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张家喜

双月刊

1008-7850

zzyz_cpm@126.com

010-64015653

100009

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154号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自然医学领域综合性学术期刊。自然医学是指用化学药物以对抗治疗为主要模式的西方医学相对面言的,它是充分运用自然界中有利因素、天然药物、自然物质和手段进行健身强体,增强抗病能力为主导的各种防病治病和康复保健技术和方法的总和,既有传统医学,也有现代医学,如针灸、推拿、刮痧、养生、气功、全息、拔罐、食疗、理疗、康复、运动、心理、音乐、和手、足、耳疗法,它以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中医科学、民族医学为基础,是各级医药卫生行政、预防、保健、康复、医务、药械人员极好的交流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09年包头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贾恩厚王静徐玉萍王继光...
    193-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包头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使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监测2009年1~12月包头市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包头市手足口病发病数从4月开始迅速上升,5~7月为发病高峰,6月发病数最高.全市10个区、旗、县均有病例报告,城乡结合处人群发病较高,男性发病高于女性,6岁以下儿童发病为主,散居儿童发病数略高于幼托儿童.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手足口病发生存在明显季节、地区、性别、年龄差异.应加强疫情监测、做好疫情处理,防控重点为以城乡结合处为主的各类托幼机构.

    手足口病流行特征预防控制

    兰州市涉苯企业职业危害现状调查研究

    王宇红李盛李志强
    196-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兰州市涉苯企业职业危害现状,为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兰州市325家涉苯企业的一般情况进行调查,现场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苯及苯系物的浓度,接苯工人的职业性健康体检报告由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数据统计采用SPSS 13.0软件,率的比较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兰州市涉苯企业构成以私营企业为主,占企业总数的91.69%;企业工作场所中苯及苯系物浓度监测合格率较低,为67.28%,制鞋业最低,为47.07%;接苯工人的职业性健康体检率低.为18.35%,箱包业最低,为9.51%;苯中毒观察对象检出率为5.31%,制鞋业最高,为14.04%;无1例被确诊为急性或慢性职业性苯中毒.结论 兰州市涉苯企业职业危害现状形势严峻.要强化涉苯企业,尤其是制鞋业的职业病防治意识,改善作业环境条件,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涉苯企业职业危害现状调查

    杭州市萧山区人群腹泻病发病及就诊现况分析

    蒋龙芳汪芬娟汪永良郭建锋...
    198-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杭州市萧山区人群腹泻病发生、就诊和疾病负担现况,为腹泻病预防控制提供基础信息.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整群抽取3个镇部分人群,一年内分4次人户回顾性调查居民2周、15~30 d和31~90 d内腹泻病发病、就诊和医疗费用情况.统计学处理采用EpiData 3.0软件,率的差异性检验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居民2周内腹泻病发病率为1.58%,依此推算年发病率为41.19%.腹泻病就诊率28.62%.未就诊主要原因为症状轻(83.66%).未就诊采取的主要方式为药店自行购药(36.88%)和服用家庭自备药(35.64%).就诊者大多选择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6.54%).医疗费用平均每人次35.07元,其中门诊就诊费用平均每人次102.66元,1~5岁年龄组平均每人次医疗费用最高(147.61元).结论 萧山区人群腹泻病年发病率较高,就诊率较低,使用自购药和自备药现象普遍,存在肠道传染病未能及时发现和滥用抗生素的隐患,需进一步加强防治工作和用药指导.

    腹泻病发病率就诊疾病负担

    黄冈市罗田县中学生视力状况调查分析

    肖胜昔闻华明周媛
    201-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黄冈市罗田县中学生视力状况,并作分组比较分析.方法 整群抽样调查12所中学36个班级共1995人,采用统一的国际标准视力表测试.结果 初中和高中学生视力低下率分别为59.58%和64.38%,初中与高中学生视力低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异常程度总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高中男女生视力低下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初中男女生视力低下异常程度总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中、高中阶段女生视力低下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视力低下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异常分布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学生视力状况不但没有改善,反而有恶化的趋势,必须多方面共同配合,以预防为主,共同防治,减少和控制中学生视力低下的发生和发展.

