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种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种业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种子协会
中国种业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种子协会

王述民

月刊

1671-895X

chinaseedqks@sina.com

010-62180279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种业/Journal China Seed Industr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种子协会联合主办的全国性、专业性、技术性种业科技期刊。主要以我国种子产业化、良种繁育、种子检疫检验、种子加工贮藏等方面的研究实用高新技术为主,坚持为科研、生产、教学服务,为繁育推、产、销一体化和实现种子产业化服务为办刊宗旨。设有企业家风采、政策法规、实用新技术与新成果、专题综述、实验研究技术与方法、市场观察、国外动态、种子产业化、名特新优品种、供求信息、读者信箱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蛋白彩色小麦品种柳紫黑麦1号的选育

    王可田王长春赵太宇
    138-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柳紫黑麦1号是安徽柳丰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漯珍1号为母本、百农AK58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蛋白紫黑粒特色冬小麦品种.202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审麦20212003,适宜安徽省淮河以北及沿淮地区种植.该品种蛋白质含量比对照济麦22高30%以上,微量元素钙、铁、锌、磷、硒、碘含量均比普通小麦显著提高.对柳紫黑麦1号亲本、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总结,并对其育种过程进行反思,以期为该品种的生产推广提供参考.

    高蛋白彩色小麦柳紫黑麦1号选育

    抗病抗倒高油甘蓝型油菜不育系汉11A的选育及应用

    孙晓敏谌国鹏邢丽红瞿利英...
    141-143,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蓝型油菜不育系的不育性易于保持和恢复,是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汉11A是汉3A与油菜常规品种中双11号经连续7年定向成对回交选育而成的双低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具有丰产、稳产、抗倒、抗病、含油量高等特点.以该不育系配制的多个杂交组合已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并进行了转让转化,示范推广效果良好,2020-2023年累计在长江上、中、下游区品种适宜区域建立高产高效示范片111个,累计推广面积20余万hm2.详述了汉11A的选育过程、配置的杂交油菜品种的推广应用情况,并对其繁殖和制种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以期为其进一步利用、繁殖杂交种生产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汉11A选育应用

    玉米新品种宜单1808的选育

    陈刚羽张吉海黄宁徐克成...
    14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宜单1808是宜宾市农业科学院以自交系宜17Y223为母本、QB1923为父本杂交育成的黄色玉米杂交新品种,于2023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玉20230006.该品种品质好,中抗小斑病,感穗腐病、灰斑病、纹枯病和大斑病,高感茎腐病,适合在四川海拔为230~610m的平坝、丘陵地区种植.对宜单1808的亲本来源、选育过程、品种特性、栽培制种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以期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玉米宜单1808品种选育

    四川油菜机械化高效制种技术

    陈红琳刘念张卡夏红...
    148-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头",但依靠传统人工种子生产方式已难以适应现代种业的发展要求.四川是全国三大育制种基地之一,杂交油菜制种面积位居全国第一.为提高油菜制种效益,从毯状苗育苗、大田准备、施足底肥、机械移栽、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初步集成示范了四川油菜机械化高效制种技术,以期为推动油菜制种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四川油菜机械化制种技术

    广适高蛋白小黑芸豆品种龙芸豆30的选育

    孟宪欣王强尹振功郭怡璠...
    151-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龙芸豆30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以龙芸豆7号为母本、龙22-0579为父本杂交配组,经过6个世代,系统选育而成的高蛋白小黑芸豆品种.2022年通过中国作物学会成果鉴定(国品鉴2022004),适宜山西、内蒙古、黑龙江等地种植.该品种高产、优质、广适,可作为生产上的小黑芸豆替代品种.

    高蛋白广适小黑芸豆龙芸豆30选育

    优质高产早熟中籼稻新品种汇楚丝苗的选育

    胡鹏金卫兵孙小琼钟余平...
    153-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汇楚丝苗是湖北汇楚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汇晶占为母本、茉莉丝苗为父本,经过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早熟常规稻新品种,于2024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鄂审稻20244006).该品种株叶形态好、生育期短;米质优、长粒型;抗稻瘟病、抗倒性好,适宜在湖北省鄂西南山区以外地区作早熟中稻种植.对汇楚丝苗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介绍,旨在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优质高产早熟水稻汇楚丝苗选育

    直立型早熟绿豆品种吉绿17的选育

    程钰鑫兰天娇邓昆鹏王明海...
    156-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满足我国绿豆产业发展的市场需求,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于2012年以绿丰3号为母本、苏绿2号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系谱法选择等育种技术手段,于2022年育成了早熟、大粒绿豆品种吉绿17,同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认定编号:吉认绿豆2022002,并获得了植物新品种权,品种权号:CNA20221004405,适宜吉林省绿豆主产区及相似气候区域种植.该品种早熟、株型直立且紧凑、结荚集中,适宜一次性收获,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对吉绿17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以及栽培技术要点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以期加快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绿豆吉绿17早熟大粒高产品种选育

    青贮玉米品种牧玉118的选育

    张恒杨顺国田恩阔
    159-161,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牧玉118(试验代号禾睦玉118)是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菜研究所于2017年冬在海南南繁基地以QS027为母本、QTB1122为父本组配的优良青贮杂交玉米品种,具有抗性好、品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2022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玉20220043,适宜在贵州省内种植.主要介绍了牧玉118的亲本、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该品种的审定为促进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品种支撑.

    青贮玉米牧玉118选育

    甘蓝型花—油兼用彩花油菜杂交种天彩油1号的选育

    许新锐冯林蒲晓斌蒋学飞...
    162-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偶然发现的红色花瓣单株经大量有性杂交转育,自主创制出橘红花色材料紫金花;以紫金花为杂交亲本,与现有甘蓝型油菜新胞质不育源和恢复源材料大量杂交转育,创制出桃红花色不育系TC943A和深红花色恢复系M1119R,并育成玫瑰红花色的彩花油菜杂交新品种天彩油1号.该品种花色为极艳丽的玫瑰红花色,产量高、含油量高、抗倒和抗寒性强、抗裂果性强,于2024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油菜(2024)510208,适宜在四川省平坝区、丘陵区、山区及长江流域类似生态区秋播种植.天彩油1号为世界首例玫瑰红花色的彩花油菜杂交种,其成功选育为油菜产业兴旺、农旅融合发展及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动力,产业化推广应用前景广阔.主要介绍了该品种亲本、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栽培技术要点.

    甘蓝型油菜花—油兼用彩花杂交种天彩油1号选育

    玉米新品种咸科203配套高效栽培技术

    邹兰李建设邰书静韩林宏...
    165-16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咸科203是由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出的优良夏播玉米新品种,2023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陕审玉20230049号,适宜在陕西省关中夏播玉米区种植.从整地、播期播量、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方面总结了咸科203配套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在生产中的高效应用提供参考.

    玉米咸科203高效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