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张家喜

双月刊

1008-7850

zzyz_cpm@126.com

010-64015653

100009

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154号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是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自然医学领域综合性学术期刊。自然医学是指用化学药物以对抗治疗为主要模式的西方医学相对面言的,它是充分运用自然界中有利因素、天然药物、自然物质和手段进行健身强体,增强抗病能力为主导的各种防病治病和康复保健技术和方法的总和,既有传统医学,也有现代医学,如针灸、推拿、刮痧、养生、气功、全息、拔罐、食疗、理疗、康复、运动、心理、音乐、和手、足、耳疗法,它以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中医科学、民族医学为基础,是各级医药卫生行政、预防、保健、康复、医务、药械人员极好的交流园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化分析

    夏晓峰姚栩杨建娜张彩云...
    241-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2009年中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进化特性和变异情况,为甲型H1N1流感的监控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ClustaX进行序列比对,以Bioedit软件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使用Mega 4.0软件采用邻位相连算法构建进化树,对2009年登录在Genbank数据库中的中国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NA、M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中国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离株与美国分离株[A/California/04/2009(H1N1)]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不同省份分离株之间的HA、NA、M蛋白相互交叉渗透,但同时各个省份间暴发的H1N1流感病毒的HA蛋白又具有一定的聚集性.香港分离株[A/Hong Kong/2369/2009(H1N1)]和上海分离株[A/Shanghai/LWS1/2009(H1N1)]产生了对达菲的耐药性,其他毒株仍然敏感;上海分离株[A/Shanghai/LWS1/2009(H1N1)]对金刚烷胺类药物敏感,其余毒株均对其耐药.结论 本研究表明,中国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不仅具有很强的保守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异性,毒株相对稳定,没有出现大的变异.

    猪流感H1N1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基质蛋白进化

    信息动态

    244,248,259,262,270,276,282,294,308,311,313,3页

    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仪在全凭静脉麻醉中的应用

    梁斌郑恒兴谢小伟王红运...
    245-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Narcotrend(NT)麻醉深度监测仪用于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择择期全身麻醉患者208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T麻醉深度监测组(N组)、经验给药组(E组),每组104例.N组采用NT麻醉深度监测给予麻醉药,E组采用麻醉医师临床经验判断给予.分别于入室、诱导即刻、插管、切皮、进腹、探查、关腹、缝皮、意识恢复、气管拔管、出室等11个时间点,观察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NT分级(NTS)、NT指数(NTI);记录镇静药总量、肌松药总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中知晓率.应用SPSS 12.0软件,组间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术中生命体征均比较平稳;N组较E组MAP、HR变化更为平稳(P<0.05),RR、SpO2无明显变化.N组较E组咪达唑仑、丙泊酚、瑞芬太尼及多沙普用量均减少(P<0.05),芬太尼用量无明显变化;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中知晓率均降低(P<0.05).结论 本研究表明,NT麻醉深度监测仪用于全凭静脉麻醉有利于控制麻醉深度,使用较少的麻醉药物达到最佳的麻醉效果,缩短复苏过程,且能避免术中知晓等不良后果.

    麻醉深度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仪全凭静脉麻醉

    自体静脉套管联合雪旺细胞移植对周围神经缺损再生的影响

    黄罡卢利刘宇
    249-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自体静脉套管联合雪旺细胞移植对周围神经缺损再生的影响,以探索周围神经缺损修复的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2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取兔自体股外静脉,套于神经两断端之间,制成静脉套管,实验组向静脉套管内注射雪旺细胞、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术后6周通过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再生情况,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均值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E染色结果 显示,实验组有髓神经和无髓神经数量较多,排列较整齐,髓鞘清晰可见,纤维数量较少.对照组有一定数量无髓神经,而有髓神经少见,纤维数量较多.t检验结果 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观察实验组有髓神经纤维数量较多,排列较整齐,髓鞘清晰可见,纤维数量较少.可见雪旺细胞与有髓神经纤维相连.对照组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数量较少,排列不整齐,髓鞘不清晰,纤维数量较多,无雪旺细胞.结论 本研究结果 表明静脉套管可以促进周围神经再生;雪旺细胞注入神经缺损的静脉套管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优于单纯使用静脉套管.