    中学生视力低下调查分析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2004-2005年居民死亡原因分析

    张森乔王敏郭立娟苏焰...
    204-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甘州区2004-2005年居民死亡特征及规律,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ICD-10死因分类法对死因进行分类,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5年甘州区居民粗死亡率为607.84/10万,标化死亡率为656.96/10万,男性为757.37/10万,女性为550.19/10万.城区标化死亡率为444.43/10万,农村标化死亡率为725.00/10万.前5位死因依次是呼吸系统疾病、肿瘤、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心脏病.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造成居民健康损害的主要原因,应引起高度重视.应针对不同地区制定具体的防治规划,大力开展慢性病的预防和保健工作,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死亡.

    居民死因死亡率

    双相障碍患者抗抑郁剂治疗中出现躁狂发作的回顾性研究

    甘照宇张明程敏峰郑俩荣...
    207-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双相障碍患者抗抑郁剂治疗过程中出现躁狂发作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与抗抑郁剂使用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对74例在单用抗抑郁剂治疗过程中出现躁狂发作的双相障碍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在74例患者中,转躁曲线呈"S"型者41例(55.4%),阶梯型22例(29.7%),正弦波型11例(14.9%).从开始使用抗抑郁剂到转换所经历的时间(ATs)为2~525 d,平均(95±109)d.初次与再次使用同一种抗抑郁剂后ATs不同(P<0.01).不同转换形式、抗抑郁剂之间,AT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逐一按照karach和lasagna的判断准则进行分析,未发现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双相障碍患者抗抑郁剂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躁狂发作与抗抑郁剂使用有关.结论 尚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双相障碍患者在抗抑郁剂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躁狂发作与抗抑郁剂使用有关.

    双相障碍抗抑郁剂躁狂发作

    药物流产后清宫与转经时限的临床研究

    周桂芳张海燕韩玉萍
    210-2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药物流产后即时清宫与转经时限的关系.方法 将入选的符合药流指征的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在孕囊排出后即时(30 min内)清宫,对照组孕囊排出后观察,清宫获得的组织行病理切片,了解残留物性质,抽检两组患者第一周及第二周血、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含量.采用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孕妇行清宫术后于6周内全部转经,转经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间血、尿hC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药流后即时清宫,有利于月经周期的自然回复.

    药物流产自然转经子宫内膜刮除术

    中药穴位贴敷对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研究

    姜友珍谭晓如刘振寰
    213-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配合中药穴位贴敷的小儿脑瘫痉挛性患儿综合治疗疗效.方法 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康复训练、中医推拿治疗及中药穴位贴敷,对照组只给予康复训练及中医推拿治疗,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MFM)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27±13.50)vs(23.52±12.41).P<0.05].结论 在小儿脑瘫临床治疗中,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能补益肝脾肾、益阳补阴、温阳通络、强筋壮骨,调节免疫能力,提高小儿脑瘫患儿治疗效果,为该病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法.

    中药穴位贴敷小儿脑瘫临床疗效

    信息动态

    215,224,236,240页

    兰州市蟑螂密度监测和防制效果评价

    王芸
    216-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兰州市蟑螂侵害和密度消长状况,为蟑螂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粘捕法对兰州市蟑螂密度进行了调查.监测结果表明,在各类环境中共捕获蟑螂4 132只,均为德国小蠊,平均侵害率为13.46%,密度为1.92只/张.侵害率以宾馆最高,为25.63%,居民区为15.97%,餐饮场所为13.91%.蟑螂密度宾馆最高,为3.27只/张,餐饮场所为2.70只/张,居民区为2.15只/张,农贸市场为0.62只/张,医院为0.09只/张.本次监测结果与2006年相比,蟑螂侵害率下降了42.72%,密度下降了58.44%.蟑螂活动高峰主要在夏秋季.虽然兰州市蟑螂密度呈下降趋势,但仍应进一步加强蟑螂监测和综合防制工作.

    蟑螂密度侵害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