化疗药物肠道不良反应,为部分化疗不耐受的患者寻求更为安全的替代方式,并探究类器官预测肠道不良反应的临床应用潜能.方法:本研究将正常小鼠结肠隐窝细胞进行 3D培养;制备结肠组织和类器官石蜡切片,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X2、Ki67和CK19);使用 5种化疗药物处理结肠类器官,并检测细胞活性以研究药物的肠道不良反应;分析本研究与临床实际用药引起的胃肠不良反应发生率的一致性.结果:结肠类器官与结肠组织在组织学特征上高度一致;正常结肠类器官对于不同化疗药物的耐受性存在差异;IC50 表明,卡培他滨对小鼠结肠类器官的杀伤力最小,而脂质体紫杉醇的杀伤力最强;将临床用药浓度纳入考虑标准后发现,白蛋白紫杉醇和脂质体紫杉醇的类器官抑制率存在明显差异;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白蛋白紫杉醇、表柔比星、卡培他滨和环磷酰胺Ⅲ/Ⅳ级腹泻发生率与对应类器官抑制率较为一致.结论:结合临床用药剂量,建议优先选择白蛋白紫杉醇,避免使用脂质体紫杉醇,以提高化疗耐受性.本研究表明正常结肠类器官可用于预测多数化疗药物相关严重腹泻的发生.

    类器官结直肠肠道不良反应化疗

    三级淋巴结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反应及预后的影响

    薛孟丽耿华李世雄丁运...
    454-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三级淋巴结构(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s,TLS)对接受新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病理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 2019年 1月至 2023年 12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接受新辅助治疗后行手术的NSCLC患者 132例,分为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C)组 40例和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combined with immunotherapy,NCI)组 92例.通过H&E染色评估切片中残余肿瘤细胞(residual viable tu-mor,RVT)百分比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评估TLS数量和成熟度,分析两组中TLS数量和成熟度的差异以及对患者病理反应和预后的影响.结果:NCI组中TIL浸润水平、TLS的总数量、成熟数量以及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率、主要病理缓解(major pathologic response,MPR)率均明显高于NC组(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成熟TLS数量和TIL浸润是NCI组患者病理反应的影响因素(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NC组中TIL低浸润是高RVT的危险因素;同时在NCI组中,成熟TLS数量低、TIL低浸润和治疗前N分期是高RVT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成熟TLS数量(P=0.001)和TIL(P=0.009)是NCI组患者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独立预测因子,并且生存分析显示NCI组中TLS高成熟和TIL高浸润患者的DFS显著优于低成熟和低浸润者(均P<0.001).结论:TLS低成熟度和TIL低浸润与NSCLC患者不良的病理反应和较短的DFS有关,TLS成熟度和TIL可以作为接受NCI患者的病理反应和预后的预测指标.

    三级淋巴结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非小细胞癌新辅助治疗

    第30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启动暨《克癌泰斗金显宅图片展》开展仪式在津举行

    460页

    炙甘草汤加减联合PD-1治疗晚期NSCLC(气阴两虚型)的疗效

    丁欢陈卓于洪鹏冯卓...
    461-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炙甘草汤加减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 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0年 12月至 2022年 12月就诊于吉林省肿瘤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晚期NSCLC(气阴两虚型)患者 7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 36例,对照组(PD-1单抗)、治疗组(PD-1单抗联合炙甘草汤加减).主要观察指标为免疫功能(CD3+、CD3+/CD4+、CD3+/CD8+)和生存质量评分(KPS),次要观察指标为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中医症候积分、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片段(CYFRA211)、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胃肠毒性、肺毒性、肝毒性、甲状腺毒性)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在调节免疫功能CD3+、CD3+/CD4+、CD3+/CD8+,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在T3时间点、T4时间点、降低肿瘤标志物CEA、CY211、改善中医证候咳嗽、乏力、心悸、腹泻的症状和减少免疫相关性肺炎、腹泻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客观缓解率分别为治疗组 36.1%,对照组 25.0%,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炙甘草汤加减联合PD-1治疗晚期NSCLC的患者,可以显著增强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免疫相关不良反应且安全性较好.

    晚期NSCLC气阴两虚型炙甘草汤PD-1

    免疫检查点B7-H4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邵强祖邓君阁黄泽平
    467-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是中国癌症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复杂的分子机制一直是临床和基础研究领域的焦点.B7-H4作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B7家族的一员,具备多种生物学功能,主要通过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阻断细胞因子的合成来降低免疫响应.该蛋白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增高,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以及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并且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预后紧密相连.尽管B7-H4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明确.本文就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B7-H4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B7-H4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免疫检查点

    新辅助免疫治疗在局部晚期直肠癌中应用循证证据

    蒲文吉苏晓晔冯玲玲陈文琦...
    472-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错配修复功能缺陷(deficient mismatch repair,dMMR)是目前公认的预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疗效的生物标志物,国内外指南已推荐dMMR实体瘤患者一线治疗选择免疫治疗.在直肠癌中,仅 5%患者为dMMR/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SI-H),绝大多数为"免疫沙漠型"或错配修复功能完整(mismatch repair pro-ficient,pMMR)/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ilization,MSS),即对ICIs反应欠佳.因此免疫药物与新辅助放化疗的协同作用是近些年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并且有较多Ⅱ/Ⅲ期免疫全新辅助治疗(immuno-total neoadjuvant therapy,iTNT)相关临床试验涌现,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LARC)管理模式也开始进入非手术治疗时代.dMMR/MSI-H型LARC患者新辅助免疫疗法效果显著,有望让患者在后续治疗中豁免手术和放化疗从而选择观察等待策略;对于pMMR/MSS型LARC,目前初步认定ICIs从初始作为后线姑息方案前移到一线选择策略以及继续开展大型临床试验.但iTNT在LARC中应用最佳模式尚无定论,但短程放疗序贯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药物可能获得良好短期疗效.寻找其它新的生物标志物,可能会鉴定出部分对iTNT敏感的pMMR/MSS型患者(尤其是低位直肠癌).未来LARC治疗策略需结合患者临床复发危险度分层和器官保留意愿两方面考虑,实现分层精准治疗.本文将对LARC中iTNT的相关研究背景、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以及存在问题等进行综述.

    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免疫治疗循证医学证据总结

    致谢审稿专家

    479页

    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引导细针穿刺对胰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王晓庆梁轩李德毅赵静...
    480-481页

    超声造影超声引导细针穿刺胰腺肿瘤恶性

    经胆囊动脉注射吲哚菁绿指引下的腹腔镜胆囊癌根治术

    李东阳包旭张伟
    482-483页

    腹腔镜胆囊癌胆囊动脉注射吲哚菁绿荧光显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