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种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种业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种子协会
中国种业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种子协会

王述民

月刊

1671-895X

chinaseedqks@sina.com

010-62180279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种业/Journal China Seed Industr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种子协会联合主办的全国性、专业性、技术性种业科技期刊。主要以我国种子产业化、良种繁育、种子检疫检验、种子加工贮藏等方面的研究实用高新技术为主,坚持为科研、生产、教学服务,为繁育推、产、销一体化和实现种子产业化服务为办刊宗旨。设有企业家风采、政策法规、实用新技术与新成果、专题综述、实验研究技术与方法、市场观察、国外动态、种子产业化、名特新优品种、供求信息、读者信箱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柳州甘蔗新品系评价研究

    杨业彬苏小茴邓思韦慧明...
    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对柳州地区种植的甘蔗新品系进行评价,为甘蔗和相关农作物选育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采用主成分分析(PCA)、K-均值聚类、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23个甘蔗新品系的出苗率、分蘖率、枯心率、梢腐病等9个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分蘖率的变异系数最大,达62.49%,有效茎数、出苗率、产量变异系数也在10.00%以上;相关性分析表明,出苗率和有效茎数高的品系往往具有更高的产量,分蘖率高的品系具有更高的有效茎数但糖分会受到影响;主成分分析将9个性状降维为特征值大于1.0的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6.242%;23个新品系通过K-均值聚类被分为5个类群,类群1~5分别包含1、3、3、5、11个品系,类群1、类群2、类群3品系综合表现较差,不建议在柳州地区进行推广种植,类群3的桂糖17-847、桂南蔗17-416、桂糖18-220整体上糖分含量较高,可以作为高糖亲本加以利用,类群4、类群5的桂糖18-229、柳糖16-302、河糖16-179、桂糖18-268、桂糖18-277、桂糖13-113等16个品系可以进入下一步的区域试验和大田示范.研究证明,多元统计方法的综合利用可以为柳州选种和引种提供更加全面的品系综合评价依据.

    柳州甘蔗育种多元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K-均值聚类

    早春茬玻璃温室无土栽培水果黄瓜品种(系)引种比较试验

    孙秋月夏迎春张文婷滕录华...
    100-10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适宜江苏省宿迁市玻璃温室栽培的水果黄瓜品种,开展了来自于3个省份13个品种(系)的引种试验.通过对参试品种(系)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指标进行分析,筛选出了适合在宿迁地区玻璃温室栽培的水果黄瓜品种(系)4个,其中夏美160、22008和22017的产量和总商品果率均高于对照绿美1号,折合每667m2产量为11689kg、11480kg和11105kg,较对照分别增产10.72%、8.74%、5.19%,总商品果率分别为58.23%、62.73%、68.97%,斯特拉植株长势较强、茎粗,抗性强、果实商品性较好,产量略低于对照;摩登236综合品质较好,抗病性强,但产量较低,若追求水果黄瓜品质也可进行引种;22015仅在果实商品率方面较差,若只追求果实产量,对商品率要求不高,则可以引进该品种(系);其余品种(系)综合表现较差.

    水果黄瓜玻璃温室品种(系)引种筛选

    辽宁西部地区不同玉米品种引进筛选试验

    苗叶
    106-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玉米单产提升和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应用,加快良种更新换代步伐,筛选出适合辽宁西部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耐密抗倒、适宜机播机收的玉米新品种,2023年在辽宁省西部建平县3个代表性试验点开展了不同玉米新品种引进筛选试验,共引进参试品种25个.试验结果表明:辽单1268、辽单525、辽单8167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抗性较强,株高、穗位高适宜,产量较高,可作为辽宁西部地区优势品种推广种植,辽单688、辽单1253、辽单1209、辽单2027、辽单1234产量表现次之,但均在12000kg/hm2以上,比对照极显著增产20%以上,也可作为生产上的备选品种,其他品种虽生育期适宜,但产量表现不佳,可在下一年筛选鉴定试验继续观察.

