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双月刊

1007-4856

ent93@163.com,entcw@126.com

0556-5519852,5866225

246004

安庆市孝肃路42号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Otorhinolaryngology In Integrativ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发扬中西医结合所长,贯彻中医与西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我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理论与临床研究成果和重大进展,促进中西医结合在耳鼻咽喉科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学术的提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手术径路治疗咽旁间隙肿瘤的回顾性分析

    张达张亮刘业海童步升...
    209-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并分析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特征、手术径路及预后,探讨不同手术径路治疗咽旁间隙肿瘤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9 月~2022 年 10 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住的 44 例咽旁间隙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都行CT和(或)MRI检查,所采用的手术径路如下:下颌骨劈开入路 1 例,经颈侧入路 19 例,经颈-腮腺入路 7 例,内镜辅助颈外入路1 例,经口-颈侧联合入路 2 例,内镜下经口入路 12 例,经鼻内镜入路 2 例.结果 术后组织病理类型丰富,其中良性肿瘤 41 例(93.2%),恶性肿瘤 3 例(6.8%),术后发生并发症 13 例,最常见的并发症为神经受损引起的症状;良性肿瘤随访8~56 个月,其中 1 例神经鞘瘤术后复发两次,三次手术后治愈;恶性肿瘤随访 18~54 个月,2 例术后行辅助放化疗,其中 1 例死亡;1 例规律随访,未见复发.结论 咽旁间隙是一个复杂的解剖区域,原发性咽旁间隙肿瘤绝大部分为良性肿瘤,早期多无特异性症状,病理类型多样.治疗上首选手术切除,术前的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是必需的,可以根据肿瘤的大小、形态、解剖位置以及与血管的关系选择等合适的手术径路完整切除肿瘤,总体预后较好.

    咽旁间隙肿瘤手术径路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

    儿童非器质性聋临床分析

    王慧敏
    217-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儿童非器质性聋临床表现及主、客观听力学特征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对 2015 年 9月~2019年 6 月收集的15 例非器质性聋患儿采用耳科临床检查、并行纯音听阈(PTT)、中耳分析、40Hz听觉相关电位(40Hz-AERP)和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并予综合分析,明确诊断.结果 本组非器质性聋患儿15 例,男 8 例,女 7例.年龄 11~17岁,平均 13.47±1.49岁.在15 例非器质性聋患儿中有 8 例为精神性聋,7 例为伪聋.8 例精神性聋患儿中有 1 例(8/1 例,占 12.5%)为男性,7例(8/7例,占 87.5%)为女性.该 8 例精神性聋患儿均为双耳突然听力下降,听力损失程度为中重度至极重度,呈双耳基本对称的平坦型PTT图.左耳PTT平均 81.15 dBHL,右耳平均 80.8 dBHL.中耳分析检查;双耳鼓室图均呈A型,镫骨肌声反射阈(ART)左耳平均88.75dBHL,右耳平均90dBHL.40Hz-AERP左耳平均 28.75 dBnHL,右耳平均 28.12 dBnHL.ABR左耳平均 22.5 dBnHL,右耳平均21.87dBnHL.7 例伪聋患儿均为男性,且为单耳发病.7 例左耳,1 例右耳.其患耳听力损失程度为重度至极重度.PTT检测显示健耳平均11.32dBHL,患耳平均92.03 dBHL.中耳分析检查;双耳鼓室图均呈A型.ART检测健耳平均 87.85 dBHL,患耳平均 87.14 dBHL.40Hz-AERP呈健耳平均 28.57 dBnHL,患耳 29.28 dBnHL.ABR健耳平均 21.42 dBnHL,患耳平均 22.14 dBnHL.显示出精神性聋患儿双耳和伪聋患儿的患耳均呈主、客观听力学检查结果不一致的特征.结论 非器质性聋既包括精神性聋,亦包括伪聋.但两者临床表现不同,精神性聋多伴精神症状,且多双耳发病.伪聋多为单耳发病,不伴精神症状.两者在主、客观听力学方面的特征基本相同,都表现出主、客观听力学检查结果不一致的特征.临床应详细询问病情,认真观察临床症状,仔细分析和评估患儿的主、客观听力学检查结果,避免误诊误治.

