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种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种业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种子协会
中国种业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国种子协会

王述民

月刊

1671-895X

chinaseedqks@sina.com

010-62180279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中国种业/Journal China Seed Industr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种子协会联合主办的全国性、专业性、技术性种业科技期刊。主要以我国种子产业化、良种繁育、种子检疫检验、种子加工贮藏等方面的研究实用高新技术为主,坚持为科研、生产、教学服务,为繁育推、产、销一体化和实现种子产业化服务为办刊宗旨。设有企业家风采、政策法规、实用新技术与新成果、专题综述、实验研究技术与方法、市场观察、国外动态、种子产业化、名特新优品种、供求信息、读者信箱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陕西汉中市现代种业科技创新现状及对策

    张星王艳龙淡亚彬马晓丽...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施种业科技创新,是端牢中国饭碗、扛牢粮食安全重大责任的政治担当,也是推进汉中种业强市建设的重要举措.对汉中市科技创新政策环境、科技研发能力、种业科技发展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调研,回顾总结了汉中市现代种业科技创新现状、分析研判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汉中种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汉中现代种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对策

    江苏宿迁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基于对宿城区的调研

    吴曼于红梅汪翔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宿迁市宿城区作为江苏省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区域,其种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宿迁市宿城区现代种业发展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企业走访和座谈等方法,分析了宿城区种业发展的现状及主要问题,提出了多项对策建议,旨在强化种质资源的保护,增强育种创新的能力,改进良种繁育的体系,为种业企业提供扶持,打造现代化的种业基地,并着力提高管理服务的能力,推动当地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为其他地区发展现代种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种质资源保护育种技术农业创新种子生态农业农业科技种业基地

    吉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抢救性收集工作思考

    王阳李淑芳杨佳慧刘晓冬...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吉林省启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历经3年,有近万人参与到此次资源普查行动中,先后走访了 9个市州44个县(市、区)的3000余个行政村,新收集到农作物种质资源3204份,采集数据12万余条、照片10875张,评审出阳光村稻光水稻等吉林省十大优异种质资源.同时对吉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和抢救性收集工作的措施、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建立资源搜集长效机制、加强种质资源保护教育、加大种质资源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完善种质资源项目有效认定、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和共享体系建设等推进吉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农作物种质资源资源普查抢救性收集吉林优异资源资源保护

    密度与行距配置对油菜品种秦优797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

    缪平贵任军荣姜丽霞张智...
    53-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间分布是决定油菜密植潜力的重要因素,但有关密度与行距配置对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调控研究相对薄弱,使得生产中缺乏通过密度与行距配置优化挖掘油菜密植潜力的理论依据.为探明油菜品种秦优797在黄淮地区高产创建的最佳栽培密度及行距配置,设计3种播种行距、5种播种密度共计15个密度与行距配置处理,对秦优797农艺性状、冻害指数、产量及产量构成三要素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密度对油菜单株角果数、角粒数、千粒重均有显著影响,随密度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在一定密度范围内,油菜产量随着播种密度增加而增加,超过密度阈值,产量逐渐降低;在黄淮地区油菜品种秦优797播种密度为45万株/hm2,行距为40cm时产量最高,可达4554.31kg/hm2,此时株高137.10cm,一次有效分枝数7.40个,单株角果数221.70个,能充分发挥其群体优势,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秦优797栽培密度行距冻害指数产量农艺性状

    河南省102份玉米地方品种农艺性状综合评价及类群划分

    郑秋道张培风孙佩张瑞平...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102份河南省玉米地方种质进行农艺性状分析鉴定,通过聚类分析对其进行类群划分,采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了 10份优异种质.结果表明,102份玉米地方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抽雄天数、穗位高、雄穗分枝数、千粒重在不同品种间的差异较大.聚类分析将102份玉米地方种质资源划分为4类,类群Ⅰ早熟、穗较粗、穗行数多,类群Ⅱ株高、穗位高较高,雄穗分枝数多,类群Ⅲ株高较矮、千粒重高、出籽率高,类群Ⅳ雄穗分枝数少,穗较长、较粗,穗行数多,千粒重高,出籽率高.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筛选出了 10份优异种质,分别是二黄糙、花里虎、老人牙、二南24、白皮糙、黄马牙、七月林、九月寒2、红穰玉米、短杆糙,可作为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和利用的基础材料.

