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证券期货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证券期货
中国证券期货

冉小林

月刊

1008-0651

zgzqqhzz@163.com jingjish@126.com

010-51660936 62867123 69233117

100091

北京市海淀区西苑一亩园21号

中国证券期货/Journal Securities Futures of China
查看更多>>《中国证券期货》杂志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于1993年批准创办的国家级财经类优秀中文期刊。办刊宗旨:深入财经领域的研究与探讨,汇集高等院校、学术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实战派的宝贵经验,集学术性、前沿性、实践性为一体,致力打造科研人员交流展示成果的平台,为上市企业负责人、证券市场管理及专业咨询人士、证券公司、投资机构、基金、期货经纪公司、会计师、律师等职业中介及顾问的经营决策提供思考借鉴。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本土气温指数期货产品的研发设计——源于京津冀"首都经济圈"核心功能区的气温数据

    李竹薇田颖楠韩奕娆刘瀚文...
    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幅员辽阔,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迫切需要对天气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以消除或减少天气风险对各行业的不利影响.从产品研发设计视角出发,以京津冀"首都经济圈"核心功能区为例,参考国外成熟产品,对我国本土气温指数期货产品进行合约设计和模拟定价,根据行业需求阐述产品的应用价值,提出产品在天气风险管理中的显著作用.研究贡献有,搭建起我国本土气温指数期货产品的研发体系;基于国外成熟市场规则构建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气温指数期货产品标准化合约框架;运用ARMA模型构建出精确度高的气温预测模型;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法制定出气温指数期货两款产品价格;明确产品的应用推广需求和风险管理作用.

    天气风险气温指数期货京津冀核心功能区ARMA模型蒙特卡罗模拟

    基于动态视角下的生猪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变动情况研究

    周大朋程金花谢政璇凌颖慧...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猪期货市场价格发现有效发挥对于产业链上信息传递以及风险规避具有重要作用.为探究生猪期货价格发现的动态变化情况,基于2021 年1 月—2023 年5 月我国生猪期现货价格数据,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时变脉冲响应、信息份额模型等对不同阶段生猪期现货价格发现作用关系和冲击情况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生猪期货单向价格发现作用显著,不同阶段下生猪期现货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且具有差异性;生猪期现货之间动态冲击特征明显且作用方向相反;生猪期货在价格发现贡献度中占据主导地位.据此,建议疏通生猪期现货市场价格传导机制,充分发挥信息传递作用;关注价格变动对市场情绪的影响,注重政策对生猪市场的"逆周期"调控;进一步完善生猪期货市场规章制度,促进生猪产业规范化生产以及高质量发展.

    生猪期货价格发现时变脉冲响应信息份额模型

    黄金期货与白银期货的动态相关性研究——基于GJR-MRS-SJC-Copula模型的分析

    赵海涛曾树峰吴含英孟令捷...
    25-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银期货具有"尖峰厚尾"、波动聚集、有偏和非对称等特征.文章通过构建ARMA(p,q)-GJR-SkT模型刻画金银期货的边缘分布,接着引入Markov状态转换的MRS-SJC-Copula模型考察上期所金银期货主力合约间的动态相关性及结构.结果表明,金银期货间存在有偏和非对称等特征,同时都具有负向"杠杆效应",其相依结构是动态变化的,且持续存在高低两种不同状态的概率转换;利空消息对当期金银期货的冲击较大,且下跌带来的冲击要大于上涨产生的影响;动态联动性的内部结构显示金银期货收益率受过去信息的持续影响,同时各自的基差变化对动态相关性影响显著;突发事件的冲击会使金银期货的上下尾发生结构突变,引发风险传染.

    金银期货GJR-MRS-SJC-Copula模型动态联动性结构突变

    衍生品使用对股价波动性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马卫锋袁诗怡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论上,使用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对冲经营上面临的汇率、大宗商品价格等的价格波动风险,有助于公司的持续稳定经营,从而实现股票价格的稳定性.然而,衍生品的不当使用也会带来额外风险,冲击公司的经营,导致股票价格波动加剧.随着我国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及制度法规的落实完善,利用衍生品工具进行套期保值的上市公司群体越来越大.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上市公司衍生品使用对股价波动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上市公司使用衍生品能够显著降低股价波动率,主要是通过降低特质波动率实现的.