    细胞移植雪旺细胞自体静脉套管周围神经再生

    浙江省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及性病知识与行为研究

    马瞧勤潘晓红杨介者蔡高峰...
    253-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其同艾滋病/性病相关行为、危险意识等之间的关系.方法 2007年10~12月对浙江省4个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行为和危险意识开展问卷调查.用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 对相关知识水平及知识和行为等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研究对象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水平,男性为53.0%~64.8%,女性为43.8%~58.8%;性病相关问题知识知晓率男性为30.2%~45.5%,女性为29.7%~36.6%;男性和女性知识得分高与曾经使用安全套,过去6个月接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检测相关联.结论 本研究结果 表明,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水平有待提高.以性病门诊为平台开展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提高就诊者相关知识水平,降低就诊者危险行为,促进HIV抗体检测非常必要.

    性病门诊艾滋病性病知识行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铁代谢情况的观察

    何国炜罗敏琪陈忠城
    257-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铁代谢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各30例患者的血清铁、未饱和铁结合力、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和铁蛋白,并与30例健康对照比较.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OP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均明显降低(P<0.01),而铁蛋白则明显升高(P<0.01);与COPD缓解期患者比较,未饱和铁结合力、总铁结合力均明显升高(P<0.05);与健康对照比较,COPD缓解期患者未饱和铁结合力、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均明显降低(P<0.01),而铁蛋白则明显升高(P<0.01).结论 本研究表明对COPD患者进行铁代谢指标的检测,对判断疾病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铁代谢

    肝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罗敏琪林妙霞曹宝华石蓉...
    260-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测定肝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和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等肝纤维化的指标,探讨Cys C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收集肝病患者3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临床诊断指标将其分为慢性肝炎组、肝硬化代偿组、肝硬化失代偿组及肝肾综合征组,同时收集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的血清Cys C、血肌酐(Scr)、尿素氮(BUN)、HA、PcⅢ、Ⅳ型胶原(ⅣC)和层粘连蛋白(LN)的浓度;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患者组与对照者之间的比对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血清Cys C、HA、PcⅢ、ⅣC和LN水平随肝病的发展呈升高的趋势,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血清Cys C水平与HA、PcⅢ、ⅣC、LN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是0.987 7、0.989 0、0.998 3、0.976 8(P<0.01);除肝肾综合征组外,血清Scr和BUN水平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表明血清Cys C水平随着肝病病程的进展而逐渐升高,可作为评价肝纤维化的潜在指标.

    肝病血清胱抑素C肝纤维化

    2004-2008年贵州丹寨县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王学成杨小玲
    263-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贵州省丹寨县2004-2008年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对丹寨县2004-2008年乙型肝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丹寨县2004-2008年乙型肝炎发病率逐年上升,年均发病率为83.30/10万.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发病高峰不明显.以20~29岁发病率最高,其次是50~59岁,发病率较低的是20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病例以农民为主,占65.36%.结论 为降低乙型肝炎发病率,首先应对易感人群尤其是新生儿和20岁以下青少年进行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其次,强化对卫生医疗机构和饮食等服务行业的卫生监督执法力度;第三,提高住院分娩率,继而提高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第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乙型肝炎病毒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

    杨敬芳王悦
    265-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院内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3年间分别分离铜绿假单胞菌312株、343株和42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逐年上升趋势.2006年,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耐药率为16.3%,2007年和2008年对美罗培南较敏感,耐药率分别为15.2%和19.9%.2006年分离MDRP 88株,占28.2%,2007年分离93株,占27.1%,2008年分离132株,占30.9%.3年间MDRP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耐药率分别为26.1%,24.7%和28.8%.结论 及时准确的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能尽早发现MDRP及感染情况,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即实施隔离,强化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MDRP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危险因素

    云南省2008年狂犬病流行特征分析

    杨卫红张海林章域震黄文丽...
    268-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云南省狂犬病流行病学特点,为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8年云南省狂犬病疫情资料及狂犬病个案调查表,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年全省共报告狂犬病发病死亡108例,病例分布于6个州市20个区县,发病率为0.25/10万.病例中男性与女性之比为2.6:1;发病人群主要为犬伤农民,发病年龄以儿童和老人为主;潜伏期最短5 d,最长12年,多为1~3个月;病程最短1 d,最长13 d,多为2~4 d;全部病例中,44例被动物咬伤后未进行伤口处理,91例未接种狂犬病疫苗.结论 狂犬病在滇东北和滇东南地区广泛分布,犬免疫率低和群众防病意识不强是狂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应加强该地区犬类的管理和免疫以及宣传教育和规范暴露后预防处置工作.

    狂犬病狂犬病毒流行特征预防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