    辽宁西部玉米新品种引进筛选

    优质早熟抗病粳稻新品种南粳98的选育

    李文奇王芳权许扬范方军...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粳98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优质粳稻品种南粳53045作为母本,以携带PigmR基因的高抗稻瘟病粳稻新品系07GY31为父本进行杂交,经过连续多代稻瘟病抗性基因、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等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稻米品质产量性状鉴定相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成的优质食味、抗稻瘟病、高产、早熟晚粳稻新品种.在江苏省水稻新品种审定试验和示范过程中,表现出熟期早、食味品质优、稻瘟病抗性强、省肥省药等特点,于202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稻20240076,适合江苏沿江及苏南地区种植.总结了南粳98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及在适宜地区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南粳98早熟抗稻瘟病品种选育

    优质早籼常规稻品种东联早2号的选育

    王智卿
    11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优质早籼常规水稻品种东联早2号是南安市码头东联农业科技示范场以东联占和佳禾早占为亲本,采用系谱选择法选育而成,2021年通过福建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闽审稻20210006.该品种米粒细长,米质达部颁二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大田种植表现株叶形态较理想、熟期转色较好,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和抗倒伏性.重点介绍了东联早2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等,并对其栽培技术进行了简要地阐述,为推广该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优质早稻东联早2号选育

    耐密型玉米新品种浚单565的选育

    靳海蕾常俊香张琪刘桂海...
    120-12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增加种植密度和选育耐密性强的品种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浚单565是鹤壁市农业科学院以自交系浚76为母本、自交系浚32为父本杂交组配育成的耐密型玉米新品种,于2023年通过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玉20230058,适宜在河南省各地区夏播种植.全面介绍了浚单565的亲木材料来源、选育经过、品质与综合抗性、产量表现及栽培制种技术,旨在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玉米浚单565耐密品种选育

    小麦新品种泰麦653的选育

    李金峰许承萍刘骏宋庭玉...
    12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泰麦653是河南省泰隆种业有限公司以周麦22号为母本、泰麦733为父本经多年选育出的半冬性多穗型中晚熟小麦新品种,2024年8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242040,具有高产稳产、籽粒品质好、根系活力强、抗病性好、抗倒伏性好等优良性状.对泰麦653的品种来源、选育经过、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制种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并结合实际种植情况对泰麦653的配套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泰麦653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依据和参考.

    小麦泰麦653选育

    耐寒耐旱油菜品种秦油45的选育

    常建军薛汉军贾战通杨芮...
    12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秦优45是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不育系5378A和恢复系泾引C为亲本,利用杂种优势方法自主选育的耐寒耐旱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于2022年12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油菜(2022)610423,在苏皖两省淮河以北、甘肃陇南、陕西的关中、山西的运城、河南等冬油菜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重点介绍了秦油45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栽培技术等.

    耐寒耐旱油菜秦油45选育

    国审小麦新品种皖宿1232的选育

    张曼玉孙梦曹阿莉侯祥辉...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皖宿1232是宿州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丰德存麦1号为母本、济麦22为父本杂交组配,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于202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30076,具有高产、广适、抗寒、抗倒、中抗赤霉病等优点,适宜在黄淮南片冬麦区中肥水地块早中茬种植.详细介绍了皖宿1232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今后的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国审小麦皖宿1232选育

    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新品种绵杂麦1101的选育及制种生产技术

    吴舸何员江雷加容杜小英...
    13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绵杂麦1101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通过组配不育系4377s与恢复系MR1101,选育出的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新品种,丰产性、稳产性、抗病性突出,在2023年5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30008.其作为两系杂交类型的小麦品种,是近年来四川首个通过国家审定认可的创新成果.为更快推广该品种,持续优化并提升小麦种子生产和粮食产量,对绵杂麦1101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产量表现等进行介绍,并基于近年来绵杂麦1101的种子生产和田间栽培经验,总结了杂交小麦粮食种植方案,以供制种或粮用小麦生产农户参考.

    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绵杂麦1101选育制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