    股价波动率衍生品套期保值特质波动率

    数字经济、城市创新能力与商业经济韧性

    唐红涛陈珍平吴忠才
    41-4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的战略性经济发展范式,对城市商业经济韧性具有创新驱动作用.本文基于2015-2021 年196 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对城市商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城市创新能力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对城市商业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从城市级别层面来看,省会城市中数字经济对城市商业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2)城市创新能力中科技创新资源、环境和成果能够缓解数字经济对城市商业经济韧性的不利效应.因此,必须深刻把握数字经济对城市商业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重视创新能力的调节效应,从而提升城市商业经济韧性,实现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城市商业经济韧性城市创新能力熵权TOPSIS

    上市公司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露研究

    吕晓敏张琼文于慧冉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家"双碳"目标下,上市公司在ESG信息披露中加入温室气体排放信息属于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但目前国内关于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账户编制和信息披露的内容发展较为缓慢.对此,本文认为上市公司在温室气体核算上可以借鉴联合国环境经济核算中的SEEA 2012 和SEEA-EA框架构建碳循环概念,对温室气体的实物量和价值量、存量和流量进行核算;在账户编制上,可以参考SEEA 2012 和SEEA-EA的碳存量账户,采用统一格式编制;在信息披露上,上市公司应在ESG信息披露中增加温室气体排放信息,随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一同报出.

    温室气体排放环境经济账户信息披露SEEA2012

    我国电子制造企业股权激励模式选择与动因探究

    李瑞玲常媛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股权激励发展势头强劲.制造业是实施股权激励的主要力量,其中,电子制造业中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较多.本文以我国电子制造企业股权激励模式选择与动因为研究主线,研究发现第一类限制性股票、第二类限制性股票以及股票期权是近年来企业常用的股权激励模式,"第一类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是企业实施复合型股权激励的主要选择.选择不同股权激励模式的动因存在差异:第一类限制性股票对激励对象锁定效应强,更利于企业创新;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激励效应强、会计操作简便;股票期权激励成本低、安全性更高;"第一类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结合福利型和激励型激励机制优势,有效针对主要激励对象,以期更好留住人才、调动员工积极性.

    股权激励电子制造企业股权激励模式选择动因

    股票收益地域联动现象研究——以中国股市为例

    司徒健彬莫紫莹
    6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发现中国股票市场表现出高度的股票收益地域联动性,这种地域联动性有别于股票收益的市场联动性和行业联动性.地域联动性的产生并非由于公司基本面因素的地域联动引起,因回归结果显示位于相同地域的公司利润并未表现出显著的地域联动性.地区分割使相同地区投资者产生相似的交易模式是更合理的解释.小规模、杠杆比率高、市值账面比高、资产回报率和利润增长率低、流通股比例大、基金持股比例小的公司,股票收益地域联动性程度更高,地区公司数量和地区集中度对股票收益联动性有增强作用.公司得到非本地投资者的关注更多,股票收益地域联动性则相对较低.基于中国市场股票收益地域联动的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给投资者、监管部门及政府部门的启示.

    地域联动股票收益地区分割投资者行为

    中国证券市场IPO发行抑价成因、本质及应对策略

    林晓峰彭静王秋宏
    7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着"炒新股"现象,这是因为新股IPO发行价与二级市场成交价之间存在巨大的套利空间.本文从新股IPO发行制度和定价机制的演变史入手,梳理制度变革对新股定价的影响,并分别从新股IPO发行抑价与二级市场溢价两个视角来深入分析新股上市出现价差的原因,探究新股定价的本质,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从而为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IPO定价抑价溢价建议

    论我国董事会中心主义治理模式的困境与未来:兼评《公司法》三次修订草案的立法变动

    王凯莉
    8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公司法》中董事会定位不明、角色不清,存在三大症结:董事会的经营决策权受制于股东本位思想而难以行权;董事会的监督权受制于双层监督机制而履职边界模糊;董事的权责体系由于信义义务不清、问责机制不足以至追责困难.对此,需重新配置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的"三会"权力格局,在扩张董事职权范围的同时,完善以信义义务为核心的问责机制,加强董事对第三人责任承担,构建新《公司法》下权责一致的董事会中心主义法律框架,回应当前我国公司治理与资本市场发展的现实需求.

    董事会中心主义董事会经营决策权监督权权责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