    非器质性聋精神性聋伪聋儿童

    不同时机介入前庭康复对突发性聋患者眩晕症状改善的影响

    霍雅婷唐智杨飞雄张碧茹...
    220-225,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时机介入前庭康复治疗对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眩晕症状的改善是否有影响.方法 将 63 例单耳发病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三组患者均根据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进行药物治疗,A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并于发病 7d内介入前庭康复治疗,B组并于发病第 14d介入前庭康复治疗,C组并于发病第 28 天介入前庭康复治疗,介入康复治疗后每两周进行前庭康复分级评分.结果 一共纳入 63 例患者,A组 21 例,B组 23 例,C组 19 例,三组患者性别、年龄、患病部位、听力下降程度以及前庭功能下降部位等基线资料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三个分组中,患者康复率均随时间推移而逐渐上升,而A组、B组完全康复率高于C组,接近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109),其中A、B组Rom评分完全康复率显著高于C组的 84%.三个分组中,C组完全康复时间为 7.89±3.09 周,显著高于A组的 4.95±2.16 周和B组 4.96±2.16 周(P<0.001),其中DHI、VAS、Rom评分有显著差异.结论 发病 28 天内的单耳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在发病后 14 天内介入前庭康复治疗,患者的完全康复时间更短,且对于患者情绪及生活状态的改善、平衡机能的改善、眩晕/头晕主观感受的改善更显著.

    突发性聋眩晕前庭康复

    鼻咽部脂肪瘤致睡眠呼吸暂停1例报道

    张钦鑫蒋冬晖史雅文吴虹...
    226-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呼吸道任何部位的狭窄都可以引起睡眠呼吸暂停,而鼻咽部的狭窄往往因位置隐蔽在常规查体中不易发现.鼻咽部脂肪瘤较为罕见,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本文报道一例以睡眠呼吸暂停发病的鼻咽部脂肪瘤.患者男性,23 岁,因睡眠呼吸暂停于当地医院就诊,行扁桃体切除术后症状略有好转.3 年后打鼾、憋气明显加重,至我院就诊,电子鼻咽喉镜检查提示鼻咽部占位,CT示不规则形脂肪密度肿块影,其内密度欠均匀,MR示左侧鼻咽部见高T1 高T2 信号肿块,T2 抑脂无信号肿物,大小约26mm×38mm.患者经软腭径路完整切除肿瘤,病理为脂肪瘤.术后打鼾、憋气症状消失.本例提示鼻咽脂肪瘤也可导致睡眠呼吸暂停,全面的上呼吸道阻塞部位检查是睡眠呼吸暂停诊疗的重要环节.

    移动管理平台在变应性鼻炎患者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李芳丽华清泉许昱章薇...
    229-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移动管理平台在变应性鼻炎患者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0 年 1 月~2021 年 1月在我院耳鼻喉科门诊进行皮下免疫治疗的 164 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82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免疫治疗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依托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移动管理平台进行免疫治疗管理.应用鼻结膜炎相关质量评分、脱落率、注射完成率等指标,分别于干预实施后 6 个月和 1 年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后 6 个月,两组鼻结膜炎相关质量评分、脱落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注射完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鼻炎症状视觉模拟量表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1 年,两组脱落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鼻炎症状视觉模拟量表评分、鼻结膜炎相关质量评分、注射完成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移动管理平台有助于提高变应性鼻炎患者皮下免疫治疗依从性,提升干预效果.

    变应性鼻炎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移动管理平台有效性依从性

    变应性鼻炎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权少敏周长明刘涛
    234-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变应性鼻炎是常见的鼻部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的患病率逐年上升,且已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加重了社会及个人的经济负担.了解其发病相关危险因素有助于临床医师对疾病进行早期干预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本文就变应性鼻炎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做一综述,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鼻炎变应性流行病学影响因素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部
    2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