    玉米地方品种农艺性状优异种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

    金沙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大豆品种比较试验

    王天聆邹成华罗庆川袁丽...
    64-68,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适宜金沙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大豆品种,以10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贵州省主栽大豆品种黔豆7号为对照,采用2:2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进行了大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0个大豆品种的产量为20.28~50.94kg/667m2,其中齐黄34最高,其次为油春1204和南豆24,共有7个品种的产量超过对照黔豆7号,增幅在10%以上,产量优势明显,但渝豆11号和渝豆2号则均比对照减产10%以上.齐黄34、油春1204和南豆24这3个品种综合性状较好,经济效益高,带状复合种植每667m2的纯经济效益分别为1499.33元、1497.09元、1478.85元,可以优先考虑在金沙县推广应用;黔豆12号、安豆5号、安豆7号和安豆10号产量也较高,但生产上需注意防止倒伏发生;渝豆11号和渝豆2号减产明显,需进一步进行多年多点试验后再评价.

    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农艺性状产量品种筛选

    凉山州桑树—鲜食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不同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赵亮肖勇胡仁会王忆...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适宜四川省凉山州蚕桑主产区桑树—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玉米品种,对桑树套种的19个鲜食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泸玉雪糯7号、彩甜糯6号、泸彩糯8号、荣玉糯28、万农白甜糯1号等5个玉米品种可以作为四川省凉山州蚕桑主产区桑树—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鲜食玉米候选品种,该复合种植模式适宜在凉山州地区进行推广利用.

    桑树—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凉山州鲜食玉米品种筛选

    喀什地区耐盐碱冬小麦品种(系)筛选研究

    刘昌文张胜全雷均杰台外库力·吾斯曼...
    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适宜喀什乃至南疆种植的耐盐碱小麦新品种,2022-2023年度自新疆内外引进耐盐碱品种(系)75个,以新冬20为对照,通过变异系数、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系统研究了不同品种(系)在新疆喀什地区种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系)间穗粒数、有效穗数和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大,而生育期和灌浆时间的差异较小;相关性分析指出,小麦产量与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灌浆速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灌浆时间与灌浆速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了 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72.02%,其中灌浆速度、灌浆时间和产量为主要指标;聚类分析将75个小麦品种(系)分为3大类群,其中亚群Ⅱ1为超高产型品种(系),有中麦29、华麦9518、鑫麦807、百农1811、济农17、洛旱22、石麦0358、航麦2317、洛麦37和新冬60,平均产量为655.14kg/667m2,较新冬20平均增产10.85%,这些品种(系)产量较高、灌浆时间较长、灌浆速度较快、有效穗数较多,可作为今后重点研究及审定推广的品种(系).

    喀什地区耐盐碱冬小麦品种筛选

    武威市凉州区高产优质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系)筛选试验初报

    叶石安贵
    8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3年从省内外科研院所引进了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系)20个,在凉州区张义镇开展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系)筛选试验,包括鲜食型马铃薯新品种(系)筛选试验和淀粉全粉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系)筛选试验,每组试验参试品种(系)10个,通过对各参试品种(系)生育期、基本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薯块品质等综合性状的鉴定评价,以期筛选出适宜甘肃省凉州区及相似生态区域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系),为优化马铃薯产业品种布局,推进马铃薯产业化种植提供支撑.结果表明,莱柯3号、中薯24、华颂7号等3个品种(系)薯型美观,商品率高,适宜作为鲜食型马铃薯品种推广种植;适宜淀粉加工的品种(系)有华颂19和中薯49;适于薯片和全粉加工的品种(系)有华颂19,中薯49、庄15-1-16、天15-12-62、L1330-33这4个品种(系)可作为搭配品种种植.

    凉州区鲜食型淀粉全粉型高产优质马铃薯品种(系)筛选

    高蛋白高产夏大豆品种淮豆16的选育

    李曙光傅蒙蒙王亚琪余希文...
    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淮豆16(参试名称淮16-21)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淮豆9号为母本、菏豆12为父本,采用改良单籽传法选育而成的高蛋白高产夏大豆新品种.202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豆20200008;2022年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授权,品种权号:CNA20191000644.该品种具有高蛋白、高产、抗病、大籽粒等优良特性,适宜在江苏省淮北地区作夏大豆种植.对淮豆16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和栽培技术要点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高蛋白高产夏大豆淮豆16选育